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之陷落

2017/02/20 12:39:30 網誌分類: 哲學
20 Feb

真善美…真善美…真是真誠,善是善良,美是美好,總之就是好東西,完!

......

...

講完才怪!

如果不是北上諗書有幸接觸古典哲學,我這一世人大概就跟大家一樣,以為真善美就是「好人好事好東西」的總匯,既是好東西,把它改一下,隨便一個字換做別的東西也還是好東西的意思囉,例如真善正、真善和、真善聖、……。

但實在,真善美三個字是哲學三個主要判斷範疇的縮略,沒有了解真善美三個字的意思,一般人就把真當作善,善當作美,美又當作真,混淆了很多判斷,令社會真善美的基礎崩潰。

就一個例,前幾天我在fb寫了一篇文章,揣摩毆曾七警的犯案動機,風格傾向抒情詩意,一發文就惹得幾個舊識給我怒啤。收到怒啤,我旋即加上附註,大意是「本文對象讀者不是黃絲朋友,我很多朋友站在警察一方,因判決結果受傷極深。」

標註了也沒用,舊識繼續批我文章盲目撐警。

問問大家,如果讓你寫喪葬悼文,你怎麼寫?是不是要正確分析逝者功過,如果逝者做過壞事,要在靈堂中一一數出,以彰公義?

偏偏舊識竟然問我:「如果你的論點正確,為何你的文章有限定讀者?」

聽了真是想死!論點正確?

寫悼文之類的文章為了安慰心靈受傷之人,跟論點正確有甚麼干係?

我回覆:「本文是心理輔導,不是論文,文類沒分清……」

同樣的混淆,在至高無上的現代「文明」教育之下,我家孩子都曾經有過。

一次,我跟孩子說:「你下次唔好激爸仔!」

孩子立時反擊:「我都沒有錯!做咩話我?」

當孩子把「唔好激爸仔」理解為「對錯指控」時,其實她又是混淆了真善美三種判斷。

我回道:「我說唔好激我,不是說你錯,是想你就下我。」

孩子問:「你叫我唔好激你,即係我錯啦!」

我憫憎:「有個人樣衰,就因為樣衰激親人,他有錯嗎?沒錯,樣衰是沒錯的!」

孩子在憤怒中聽了也忍不住笑噴了出來。笑是美的一種。

「對錯」跟「善意遷就」無關,這個道理,我想孩子應該明白了吧?

問題是,為何孩子會把「請你善意遷就」理解為「你錯了」?這跟現代文明教育把世界都只區分對錯,不分善惡,不分美醜有關吧。

舊識情況一樣,甚麼都以為只能以「對錯」、「真假」區分。

確實,在香港社會晋身精英,只要識分「對錯」就OK,因為DSE成績都是來自無數的「對錯」判斷,甚麼是善惡,甚麼是美醜,分不出,不影響誰的青雲路。

真善美,對應歐洲古典哲學家康德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批判」是一個不太理想的翻譯詞,我認為應該改譯「判斷」較佳,因為康德三書不是批判甚麼,而是討論人生而在身無法迴避的三種判斷--判斷真假(純粹理性判斷)、判斷善惡(實踐理性判斷)、判斷美醜(判斷力判斷)。

真假判斷,判斷所言是否符合世界客觀狀態。這一重判斷是科學判斷的主場,是至高無上現代社會文明所高舉為No. 1的判斷範疇,公開考試九成以這一重判斷為基礎。

善惡判斷,判斷所言所作是否符合目的,一般是社會大眾承認的目的。最簡單例子是椅子設計,設計滿足坐得舒適這個目的謂之善,不管這椅子設計是否美,也不管這椅子是否真的有四隻腳和一塊板。嚴格來說,雪豆沙發按真假判不是椅子,因為它沒有腳和板,只是布團加一堆充填物,但它卻能滿足坐得舒服的目的,因此不是真椅子,卻是好(善)椅子。

美醜判斷,判斷一些沒有人說得明白的事物。好些電影中的壞蛋角色,例如X戰警磁力王,首先這種人物不可能真,也不善,但偏偏很吸引人,很帥,很美。

說明美,比說明真假善惡更不容易,所以美學不是顯學,不是因為美學境界低,而是有能力使用哲學語言說明它的學者極少,而美學和哲學語言也跟強調實證真假判斷的學術界主流格格不入,也不能有效而穩定地通過美學研究產生出可靠經濟效益(無人能預測下一季流行甚麼)。

可是,雖然沒有可靠效益,但美醜之判斷卻是最觸動人心的一種判斷。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判斷美醜,但從來都沒有說明它的能力,因此我們總是把美醜判斷混淆為真假或者善惡的判斷。

實在,一個人可以很假,或者做甚麼錯甚麼,同時可以很惡,但.....這個人竟然可以很美!

安慰人,使人不再傷心,是一個目的,但其過程不能以目的判斷,為了誰而貼心地說話,具有高度的對象性,是美醜判斷的範疇,因此我寫給fb撐警網友的文章從沒打算要有幾真或有幾合符道德,只求對象讀者心受安慰,在仿如沒有價值的事件裏發掘出意義。就像悼文一樣,你不寫悼文,死者就那樣死了如同一條鹹魚,但當我們在悼文講出死者生前所作之事的意義和價值,他就不是鹹魚而是個人。

人難以說明美,是上天巧妙的恩賜,因為任何事物只要人類能夠說明,能夠解釋,就會把那種事物剝削淨盡。人難以說明美,是人能夠繼續享受美的一個保證。

不過,當有人想要用「對錯(真假)」和「好壞(善惡)」的標準來對只關乎「美醜」之事也文也武,必須以言詰之,正如我們不會用數學的標準來判斷德蘭修女的社會貢獻,也不用科學實驗判斷貝多芬的音樂,對吧?

當代文明教育呢,真是至高無上,巴閉無敵,「真善美」給搞成「真-偽善-X」,「德智體群美」變成「X-智-體能/輸贏-X-X」,說到底,只有「真」、「智」和「體能/輸贏」可以數字量化嘛,不能量化的都給我滾!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