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潛意識?

2017/03/08 10:04:03 網誌分類: 生活
08 Mar


Sigmund Freud 佛洛依德曾把心靈比喻作為一座水裡冰山,浮出水面的一小部份是代表我們的意識,而在水下面的大部份則代表我們的潛意識。他認為我們的行為舉止只有少部份的意識控制著,而大部份都是由潛意識所操控,而且是自動的不停運作,所以我們在平常的狀態下,很難察覺到潛意識的存在。

對我們清醒時而言,這是我們最有限的部份;它使人對事物有即時察覺,亦使我們有分析能力,判斷是非,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能的,藉此同時限制了我們。

它好比我們以往所有經驗資料的存庫。一個人對世上的經驗、知識、習慣和習慣性無意識的功能。它的分析手法不像「意識」般嚴格固執,更重要的是,它亦沒有「意識」般多的限制。

有關潛意識的資訊是來自經驗,對符號、象徵性資料有著較強的解讀能力,且能力傾向概覽和總覽。留意別混淆「潛意識」和「神志不清」。

有 關 這 兩 種 意 識 的 概 念 源 於 古 時 , 而 其 較 近 代 的 記 錄 詳 載 於Henri.F.Ellenberger的Discovery of the Unconscious (Basic Books, 1970)。較為人知的是Freud。他發現且提出我們意識有多種層次:有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他認為心理活動在表層下面,或潛意識中。較好例子是發白日夢,他稱之為「通往無意識的大道」。也以此概念去解釋某些神經機能的行為。

實際上,我們不能用意識去自由控制大部分身體的活動,例如:呼吸、血液循環、眨眼等。

在晚上我們漫遊夢境中。突然其來的主意不見得來自有意識的思考。腦會自發的從一個念頭去到其他的事上。我們早上起來時,有時會對問題產生深刻的見解甚至解決辦法。我們不需要思考腳步怎樣放,就能下樓梯。我們雖然會忘記某些事,但通常過一段時間後便會自然記起。學習某技能時,會變得越見熟練,如:駕車、做運動。這種種一切使我們明白到只有潛意識能令我們緊貼現實。

還有,天性,如:自我保護、性,皆發源自潛意識層次。身體的慾望,如:飢餓、口渴。我們所知身體中只有極小比例的剌激,我們能真正察覺到,否則我們會被無數的剌激困擾著。否定、投入、精神投射、直覺都在我們清醒察覺之外。

這也包括我們會沒意識地產生一些傾向,例如:愛上一個人。也有時候,我們不在意地會產生激動情感,儘管事後我們會分析個中原因。

我們說自己的母語時,不需續字思考或著意去構想適合文法的詞語—這些都在潛意識層次中處理好。所有記憶都是潛意識。回憶這動作意味著將已儲存在我們意識之外的資料帶到我們所能察覺。如果沒有了記憶,思考和學習是沒可能運作,這可見潛意識的關鍵重要性。

究竟潛意識是難以接近?還是完全不能接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