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秦磚漢瓦(9)席宏斌 作家出版社

2017/07/19 11:25:00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19 Jul

第一章:秦磚漢瓦(9)席宏斌 作家出版社
  劉蒼乃東漢初年皇族中皇帝的近親,漢光武帝劉秀時代的重臣,到了漢明帝時期,劉蒼官至驃騎將軍。劉蒼曾因為自己是明帝的至親而輔佐朝政,聲望日益提高,內心深處極度不安,先後多次上書道:"自從漢朝興國以來,皇族子弟沒有一人身居公卿要位,請允許我呈上驃騎將軍的印信綬帶,退職並前往封國。"明帝無奈,只得准許劉蒼退居封國,但不准他交還驃騎將軍的印信綬帶。

  6年後,劉蒼同諸位親王一同進京朝見,一個多月後返回各自的封國。明帝親自送行,回到皇宮後,倍感淒涼,懷念劉蒼,並寫下親筆詔書。詔書寫道:"分別之後,朕獨自一人坐在那裡,悶悶不樂,就乘車回宮。朕俯身車前橫土低吟,遙遠的觀望與長久的懷念真讓我心神勞苦。朗讀《詩經》則更增加我的嘆息與感傷……"

  讀者讀到這裡,一方面可能會為皇帝的人之常情而動容;另一方面,可能會納悶:"以皇帝之尊,留住任何一位親王在京城居住還不是舉手之勞的事嗎?"事實卻並非如此。

  距上一次明帝接見諸親王10年後,新任皇帝漢章帝下詔,令諸王進京。章帝生性重視手足之情,不忍心與諸親王分離,因此,便把他們全都留在京師。有關部門奏請派遣諸王回封國就位,章帝沒有同意。

  時隔4年,有關部門再次上奏,請示章帝令劉蒼返回封國。章帝親手為劉蒼寫了一紙詔書。詔書說:"骨肉之情出於天性,實不能以相距遠近判別親疏。然而我們數次相見,感情比以前更深了。想到你長期勞累,希望能回去休養一番,我打算簽署大鴻臚的奏書,卻又不忍心下筆。回望小黃門,命其傳送此信,心中戀戀不捨之情,悲傷不能盡言。"於是,章帝親自祭祀路神,為劉蒼送行,流淚告別。這之後不到半年,公元83年春正月,東平王劉蒼去世。

  以上的這些場景和對話在歷代封建王朝的宗親關係中並不多見。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刀光劍影。比如漢景帝時代的"七國之亂"及西晉時的"八王之亂",唐朝時李世民兄弟的"玄武門之變";明朝時朱棣叔侄的"靖難之役"……

  讓眾親王之間恢復至親的天倫之道,這不能不歸功於漢景帝、漢武帝和漢光武帝。

  漢高祖劉邦剷除異姓王,分封同姓王,結果導致諸侯王日益坐大,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漢景帝時開始"削藩",漢武帝時又頒布"推思令",使諸侯王直接掌握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日益縮小。東漢建國後,光武帝劉秀嚴密防止皇親宗室干預政事,宗親功臣各去封國就位,而封國面積很小,很難與中央政府對抗。諸侯王未經召見,不得進京,於是就出現了上述皇帝和宗親生離死別的場面。

  公元85年,還有一件發生在北部邊境的事情和東漢帝國密切相關。這年冬天,南匈奴和北匈奴在涿邪山交戰,南匈奴獲勝。

  自從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用兵後,匈奴逐漸分化為西、北、南三部分,南部匈奴逐漸和內地融合,北匈奴日見衰落,眾叛親離,逐漸向北遷移。這一事實表明,東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北部邊境保持安穩態勢,至少沒發生大規模的邊患。只有西北邊地有一些零星的戰鬥。
第一章:秦磚漢瓦(10)席宏斌 作家出版社
  3

  馬太后是東漢皇后中頭腦最清醒的一位,她曾屢次勸阻皇帝為自己娘家兄弟封官的請求。她臨終前夕,有關部門再次奏請為皇帝的舅舅即她的兄弟封侯。馬太后聽後概然長嘆說:"我年輕時,只羨慕古人名垂史冊,心中不顧惜生命。現在年紀大了,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所以我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想不到臨老卻不能遵從自己的心願,身死之後,我將永懷長恨。"

  反觀東漢和西漢,其經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西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掌管實權的人物為竇太后,而東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掌權的人物也為竇太后(公元85年,章帝皇后姓竇,公元88年,章帝去世,竇皇后變成竇太后,實際掌握著大權)。

  東漢政權二百年的歷史,其中有一半多的時間由外戚專權,尤其到了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外戚專權的開始便發生在東漢立國60年之際。

  西漢末年吏治腐敗,很大程度由於外戚干政。劉秀在東漢政權建立之初,就施行了防止後黨外戚干政的措施,規定凡後族、宮戚,都"不得封侯與政"。禁令一下,不少外戚、後族皆知守富貴而避權勢,以免遭皇帝猜忌。由於劉秀有效地防範外戚的權勢,所以終光武一代,外戚後親"皆奉遵繩墨,無黨勢之名"。皇后陰麗華洞悉劉秀之意,終其一生,未曾為宗親謀取職位。

