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到底是誰?

2017/06/08 13:16:07 網誌分類: 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08 Jun

 

「阿彌陀佛」到底是誰?

「 阿彌陀」這三個字是梵語的譯音,英文名稱為Amita,它的意思是「不可測量」或「無量」的意思,因此「 阿彌陀佛」又稱為「無量佛」,在漢傳佛教中一般的說法都是來自於唐朝鳩摩羅什的「阿彌陀經」譯本,經中稱祂為壽命無量與光明無量的佛,因此就稱祂為「 阿彌陀佛」,祂也是大乘佛教普遍接受的「西方極樂世界」他方佛。

佛教的淨土宗以專責信仰「 阿彌陀佛」為該宗派的主要特色,而佛教支脈的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 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而「毘盧遮那佛」就是「大日如來」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另外「 阿彌陀佛」又有其他幾個不同的稱號,有人稱祂為「 無量清淨佛」、「 無量光佛」或是「無量壽佛」。

有關於「 阿彌陀佛」的身世與背景方面,在不同的經典中有不同的描述,在《妙法蓮華經》中說 阿彌陀佛、阿閦佛與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皆是「大通智勝佛」十六個兒子之一,而《悲華經》中則記載說阿彌陀佛在過去世中出生在刪提嵐國土,名為「無諍念王」,因其大臣寶海的勸告故隨寶藏如來修行,又名「無量清淨」,他生有千子,其長子不眴後來成為「觀世音菩薩」,而其次子尼摩則成為「大勢至菩薩」,其後的諸子則成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或是「阿閦佛」,而他的那位大臣寶海即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

但是在佛教的《觀佛三昧海經》之經文中則描述說在過去世中空王佛門下計有四個比丘,而阿彌陀佛就是第三個比丘因念佛而得成就,另外在《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中則說阿彌陀佛生於清泰國土,為轉輪聖王月上之子,其母為殊勝妙顏,其子為月明,而在《一向出生菩薩經》的經文中則描述阿彌陀佛為大轉輪王持火之子,其法號為「不思議勝功德」,他曾在「寶功德威宿劫王如來」門下修行,因為修持進入無邊門陀羅尼修行而有所成就。

但另外據《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描述說阿彌陀佛在成佛前的一個世間,他本來是妙喜國的國王,稱為「世饒王」,在他當國王的時候非常喜歡聽佛講經說法,因為他的悟性很強,佛所說的道理他很快的就能理解,因此他決定潛心悟道,並放棄了王位而出家為僧,法號為「法藏比丘」,後來經修行悟道成為「阿彌陀佛」。

法藏比丘因為悟出來人在世間本來就是苦海無邊,因此他決定要幫芸芸眾生脫離苦海,他感覺到眾生的苦其實都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世界與外部的世界,而來自於內心世界的苦本是因為眾生的心受到貪慾惡欲誘惑所導致,而來自外部的所有苦則是因為我們眾生本身所生長的地方原本就是「穢土」,而且還有輪迴之苦,因此如果能有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讓眾生居住那該有多好,因此他發下了四十八個大願一定要成就這樣的世界。

在經過數劫的努力之後,祂終於成就了宇宙間最好的一個世界,也就是佛教與各宗教修行人共同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因此祂也成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同讚譽的「 阿彌陀佛」,而眾生也能通過念佛法門一心念佛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裡沒有三惡道,又可以與諸佛菩薩聚會在一處聽受佛法,如果得到了佛智慧之後還可以到各佛國去幫助以及救度諸眾生。

我們從以上所看到的各種不同佛經之經文對「 阿彌陀佛」身世與背景之描述,不知道大家認為到底哪一本佛經所描述的「 阿彌陀佛」才是真正的「 阿彌陀佛」,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每一本佛經所說的佛號或地方其實都是隱喻字與形容詞,因為這些佛經本來就是一種「假經」,只有我們從這些假經的經文中去悟透了其中所隱含之真諦,那才能成為「真經」,真經沒有文字相,更沒有語言相,如果修行人不能參透這一個哲理,則將永遠看不懂「真經」。

《金剛經》有云:「若有人說如來說法即是謗佛,不解我所說故」,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亦云:「諸佛妙理無有語言」即是此意,因此在經文中所說阿彌陀佛前世是哪一國的國王或是何人的第幾個兒子或何人門下的第幾個比丘….等等言語都是虛話,「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日如來」、「 無量清淨佛」、「 無量光佛」或則是「無量壽佛」….等等的名詞其實都是隱喻字與形容詞,它們是在形容什麼呢?其實就是在形容宇宙最初之天象「混元一炁」與其中所含的「炁」。

「炁」就是「佛」也是「仙」,何謂「炁」呢?「炁」就是指宇宙間最小不能再分解之微粒元素,比原子、核子、電子、質子與中子都還小,其質量為10的負34次方,科學家稱為「夸克」、「希格斯波色子」,因為它太微小所以科學家無法用科學儀器驗證出來,而原子、核子、電子、質子與中子這些元素都還能用科學儀器驗證,因此炁比它們更微小,所以宗教對它的形容都是用隱喻字。

