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如何化解前途焦慮?哈佛教授說,孔孟老莊有良方

2017/04/02 21:40:32 網誌分類: 心靈雞湯
02 Apr

踏入大學校門,學子們常能聽到有關高等教育宗旨的四字箴言:尋找自我。利用四年的大學時光,進行一番自我探索。學習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體驗陶藝,啟動一個堆肥制作項目,給校報投稿,研究19世紀的英文詩歌,等等等等。學校向學生灌輸:自我發現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學生感到如此焦慮?校園裡,總能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參加了好多課外活動,選修了各種各樣的課程,為什麼還是不知道我是誰?我想做什麼?”

我們建議,不妨讀讀2000多年前的孔孟老莊。同時應該承認,當代西方強調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接納已讓你偏離正軌。

孔子等中國先哲認為,人們不應尋找那個本我,更不要說接納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一個真實、統一的自我。按照孔子的理解,人是生活在這個復雜多變世界上的一個復雜多面體,有七情六欲,也有十八般武藝。通過不斷的互動和碰撞,我們才成其為現在的我們。向內探索是危險的。

孔子非但不主張為尋找本我上下求索,他還提出了一個方法:“如”儀。其意思是讓人們突破本真的那個我,與本我分離片刻。儀式是本我的對立面,所以如儀的時候便是脫離本我的時候。當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徒勞無益的模式中,並開始做積極改變,彷佛在那一刻變成了別人,我們就從本我中分離了出來。

舉例來說,門口傳來女友的聲音,你起身相迎,而不是繼續坐在那裡全神貫注地盯著蘋果手機,你就實現了突破。又比如,盡管你覺得母親嘮叨個不停,但仍能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去征求她的意見。這就相當於你承認了,你們倆都是不斷變化的個體,都有能力把對方好的一面激發出來。這樣你們就沒有落入媽媽喋喋不休和孩子受盡委屈的窠臼當中,你好像換了個人。原來,不那麼如實地忠於本我會幫助我們成長。

“但如果沒有真實的自我,我又總是不斷變化,如何才能確定適合我的職業道路呢?”不止一個學生這樣問道。現在的學生希望對未來做好規劃,也是有情可原。高中時期他們參加各種活動,預修大學課程、參加足球校隊、前往海地提供社會服務等,目的不外是被大學錄取。而且他們也相信,一個清晰的路線圖能幫助自己邁出下一步,走向既有成就感、又能賺大錢的職業道路。

對於這個問題,古老的東方哲學再次給出了另外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所依據的理念是,大千世界本就是個混沌之所。

孔子之後的儒家學者孟子,就認為世界是不穩定的存在。天道不一定酬勤,作惡不一定受懲。一切皆無定數。孟子主張不要總想著做決定,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人生軌跡。

試想,某學生立志做一名外交官。他一直非常善於調停同學矛盾,高中時參加了模擬聯合國,看報時最愛看國際版,還掌握了相當流利的西班牙語。他知道,上大學如能主修國際關係,並在大三時去西班牙交換一年,這樣的履歷將十分有利於他實現自己的外交夢。

後來他果真去了西班牙,但沒想到一個月後感染了嚴重的呼吸道病毒,住進醫院。這是他第一次因病住院,此事在他心裡播下了一粒種子:他對醫生和醫院的服務方式和理念產生了興趣。

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一是仍堅持原計劃,讓自己對醫療事業的興趣自生自滅。住院經歷會成為他和朋友見面時的一些談資,但不會影響他登上外交舞台的計劃。二是他可以好好開發一下對醫療領域的興趣,廣泛閱讀一切相關書籍資料,趁住院期間結交一些年輕的住院醫師,最終回到美國,投身醫療事業。

這一切和他去過西班牙沒有半點關系,只是一段經歷引發了下一段經歷,開啟了一扇計劃外的大門。在馬德裡做一年的交換生或主修國際關係都是正確的決定,問題是如期去海外學習的過程中,讓他認識到了他是誰,以及他要去哪裡。

圖為宋朝(960年-1279年)時期的一副孔子講學的絲綢畫。 圖片來源:Howard Sochurek/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Images

具體、周密的人生計劃都是抽象之物,因為計劃所服務的那個我也是抽象的,是一個根據當下的自我假想出來的未來的自我。你束縛了自己,只想著要符合當下自我的最佳利益,卻沒想到未來的自我。

孟子鼓勵人們,不要把人生看作是一系列的決定,而應看作一系列的突破,在這些突破的引領下,我們從一個可能走向另一個可能。如果孟子再世,他會教導今天的學生和焦慮的父母:應始終保持對恆變世界和恆變自我的覺知。通過精神修煉,保持思想開放,始終重視讓你成其為你的一切復雜物事。

你可能會問,如何進行思想開放的修煉?中國另一位古代哲學家莊子答曰:每天都要突破自我局限。自發地活在當下。

但我們不是已經在這樣做了嗎?美國文化很推崇自發自願。我們覺得事事盡在掌握其實無聊透頂,我們討厭規則,崇拜自由思想家,崇拜敢於特立獨行的人,也崇拜上大學期間突發奇想輟學辦公司的孤獨天才。