  漢明帝繼位後,功臣馬援之女被封為貴人。她能侍奉順承陰皇后,和同輩友好相處,禮數周全,使得上下和睦,所以特別受到寵愛。明帝本人也遵循奉行光武皇帝的製度,未有改變更動。皇后妃子的親眷都不能封侯參政。所以馬太后的兄弟在明帝一朝始終未曾升官。

  章帝即位後打算為他的各位舅父封爵,馬太后不同意。她下詔說:"從前王莽家族一日之內有五人同時封侯,而當時卻黃霧瀰漫,未曾聽說有風調雨順的反應。外戚富貴過分,很少有不傾覆的。我日夜喘息不安,總怕有損先帝所立的規矩……"章帝看到馬太后的詔書後悲哀嘆息,仍再次請求為舅父封侯。馬太后說:"高祖曾有規定,無軍功者不封侯。現今,馬家對國家還沒什麼功勞,怎麼能同陰家、郭家那些中興時期的皇后等同呢?兒女孝順的表現,最好是使父母感到心安。而今不斷發生災異,糧價上漲數倍,我終日憂愁恐懼,坐臥不安,而皇上卻打算為外戚賜封,違背慈母拳拳之心!如果天地之間,陰陽調和,邊境安寧無事,然後你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我就只管高興地逗小孫子玩耍,不過問政事。"聽了這話,章帝才放棄了賜封外戚的打算。

  在馬太后的教育感化下,馬家內外親屬一致崇尚謙遜樸素,不曾謀取官職。

  又過了兩年,有關部門再次奏請為皇帝的舅父們封侯,章帝認為全國糧食豐收,邊境太平無事,遂同意了這一建議。馬太后聽到消息後說:"我年輕時,只羨慕古人名垂史冊,心中不顧惜性命。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所以我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想不到臨老卻不能遵從自己的心願,身死之後,我將永懷長恨。"馬廖等人表示辭讓,章帝不允許。馬廖等人只好接受封爵但請求辭官,章帝答應了他們。

  一個月後,馬太后去世。

  漢朝建立以來,皇后家族有二十家,而能保全家族和自身的,不過四人而已。原因在於:大多數外戚權勢太盛而不知道收斂,官位太高而仁義不足。

章帝去世後,和帝即位,竇憲以侍中身份入宮主持機要,出宮宣布詔命。他的弟弟竇篤、竇景都處在顯要的位置上。崔駰上書告誡竇憲說:“古書上說:'生來就富有的人自滿,生來就尊貴的人傲慢。'生來就富有、尊貴而能做到不自滿、不傲慢的人,未曾有過。外戚之所以為後人所責備,原因在於權勢太盛而不知收斂,官位太高而仁義不足。漢朝建立以來,皇后家族有二十家,而能保全家族和自身的,不過四人而已。鑑於此,你的所作所為能不謹慎嗎!” 

  但是這些勸誡並沒引起竇家兄妹的重視。和帝剛登基,便被迫任命竇憲為大將軍。依舊例,大將軍的地位在三公之下,而當時,根據詔書規定,竇憲的地位則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太傅。竇氏兄弟驕奢放縱:竇憲為獨霸內宮權力,殺死都鄉侯劉暢;竇景擅自調動邊疆地區的精銳騎兵,他的家奴和門客肆意搶奪百姓財物、姦淫擄掠婦女。竇家兄弟及黨徒權傾一時,甚至謀劃殺害和帝,後被和帝聯合宦官粉碎了政變陰謀,並迫使竇家兄弟自殺。

  東漢開國六十年之際的外戚之禍,使得東漢尚未強盛便開始衰落,此後外戚專權不斷上演。

  和帝去世後,和熹鄧皇后和其兄鄧騭等人,先後迎立一歲的漢殤帝和十三歲的漢安帝,實際操控宮中大權,鄧太后死後,安帝又與宦官合謀,消滅了鄧氏勢力。於此同時,安帝皇后的兄弟閻顯等人的勢力開始膨脹。

  公元125年,宦官們擁立十一歲的濟陽王為帝(漢順帝),並且殺掉閻顯。但同時,順帝又扶持外戚勢力,相繼拜後父梁商和商子冀為大將軍。

  順帝之後,梁太后和梁冀先後選立衝(兩歲)、質(八歲)、桓(十五歲)三帝。但大權依然掌握在梁冀手裡。梁冀為大將軍平尚書事,專權達二十年之?。他的宗親姻戚遍布朝廷和郡縣,官吏升遷都得先向他謝恩,滿足他的各種需索。他的私人苑囿,綿延近千里。他可以帶劍上殿,拜見皇上時,其禮儀比照西漢開國第一功臣蕭何;他加封的食邑比照東漢開國第一功臣鄧禹;賞賜的金錢、奴婢等比照漢武帝后期、昭宣中興時的輔政大臣霍光。

  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桓帝與宦官合謀消滅了梁氏,與此同時,桓帝的皇后之兄竇武的勢力又開始崛起。

  靈帝時,外戚董承和何進為權力爭鬥,終於導致董卓進京,少帝被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