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存慚愧

2017/02/10 11:28:14 網誌分類: 念佛修行
10 Feb

第二十九章  存慚愧

《增一阿含經》有云:「有二種妙法擁護世間。云何為二法?即所謂有慚、有愧也。若無此二種妙法,世間則不別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善知識、尊長、大小,便當與豬、雞、狗、馬、牛、羊六畜之類等禽獸而同一等。」由此段經文即可知慚愧之重要。

「慚」是指對不起自己,因此會生起羞恥心,也就是「自慚形穢」;「愧」是指對不起他人,有可愧之事而愧,故言「愧對於人」。而有慚有愧是遠離貪、瞋、痴,截斷老、病、死的開始。為何如此說呢?因為由於無漸、無愧之故,就會放逸。放逸之故,就會不恭敬。不恭敬之故,就會結交惡友沆瀣一氣。結交惡友沆瀣一氣之故,就不欲見賢聖,不欲聞正法,而常求人之短處。常求人的短處之故,就會不信,難以教導,多惡口,而生懶惰。由於懶惰之故,因此妄念叢生,不學律、不學戒。不學戒律之故,就會失去正念、正知,心散亂。由於心散亂之故,不能正思惟,而習近邪道,起懈怠之心。由於懈怠心之故,而執著此身為我,持不合理的戒律,並且懷疑正法。由於懷疑之故,就不能離開貪、嗔、癡、老、病、死。

而有慚有愧之人不會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順語,而為善友。為善友之故,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由於不求人之短,因此會生信、順語、精進。由於精進之故,因此不會掉舉,能安住於律儀、學戒。由於學戒之故,因此不會失去正念、正知,心不散亂。由於心不散亂之故,因此會正思惟,會習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之故,因此不會執著此身為我,不會執著不合理的戒律,不會懷疑正法,因此不起貪、嗔、癡,能斷老、病、死。所以修行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一位修行者若能每日反省,常常慚愧,能少欲知足,自然內心清明,性格穩定,縱然未得解脫,也是一位正道之士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