但對莊子來說,自發自願並非不分時間場合的為所欲為。我們所認為的自發性,在他看來是對欲求的自由表達,但沒人能一直如此。

莊子強調“修煉後的自發”。在學習彈鋼琴或打網球的過程中,如果你希望通過努力達到能愜意演奏莫紮特奏鳴曲或挑一個漂亮高球的水平,那麼你已經在聽取他的意見了。你在努力達到一個無我的境界,希望通過刻苦修煉,不讓自己落入一成不變的俗套,努力發現那些讓生命更開闊的變化。

為此,倒也不必非得熟練掌握一門技能。日常生活就可以成為培養“自發”的課堂。找一個與自己大不相同的人散步,譬如蹣跚學步的孩子、你的祖母,或者去遛一只寵物犬。留心他們在散步過程中與你的不同之處:孩子不時停下來,仔細凝視每一塊石頭;熱愛園藝的祖母隨口說出看到的每朵花的名字;狗則一路上嗅來嗅去,用鼻子感知世界。

要知道,所有人都是憑著一腔狹隘的本能在做事。其中一個本能便是如何定義自己。比方說,這是我擅長做的,那是我為了未來的人生而努力做的,這些是周末的休閑活動。

但是,好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的科學家,在音樂、藝術、表演、舞蹈和寫作方面亦具有極高的造詣,這並非偶然。喬布斯(Steve Jobs)在大學所修書法課的啟發下,設計出了蘋果電腦標志性的文字版式,同樣事出有因。這些人能在不同領域跨界馳騁,不是因為他們做了很多和主要工作毫無關聯的事情,而是那些豐富的經歷和多方位的視角讓他們另辟蹊徑,看到了各個領域之間存在的新關聯和機遇。

通過修煉獲得這種自發性後,你就能主動建立關聯,而不必苦苦等待突破的到來。也就是說,你可以創造條件,建立關聯。你不再試圖非要讓自己的種種經歷符合那個自我定義,而會在修煉的過程中,將生命視作擁有無限可能的流動的長河。

但僅擁有可能性還不夠。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規勸人們,懂得如何利用這些可能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很多學生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小小年紀,天分就被做了鑒定,如“運動健將”,“擅長數學”,“拉小提琴的料子”。經過層層篩選,很快他們進到專門培養一技之長的特長班學習。他們知道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懈努力。經年累月,他們本能地就會冷落那些自己沒有表現出天賦的興趣愛好。

荀子認為,我們不應對自我秉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天賦也好,缺點也好,沒有什麼是你只能無條件接受的。相反,他主張我們應當像做一個項目那樣去構建一個自我。通過千錘百煉,我們可以塑造一個和自以為的自我完全不同、比那個自我更好的自我。

據我們所知,有個人在幼時確診患有失讀症。為此,他下決心刻苦鑽研語言和句法的復雜性,最終掌握了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梵文。

荀子提醒我們,沒有什麼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我們讓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弱點決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些天賦和弱點就會成為我們的絆腳石。你唯一要真正擅長的,是鍛煉自己更上層樓的能力。

從那些敞開心扉接受中國哲學思想的學生身上,可以看到這種哲學的實際作用。有個年輕人,數學學得很好,考上哈佛後本想讀經濟,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優勢。但在修了一學期的外語課後,他出國旅行,有了新的興趣愛好,最終考上了研究生,研究東亞文化。

還有個學生,原本致力於做一名研究亞洲哲學的學者。然而,在音樂和計算機方面的才能和鑽研,讓他發明了一種新式電子設備,所以他開了一個生產該設備的公司。

還有名年輕女子,曾為是否接受華爾街的工作苦惱不已,因為她從高中開始就想研究孕產婦保健課題。最後她接受了華爾街的工作,發現金融行業才是她所需的“突破”。

這些年輕人的生活之所以能發生上述變化,不是因為他們自認為了解自己的天賦所在,然後循規蹈矩地走下去,而是因為他們有意從那個自以為的自我中走出來。一個學生對我們說:“美國是我唯一了解的國家,我應該去別的國家生活感受一下。”另一個學生說:“我對現代舞充滿好奇,盡管這和醫學院完全不沾邊。”還有學生表示:“我在語言方面從來沒有天賦,但這學期我準備修一門意大利語,看看能學到什麼程度。”

這些學生把東方哲人的教誨謹記於心,倒不是期待新興趣一定能給他們指引一個新方向,或打開新事業的大門。對他們而言,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跳出那個自以為的自我。

因此,你要是不僅想獲得成功,還想度過美滿的一生,不妨學習一下顛覆美式三觀的中國哲學思想:不要試圖發現真實的自己,不要被自己的優勢或喜好所束縛。不要囿於“本色”。或許,多一點“非本色”能讓我們受益無窮。

(Michael Puett博士是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Christine Gross-Loh博士著有《教養無國界》(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一書。本文改編自二人的新書《正道:中國哲學家論美好生活》(The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由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出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