南懷瑾老師講述:邵康節“元會運世”推算歷史命運的方法

2017/02/02 10:22:02 網誌分類: 皇極經世演繹
02 Feb

 

標籤: 南懷瑾 邵康節 元、會、運、世 甲子 易經 分類: 南懷瑾老師開示(儒家)

北宋時代,由邵康節開始,才撮取了佛家對於形成世界“成、住、壞、空”劫數之說的觀念,揉入《易》理“盈、虛、消、長”“窮、通、變、化”的思想中,構成了《皇極經世》的“歷史哲學”和“易學的史觀”。

 

其實,邵子創立《皇極經世》“易學史觀”的方法,我想他的本意,也是寓繁於簡,希望人人都能懂得,個個都可一目了然。因此而“知天”“知命”,“反身而誠”而合於天心的仁性。並非是故弄玄虛,希望千載之後的人們,“仰之彌高”鑽之不透的。無奈經過後世學者多作畫蛇添足的註解,反而使得邵子之學,愈來愈加糊塗。

 

在邵康節所著人盡皆知的《皇極經世》一書中,最基本的一個概念,便是他把人類世界的歷史壽命,根據易理像數的法則,規定一個簡單容易記錄的公式。他對這個公式的定名,叫做“元、會、運、世”。

 {#65c26d78tx6BwjFFZSH9b&690.jpg}

簡單地講,以一年的年、月、日、時作基礎。所謂一元,便是以一年作單元的代表。一年(元)之中有十二個月,每個月的月初和月尾。所謂晦朔之間,便是日月相會的時間,因此便叫做會。換言之,一元之間,便包含了十二會。

 

每個月之中,地球本身運轉三十次,所以一會包含三十運。但一天之中又有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又有三十分。因此把一運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概括三十分。擴而充之,便構成了“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之中,共計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之中,共計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十二會之中,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

 

一元便是代表這個世界的文明形成到毀滅終結的基數,由開闢以後到終結的中間過程之演變,便分為十二會,每一會中又有運世的變化。這種觀念大致是受到佛學中“大劫、中劫、小劫”之說的影響而來。如果把它列成公式,便如:

 

南懷瑾老師講述:邵康節“元會運世”推算歷史命運的方法== 129600(年)

 

 

但是這種算式,在一般沒有算學素養的人是不容易記得的,因此便把一元之中的十二會,用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作數字的符號,便於記憶。由世界開闢到終結,便分成了十二會。於是“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觀念,便由邵氏的“元、會、運、世”之學中形成為後世陰陽家們的共通觀念了。

 

邵子創立了“元、會、運、世”之學,用來說明自開天闢地以來,到達最後的“亥會”,合計為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但邵子所說的天地始終之數,並非就是地球由出生到毀滅的壽命。這個“元、會、運、世”的數字之說,只是大致相當於佛學所說的一個“小劫”,是說世界人類文明的形成到毀滅的一段過程。佛學只用“刀兵”“饑饉”“瘟疫”等人類社會的活動現像作說明。邵子卻以數字配合卦像作代表。至於循環之說,又與輪迴的道理,默相契合,頗堪玩味。

 

《中國文化泛言》

 

-----------------------------------------

 

計算國家歷史的命運,邵康節——邵雍算歷史的命運,以十二闢卦擴大,把宇宙從產生到世界的毀滅,用十二闢卦來代表。比如說:“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

 

宇宙的開闢,用子會,於是用十二闢卦中的複卦,這一階段,有一萬多年。然後形成了地球,是用醜會,十二闢卦的地澤臨卦,如一年中的十二月天氣寒冷,這和現代的地球物理學說一樣,在那時代,地球因冷而慢慢凍結起來,表面凸出的是高山,凹下的成為海洋,這是醜會。到了有人類存在天地間,已是進入了十二闢卦的泰卦,三陽開泰,為寅會。

 

照我們這種古老的算法,認為宇宙的開闢一共是十二萬年,以後又是另外一個人文的局面,用現代的名詞來說,又是另外一個冰河時期。以目前來說,我們現在是處在“午”會,這是以堯甲辰年登位那一年作標準而開始計算的。一路分析下來,直到現在,來推算國家歷史的命運。

 

