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失踪之謎:耶穌歷史的探索 (2)

2017/03/18 20:56:59 網誌分類: 耶穌的失踪之謎:耶穌歷史的探索
18 Mar


死海手稿 ( Dead Sea Scrolls )

耶穌的時代背景

加州克拉蒙神學院( School of Theology at Claremont California )主持死海手稿研究計劃的特里佛博士( Dr · JohnC. Trevor )是二位作家與聖經學者,他對於福音書上耶穌生平中沒有顯示的年代裡,其督教所處地位做了一番考證。

特里佛博士說 : 「死海手稿的發現,是最近數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此一發現使我們能夠對聖經的歷史作深入的探索,尤其對於新約與舊約交替的 那段極重要時間更然。死海手稿的記載年代,涵蓋了耶穌一生的整段時間,而其中沒有任何片段或說明,是有關耶穌或初期基督教會者,但此一發現使 耶穌早年背景的研究露出了曙光。目前所知,經過了幾個世紀之後的早期基督教正統地位,是建立在四福音書的基礎上。四福音書是唯一記載耶穌早年事蹟者,但是內容非常片段不整。由於這些是唯一被奉為聖典的記錄,所以教會之態度一直以之為根據,於是我們所見到的耶穌,在這些年間乃是拿撒勒一名木匠家庭的一份子,僅路加福音書裡的記事稍為例外。因此,就近代的傳統而言,耶穌之生平事蹟僅是基於一些極為片段的記載而已。然而有一件事在歷史上是明顯而毫無疑問的:就是早期教會的發展,是由於重視宣揚耶穌之死亡、復活與教義的結果,我們或許可說這些就是我們歷史性的知識範圍所知者。現在,對於耶穌早年事蹟一直從事不斷的探索,認為耶穌到過許多地方,甚至包括印度在內。」 

印度之旅

為了探索耶穌生平記載中所遺失的歲月,把我們帶到了印度,這是各種宗教能夠並存,而且是喇嘛( Lama )、克里殊納( Krishna )和佛陀( Budha )的誕生之地。 印度是個對比明顯與神秘的地方,其宗教遺產可以遠溯到有歷史記錄的最初期。 印度又是個擁有六億人口而艱苦地邁入廿世紀的國家。

從塔紀,瑪哈爾( Taj Mahal )的絕倫美麗到加爾各答( Calcutta )市街的熙攘當中,印度充溢著種種差別的意識。 印度許多不同宗教的教義反映出古代黃金時代的輝煌,也就是五千年前所顯耀的高度文明,此時產生了人類最古老的經典吠陀( Vedas )和奧義書( Upanishads )優波尼沙女,這兩部經典介紹了悟神之道的瑜伽之學。 在此眾教爭榮同時是喇嘛、克里殊納以及佛陀誕生之地,都保存了並敬仰著古聖先賢的事蹟。 

聖者以沙的探索 

在一所古老西藏寺院的文物裡,據說有段原來以古代巴利( Pali )語書寫而後譯成西藏文( Tabetan )的記載,內容敘說一位非凡聖者的一生行誼,就是一般佛教徒所知曉的以沙( Issa )。 聖者以沙的生平事蹟,與耶穌基督的一生極為相似。 這顯示印度以沙的行跡,很可能就是聖經中有關耶穌記載所遺失的歲月。 

我們為了探索聖者以沙的事蹟,到達了印度北部喀什米爾( Kashmir )谷地的斯剎那加( Srinigar ),記載著聖者以沙生平事蹟與死亡的手稿 就在此斯利那加遙遠北方的一所古老寺院裡被發現的。 在一度曾經屬於西藏的中印邊境上之喜馬拉雅山系( TranS . Himalayan range )東北邊,我 們找到了拉達克( Ladak )的省會列爾( Leh )。 

此一古老城市位於印度喀什米爾地區形勢高駿的印度河流域上,西方人很少到過這個點綴著不少寺院和古代帝王城堡的遙遠地方。 這 條通往列爾的道路與一道很長的祈禱牆並行延伸著,牆上每塊石頭都雕刻著一個禮佛者的塑像。 由列爾再前往二十哩就是赫密斯( Himis ),是印度一 處寺院林立的主要佛教聖地,這就是一八八七年一位蘇俄旅行家名叫尼可拉斯. 諾圖維茲( Nicolasnotovitch )在聽到古代文件所記載關於佛教徒所 稱為聖者以沙的事蹟後前來拜訪的地方。 諾固維茲向赫密斯寺院的住持喇嘛提出請求以觀看這些文件而被婉拒了,但寺院住持聲言在他第二次來訪時或 許可以看到這些文件。 由於前往一次是非常困難的路程,他懷疑自己能否再訪。 在離開不久的途中,諾圖維茲的坐驢失蹄跌倒,而他自己也摔斷了腿, 於是要求回到赫密斯療傷。 就在他的第二次拜訪時,這位喇嘛動了憐憫之心而滿足了他的願望。 當諾固維茲抄下手稿詩文時,他的幾名同伴便將之譯成 俄文。 據說這份手稿是由一些商隊帶到東方來的正確記事,而且其內容是在商隊帶來聖者以沙被釘死十字架上的消息後馬上寫下來的。 這份由赫密斯寺 院喇嘛念給諾□維茲聽的原稿是用西藏文寫成的文集,是從用古巴利文寫成的原本手稿翻譯過來的,據說該手稿當時是收藏在西藏拉薩的藏經堂裡,也 就是達賴喇嘛所住的地方。 

一九二五年已經去世的利貝□達。 就是克里殊納. 巴拉瑪漠沙喇嘛的大弟子,也就是加爾各答旦黑爾寺的創建者,曾經為了一本遊記,名叫「克什 米爾之旅」。 裡面敘說他在赫密斯時也看到了諾固維茲所看過的那份手稿,因為他以前一直懷疑諾固維茲所說的手稿之事,乃決心前往觀看以求親證。 遂有客什米爾之行。 遊記內容包括手稿的十四章,共計二二四首詩篇的譯文,都是與聖者以沙生平有關的記事,和諾圖維茲的譯文幾乎完全相同。 

根據傳說,以沙曾經遠行東來,到過一處名叫幸德( Sindh )的地方,此地位於印度北方恩德士特里河流域。 以沙在十四歲時越過幸德向南行走,到達了普里波拉和烏茲瓦。 在那□的廟宇裡研究經典和教義,後來又到阿力薩( Orissa )的雅甘拿斯( Jagganath )與波羅門( Brahman )的教士研究吠陀經和奧義書。 他在印度北部的雅甘拿斯和班納爾斯( BenareS )等聖城裡研究了六年的經典,然後向著喜馬拉雅山北走,到達了佛教徒所在地的葛迪米德斯( Gautimides ),在那裡精通了佛陀之教義。 以沙於二十六歲時離開印度前往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他在當時的宗教重鎮勃塞波里斯( Porsepolh )稍作了停留。 下一旅程他前往雅典( Athens ),就是許多詩人和哲學家,如荷馬( Hormer )、柏拉圖( Plato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的故鄉。 最後他來到埃及的亞歷山大( Alexandria ),在那裡學知了金字塔的奧秘。 以沙回到巴勒斯坦( Palestine )時已是二十九歲了,他就在那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