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什麼是「八風吹不動」,該如何做到呢?

2017/02/15 19:45:45 網誌分類: 八風吹不動
15 Feb


毀譽破立稱與譏,等同夢幻而無實,谷響之名修隨忍,斷我執心之根本,凡諸所作不違法,防禁自心不惱他,剎那不隨於染污,晝夜行善極精勤。

「毀譽破立稱與譏。」這就是蘇東坡所講的「八風吹不動」,就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個字。「稱」是名稱、地位。這些名稱,像老師、處長、縣長、委員、議員、大師啊!人都喜歡有個好的名稱。「譏」是笑,「毀」是毀謗你,無緣無故地講你這樣不對,那樣不對。「譽」是恭維你,「利」是利益,有錢賺,環境好。「衰」是年紀老了,眼花了,頭髮白了,走不動了,衰極了,或者生意賠了本,被倒了帳,或者錢不夠用,都是衰。還有「苦」與「樂」,這八個叫作八風。修道的人先要把八風看破,這八風的內容,發揮起來很多。這八個字,輕輕向你一吹就把你吹跑了,這還不全是外境;有些風還是起於內心的風,只要罵你一聲討厭!你就受不了。罵你討厭,還不是毀,而是譏,毀就更厲害了。所以先要自己修養到八風吹不動,多難啊!這裡有許多青年,事情如意一點點,當然修道起勁;有一點不如意,道也不修了。所以我經常在罵,你修道好像為我修一樣!我說我不陪你們玩了,我吃飽了沒有事,專門陪你們玩嗎?青年同學要注意哦!自己這個都建立不了怎麼行。

「等同夢幻而無實。」要八風吹不動,這些如夢如幻,剎那都過去了。而且諸位真實要修,八風每天都碰到,如果當下能夠正念、正知,看這些外境如夢如幻,已經差不多了。如果有這樣的人,我馬上皈依他,我就恭維他是菩薩了。在這裡修道都是順緣,不能有一點逆緣,所以八風吹不動不可能的,要做到看「稱」、「譏」這些,等同夢幻而不實在才行。

「谷響之名修隨忍。」一切恭維、名聲、地位,要看成空谷回音,這些都是虛假的,不要被浮名浮利的世間法欺騙了。這個裡頭就是修行,就是忍,忍就是切斷了,是六度里的忍辱。人生沒有幾件事情得意,每天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能夠覺得並不是不如意,就是忍辱波羅蜜了。這個「辱」並不是罵你或侮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小乘的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法,忍就是切斷,所以《金剛經》有七種翻譯,玄奘法師翻譯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的恭維,一切等等都要切斷。

「斷我執心之根本,凡諸所作不違法。」我執的根本要切斷,我們一切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不要違背佛法。 

「防禁自心不惱他,剎那不隨於染污,晝夜行善極精勤。」防禁自心第一是使自己不起煩惱,第二是言行態度等,不使人家起煩惱,於剎那之間不入世間法的染污,這都是構成法器的基本條件,所以說我們自己估量自己,是不是已經構成可以修持佛法的法器了。

「毀譽與疑慮來時,應知內外一切皆如夢幻。」這就是教我們處事的時候,外界一切順境、逆境、恭維、毀謗、稱讚等等來的時候,應該知道,我們大家學佛,理論講得那麼好,外境如夢如幻做不到,內在更不要談。什麼叫內在?今天感冒,身體不好,頭疼了,血壓高了,膝蓋頭痛了,這就是內在。你能不能做到看此身、此病如夢如幻呢?哎呀!我的腿呀!我的媽呀!這個才重要。這個心,一切唯心,這個業力自己都轉不了啊!應該要知道,學佛要做到「內外一切皆如夢幻」。

「思無境如谷響,內心之忿怒及不適等認知其自體。」外界一切的毀譽稱譏到來,狂妄一點的人,對於人世間的是非,根本就不理。心裡頭不愉快、煩惱、發脾氣的時候,應該認得當下這一念是假的,不要受它的騙,這一念的自性本空。「其形象及顏色,觀察一無所有。」現在科學可以觀察出來,我們人要發脾氣,情緒不穩,臉色馬上就變黑,變紫,形象也變了。現在科學已到這個程度,將來很快可以研究到人的一動念,就把影像照出來,當然沒有那麼準確,至少可以找出來忿恨心那個光。所以有眼通的人就知道,人該死亡的時,頂上的氣就不對,有黑氣來;倒霉時也有黑氣,至少臉色就變了。所以人發脾氣,臉都發青,形象、顏色都變了,這是心念的力量。所以要深深地「觀察一切所有」,都是自己被這個現象所騙。

「如《入行論》云:本自不生境,何喜亦何憂,何得亦何失,一切如天空,同我悉應知。」這幾句話在中國禪宗多得很,大家都是很熟悉,都覺得好,不過做不到。因為你做不到,所以你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做不到也要做啊!你不做,就不是修行人,很簡單。尤其是出家的同學們要注意,既然出家了,就標榜是修行人,所以普通人做不到,情有可原,因為他根本是凡夫;既然穿上這件衣服,就表示我不願意做凡夫,那麼就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原諒自己。所以我經常不大讚成人出家,既然出家就拿出這個精神來,這就是戒的道理。

「總之晝夜常時凡有何作,唯調伏自心,於他不惱害。」大乘道不妨礙他人,不煩惱他人,也不使人家起煩惱。

「煩惱自消,善業自然增長,如是方可成為修學佛教者。」煩惱本體是空的,煩惱已消,善業自然增長,這樣才是真正在學佛,才夠得上算是個學佛的人。不是天天拜拜、念經,那些形式主義,看到就煩,要內在是真心的道場。

「如龍樹云:汝請調自心。佛雲心法本。」你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心念,心是法的根本。

「又如《別解脫戒經》云:罪則不作,善功圓滿,自心悉調,是為佛教。」別解脫戒是出家人的戒,為什麼要受戒?戒律的精神,是我自心不犯任何過錯,不造作罪行,也就是「諸惡莫作」。「善功圓滿」就是「眾善奉行」;自己心理的煩惱妄念,完全能夠調伏下來,就是「自凈其意」。這就是諸佛的教育法,這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現當明如上之因由,為最難於初修習利他者,古誡示其不失自利法。」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修大乘道,在沒有修成功以前,沒有本事,所以先求自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