市面上流傳的燒餅歌、推背圖,這一類推算國家命運的書籍,都是根據邵雍的《皇極經世》上那一套來的。這是在中國文化中一套很有系統的東西,把十二闢卦、圓圖方圖記熟了,知道了它的計算方法,就可以了解。一般人對《皇極經世》這本書推崇得最厲害,但在許多著作上,都搞不清楚它那種算法,認為不可靠,只曉得那個東西,究竟怎樣推算?則不知道。其實把《易經》記熟了,然後知道了它的方法,大家都會算,但必須是把十二闢卦和方圓圖熟悉了以後才可以,這是提出來要大家特別注意的。

 

*****

 

古人研究《易經》有一個毛病,大家都不肯明白說清楚,也許和我們現代的人一樣,研究了很久,明白了以後,覺得自己苦了好幾年,不願意讓別人一下子就會,把所了解的當成秘訣,不告訴人,每個人留一手,留到後來,就糟了。或者故意新創一個名稱,換一個花樣,使人不懂,跟著他轉,說不定白轉多少年下去,也沒有結果。

 

就如大家崇敬的邵康節先生,我經常罵他是騙人的。他算歷史命運,算得真準,可是怎麼樣算法?這方法找不到,他把這個鑰匙藏起來,不告訴人,如果把這鑰匙一開,就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話說回來,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後古人們的各種法則融彙在一起,構成一套完整的法則,的確是了不起的。

 

可是我常常說我對《易經》僅只玩玩,不願深入,我怕深入了成為邵康節。他五十九歲就死了,而且一年到頭都生病,風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車子外面還要張掛布慢,還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氣好才敢出門,因為用腦過度了。歷史上他的傳記列為高士,皇帝再三請他出來當宰相,他說:“何必出來做官,現在天下太平,有好皇帝、好領袖、好宰相,像這樣的時代,不需要我出來。 ”

 

所以我說充其量學到邵康節那樣,能未卜先知,又如何呢?所以我不干,大家要注意,真通《易》的不需要這樣幹。一般人學佛,學自在,觀自在,學道的如莊子說逍遙,既不逍遙又不自在的事,我才不干。人生就是求逍遙自在,身體健康很舒服,活著就痛痛快快、健健康康,要走就乾脆,不拖累兒女朋友,也不拖累自己。像邵康節那種生活多苦,傳記上看到那麼清高,但在我看來他卻很苦,可是在歷史上一般懂《易經》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經》要學通,智慧頭腦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困進去,就變成蝸牛了。

 

《易經雜說》

 

------------------------------------------

 

以佛學而言,我們這個劫數稱為“賢聖劫”,劫數的觀念是歷史哲學問題,即拿宇宙的時間來看人類世界的變化。賢聖劫很長,此劫有一千個佛要出來。釋迦牟尼佛以前已經有三個,釋迦牟尼是第四個,下一個是彌勒佛。最後一位是現在的護法韋馱菩薩,他希望一切人都成佛了,最後才來成佛。這個劫數有一千個聖人成佛,賢人如諸大菩薩則不計其數。

 

我們注意佛說的這個觀念,若以此看人類歷史的演變那更妙了。例如宋朝理學家邵康節,他根據《易經》數理演變,看我們的地球文明由開闢到結束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以十二干支作代表。“天開於子”,這階段多少年不管,“地闢於醜”,指地球形成的時間。有人類文化的開始是“人生於寅”,以唐堯登基開始“甲子年”算起,六十年一花甲,直算到亥,地球就要閉了,閉後經過若干萬年,又再重新開始,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等。他以這樣十二萬多年的來回,來描述世界人類文明的形成到毀滅的演變過程。

 

我們街上看到的《燒餅歌》、《推背圖》等,不過是十二萬多年演變裡的一小劫,差不多只包括了一萬年的文化而已。我們看起來已經非常偉大,而且數字算得很妙,每一代歷史的興衰成敗都算得頗符合。實際上邵康節這一套學問是由佛學裡鑽研出來的,邵康節的老師三代以上的傳承是陳摶,陳摶屬道家,陳摶以上的傳承是和尚,和尚是傳承曹洞宗的。曹山、洞山佛學的《易經》思想哪裡來?這個學術問題牽涉得非常大,一般寫中國哲學史碰到南北朝的佛學,已經寫不下去,那碰到這個問題更寫不下去!但是“劫數”的觀念是由佛家來的。

 

《宗鏡錄略講》

 

-----------------------------------------

 