首先談到「炁」之造字結構,「炁」字之下方為「灬」字,而上方為「无」字,也就是說用極高的溫度將有形、有相的「物質」燒煉到成為無形、無相的「非物質」之虛無氣體就是稱為「炁」,「炁」因為先天地而存在,因此也可以稱它為「先天炁」,炁就是宇宙間所有萬靈、萬物與萬象組合的最基本元素,也是萬物本來之「性」。

因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是由它所組合而成,所以耶教以「上帝」來隱喻它創造宇宙萬物,又因為它是萬靈、萬物與萬象真正的主人,所以伊斯蘭教稱它為「真主」,因為他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道家稱它為「無」或強名為「道」,又因為只有混沌時的「混元一炁」狀態才是宇宙的唯一,故它又稱為「一」,因此修行悟道這一個門路也稱為「不二法門」,「不二」者就是「唯一」的意思,宇宙間只有它是「真」其它皆是由它所生化、演化或幻化出來的假相,所以通通稱為「假」,這也是為什麼耶教信徒要稱祂「唯一真神」或是伊斯蘭教穆斯林要稱祂為「唯一真主」的原因了。

因為炁本身是一種非物質,所以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也不增不減的,故又稱為「舍利子」、「佛」、「仙」或是「舍利佛」,「佛」字是在形容炁沒有凡塵那些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癡迷心與嗔恨心之人性,故「佛」字係由「弗」字與「人」字所組合而成,而「弗」字則是指沒有的意思,「人」字則是隱喻人性,因此沒有人性之本性即稱為「佛性」,而只有「佛性」沒有「人性」之靈體即稱為「佛」,故宇宙最初那一團混沌之炁中所有的「炁」皆稱為「佛」,故稱為「諸佛」。

因此佛經中所描述的那些佛號,什麼「 阿彌陀佛」、「大日如來」、「 無量清淨佛」、「 無量光佛」或是「無量壽佛」….等等的名詞其實都是在形容它,「仙」也是在形容「炁」,「仙」字是由「山」字與「人」字所組合而成,而「山」字是指在最高位置的意思,而「人」字則是隱喻人性,因此將人性昇華至最高位置就是沒有人性的佛性,因此沒有人性的靈體即稱為「仙」,也稱為「佛」,故眾仙手中所拿的「拂塵」兩字即是「弗塵」的隱喻字,隱喻沒有凡塵濁氣與罣礙之污染就是「弗塵」。

而「 阿彌陀佛」為什麼又會稱為「大日如來」、「 無量清淨佛」、「 無量光佛」或是「無量壽佛」呢?在有形物質界宇宙中的太陽是一種物質,他所發出來的光因為有物質之污染與遮障,因此其光芒仍然還有所侷限,何況物質有一天也會毀滅,故稱它為「小日」,而在「混元一炁」裡面的每一個炁都是不垢不淨的,沒有任何的污染因此它們所發出的光芒是宇宙間最清純、潔淨與無染的,而整個「混元一炁」都是如此,那不是隱喻「大日」又是什麼呢?

所以「大日如來」這一個名詞是隱喻字,就是在隱喻「混元一炁」,因為這些炁都是非常非常的清淨,故又稱為「 無量清淨佛」,又因為它所發出來的光不僅是凡塵有所侷限之光芒而已,而是一種無量的光芒,故又稱為「無量光佛」,又因為每一個炁都是不生不滅的,既然都是不生不滅的,那難道還有壽限嗎?,故又稱祂為「 無量壽佛」。

而整個「混元一炁」裡面的每一個炁都是沒有「樂」或「不樂」的罣礙,故稱那些炁所含蓋的區域為「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是隱喻太極圖騰中陽炁漸衰而陰炁漸盛之左半部,也稱之為「空門」或「金闕」,而東方則是隱喻變化無窮之太極圖騰中陽炁漸旺而陰炁漸衰之右半部,故也稱之為「玄門」,因此玄門之範圍又稱為「玄都」或「東方琉璃世界」,「琉璃世界」是在形容儒教、道教那些符籙、卜卦、易經、風水、打坐、武術….等等有關道的萬象變化,因此又以「一本散萬殊」來形容東方琉璃世界的萬象變化。

「空門」則是在形容釋道之哲理由萬有回歸至沒有的修行目標,因此釋道所說的放下、看淡、看開、看清、施捨、解脫、離世、往生極樂皆是「空門」理論之範圍,也稱之為「萬殊歸一本」,而印度悉達多王子就是因為悟透解脫法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等字也是一種隱喻字,「釋迦」兩字是悉達多王子所屬部族之名稱,而「牟尼」是指修行成就者也譯為「靜默」,「靜默」兩字即是老子《清靜經》經文中所說的「常清常靜」之意。

炁的另一個名稱又稱為「七彩摩尼珠」,因為光的七種「可見光譜」皆是由炁所幻化而來,故才有此種隱喻字出現,而「佛」字就是在形容修行人已經修至心中無任何凡塵間的濁氣與罣礙之大覺者,因此各宗教之修行人千萬不要將佛經中之經文內容解讀錯誤,若解讀錯誤必然會將有文字相與語言相的「假經」誤為無文字相與語言相之「真經」,也會將泥塑木雕之「假佛」誤為每一個人本心自性中之「真佛」,或將肉身的「假我」誤為法身之「真我,將有形、有相建築物之「假道場」誤為我們自心本性之「真道場」,那今生就白修了,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