我想給諸位簡單介紹一下《易經》、《皇極經世》所謂的“元、會、運、世”。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是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我們中國文化算宇宙的開始,把以前的切斷,從唐堯登位當皇帝就職那一年起,定為甲辰年,六十年一變,一百二十年一變,一百八十年一變。一個甲子管六十,為一元,分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三元甲子合攏來又是一個單元。六十年六十天或者六十個時辰都在內。

 

“天開於子,地闢於醜”,宇宙何時開,不管它了,“人生於寅”,人的文化開始是十二個時辰裡的寅。辰年是堯登位那一年開始,現在是一九八三年,中元甲子過去了,明年開始下元甲子,又是一個甲子來啦。這個三元甲子演變,甚至於每一個國家乃至你我個人命運的演變,都可以計算出來,這叫做“元、會、運、世”,這一套是《易經》的道理。

 

你們青年同學說要學這個,我答應了好幾年要教你們,一方面沒有機會,二方面我也懶得教,三方面我也不希望你們學會。學會了鑽進去一輩子就爬不出來了,因為看通了世事人情,人生一點味道都沒有了,還不如不曉得明天的事,才比較簡單。

 

《我說參同契》

 

----------------------------

 

我們的六十花甲,就是根據干支來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這樣天干與地支配起來,便可以代表太陽系統這個天體和地球產生萬有的變化;其中以氣象的變化是最大的,也最顯著,容易見到。萬有的變化,各有不同,於是用乾支配合,而且是天干的陽配地支的陽,天干的陰配地支的陰,陽配陽,陰配陰,依照次序輪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剛好滿六十個相配,成一周期,又從甲子開始,所以名為六十花甲。

 

這種六十花甲的配合,現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將來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記天體的運行,六十年一個大轉,不管歲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謂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說的太陽與地球間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為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為一年,尚有剩餘,將其剩餘下來的度數,累積變成潤月,這就是陰曆的計算。而陽曆則是每年有七個月是三十一天,因為方法不同,數字一樣),但六十花甲算下來,億萬年的宇宙數字,亦不差分毫,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法則。試看中國的歷史,每個朝代換了、皇帝換了、年號換了,可是六十花甲的歲次是固定不變的,必然六十年一轉。

 

如果把這個法則予以擴大,用途就多了。譬如唐堯登位,亦即他當皇帝就職那一天,為甲辰年,後來邵康節的算法以及一般的算法,都以這個乾支為標準,這是歷史上比較有記載根據的;在堯就位的時候,有五星聯珠的現象,就是金、木、火、水、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時呈現,把這第一個六十年定為上元,名叫上元甲子,第二個六十年為中元甲子,第三個六十年為下元甲子,一共為一百八十年;然後再擴大,第一個一百八十年為上元,第二個一百八十年為中元,第三個一百八十年為下元,像連環套一樣,套得整齊嚴密;再以這種甲子的法則,和《易經》等配合演變,就知道歷史、社會、人類的現象,多少年有一個變化,如何變化;再配合中國天文學上,推算到該有什麼人物出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發現的一個很妙的法則,也可以說是儒家孔孟思想裡所說的“天人合一”。

 

以《易經》道理來看,這就是必變,宇宙間的事情,到了一個時候必然變。至於變成什麼現象?懂了這個大法則,再從卦裡,就可知會變成什麼現象。可是知道了的人,大部分都不說出來,因為怕洩露天機;古人說的“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太厲害了,水里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並不吉利,這樣的人就算不短命,也會患白內障,因為用眼力過度了;聰明是不能用過度的,所以萬事先知,並不吉利。真的高度修養,萬事先知,變成無知,有絕頂的智慧而變成糊塗,這是少數有修養的幾個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則做不到。

 

《易經雜說》

 

----------------------------

 

邵康節(雍)的名著《皇極經世》,它的《內篇》舉出“元、會、運、世”的規律,做為推測數往知來,關於歷史與人事演變的數理,與像數的公式,與他的《觀物外篇》等篇的理論實際都是融會道、佛兩家學術思想的結晶,匯通於易學理、象、數的範圍。

 

“元、會、運、世”所用的三元甲子,循環往復,演變成為觀察歷史人事的中心,便是佛學“成、住、壞、空”四大劫原則的發揮,用以說明人類眾生世界分段災劫的道理。不過,他是以中國歷史做中心,推算大劫中的小劫過程而已。

 

《禪宗與道家》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