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修行真的需要信徒供養嗎?

2017/08/08 15:05:35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08 Aug


僧侶修行真的需要信徒供養嗎?

    何謂「供養」?所謂「供養」者,係指奉養之意也,即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之意,對下含有同情、憐惜、愛護之意。因此供養,又稱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思是指供給食物、衣服…等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而就佛法僧三寶而言,供養佛,就稱為「佛供養」或是「供佛」;如供養法,就稱為「法供養」、「行供養」;若供養僧的話,那麼就稱為「僧供養」、「僧供」,其中若招請百僧,設齋以供養者,就稱為「百僧供養」、「百僧供」;若是招請千僧設齋以供養者,則稱為「千僧供養」、「千僧齋」、「千僧供」、「千僧會」;而一般傳說此種供養之功德是無量的。

    那麼何謂「功德」呢?「功」就是指「功業」,「德」就是指「德行」,世人動心起念之後所造之功業有「善業」與「惡業」之分,而所造之善業有「真善業」與「假善業」之別,所造之惡業亦有「真惡業」與「假惡業」之不同,如果所造之業是「真善業」,那麼其功業便具有德行在其中,此種情形即是「真正的功德」,那麼何謂「真善業」呢?心無所求自然而然去做而所造之功業也產生了非常圓滿的結果,那麼這種功業就是「真善業」,如果是為了個人、團體或特殊對象與族群,心有所求所造之功業,那麼皆算是「假善業」,也皆無任何的功德可言,因為他一切的作為仍然是私心、貪念在作祟,故無絲毫的功德可言。

    那麼供養僧侶有無量的功德嗎?非也,僧侶都是修行人,修行是指改變自己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使之符合中道,因此修行是每一個人自己個人的事,無緣無故為什麼要接受他人的供養呢?也許信徒認為僧侶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所以應該受人供養,這又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何謂「弘法利生」呢?「弘法」是指弘揚宗教的教義,「利生」就是指利益眾生,那麼弘揚宗教的教義真的能夠利益眾生嗎?答案是不一定,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已經悟道的經師去弘法利生當然能利益眾生,但是如果一個根本沒有悟道的人到處去弘法的話,不但無法利生而且其錯誤的觀念與偏差的教義不但不能弘法利生,而且還會導誤眾生,真理是離文字相與語言相的,所以全世界所有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內容都不是真理,當然各宗教法門的經師講經說法的內容也是「教義」而不是「真理」。

    理無道不真,道無理不顯,因此各宗教法門的經師在弘法時如果能由自己宗教的那些經典教義去啟發信徒悟出真理來,那麼這一位宗教法門的經師才能真正的弘法利生,若是那些宗教法門的經師將自己宗教的經典教義內容當成真理在弘揚,則他們不但不是在弘法利生,反而是在殘害眾生,是在誤導眾生,如此的話那些供養他或捐款幫他蓋寺廟或助印道書的信徒,不但毫無任何的功德,反而是在造大業障,因此「供養僧侶之功德是無量的」這一句話是有問題的,雖然所有的寺廟都希望能荷擔如來家業,所有的僧侶亦希望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是若連他自己本身都尚未真正悟道的話,那麼他們能出來下化眾生嗎?為什麼會有此疑問呢?因為眾生能否真正了脫生死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悟性與修行的毅力有關之外,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得到明師正確之啟發,「名師」不等於「明師」,出來弘揚宗教教義者也不代表他們是已經真正悟道了,如果他們真是已經悟道的明師則出來弘法利生對眾生是有益的,如果弘法利生的經師是一個尚未悟道的名師,那麼他危害眾生之程度又豈能等閒視之呢?

    雖然宗教要濟世度靈需要有場所或經書來運作,因此就需要許多的經費來支持,沒有教堂的話除了神父、牧師佈道傳教不方便之外,當然信徒也無法凝聚起來,佛教、道教或靈修者等法門當然也需要寺廟或道場來傳教,但是修行人真的一定要他人來供養嗎?世人修行本來就是要來還清前世因果業障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再去結這個今世因果讓來世再來償還嗎?很多宗教法門的大師、上師、法王、法師有很多的信徒在跟隨,這些信徒將他們當成「神」在崇拜,連和他們握個手或摸到他們的法器、法椅都要興奮好幾天,這其實是一種「無知」與「無明」的現象與行為,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無知」,因為世人的本性被這些「無知」與「無明」所遮障,因此就難以產生真正的智慧來處理凡塵的事務,因此凡塵俗世才會如此的紛擾不安,這就是人類的業障與悲哀。

    各宗教的信徒們應該追求什麼?應該當誰的信徒呢?這其實是修行人一個非常嚴肅而且極待釐清的問題,如果方向錯了那麼肯定所有的修行過程都是錯誤的,難道信徒應該皈依這些大師、上師、法王、法師或金剛上師嗎?或是當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教義與經典的信徒嗎?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各宗教的信徒本身原來就是佛,只是佛性被凡塵俗世之濁氣所遮障而已,因此只要能將「凡心」修回「天心」或將「人性」修回「佛性」,則其靈體即能呈現原來佛性之純潔無染之光芒,因此信徒們應該追求的是「真理」,應該當「真理」的信徒,而不是去當「凡人」的信徒,這些傳教的人所說的話,沒有一句是「真理」,各宗教的教義與經典中之文字也沒有一段或一句是「真理」,因為真經不在紙經上,真道也不在道場中,真理更不在凡人的口中,而是在上蒼賜予你我的「天性」中,為什麼人人都有個「靈山塔」,而要我們在靈山塔下修呢?因為道宗的教化才是真正的「宗教」啊!道宗指的就是道的本源或根本,也就是指「真理」或「正道」,因此所有宗教的傳教者就是要引導信徒從該宗教之教義與經典等「無形法門」之中去追溯道的源頭或根本,並悟出隱含在經典教義裡面的真理出來,修行人只能當真理的信徒,千萬不能去當傳教者的信徒。

    而每一個修行者更要自力更生,根本不需要接受他人的什麼供養,經書所說的供養方式雖然多,但是真正的佛何需要凡人供養呢?每一個人的自性佛就是真佛,這些真佛祂們需要別人的供養嗎?有些寺廟的修行人本身不事生產,自己也沒有謀生能力,因而假藉信徒供養之名義來養活自己,其實其他宗教沒有接受他人供養的修行人照樣可以修行悟道,古聖先賢例如老子、孔子、耶穌或穆罕默德等人,他們有接受過任何人的供養嗎?如果今世我們接受他人之供養,難道來世我們就不需要來償還積欠他人的債物嗎?而修行人在什麼狀況下才能使自己的靈體真正跳脫三界之外或肉身遁出五行的生剋之中呢?就是要靈體沒有任何的罣礙與濁氣才能達到這個境界,而肉身所有的業障也必須償還清楚,如此才能徹底的了脫生死,如果我們今世不斷的接受他人的供養,那麼我們的靈體不是還要再罣礙著何世才能償還那些積欠他人的債物嗎?靈體未能超脫至三界外,則肉身就要於來世繼續輪迴以償還這些積欠他人之業障,那又何苦呢?很多接受供養的僧人或道人,以為自己是已經得道的高僧或悟道的大師,所以理所當然的可以接受信徒的供養,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靈體一定要沒有任何的罣礙與濁氣,才有可能回到西方極樂世界或無極理天,如果和其他的靈體在今世結了緣,不管所結之緣是「善緣」或「惡緣」,其實都是業,也都要了業,因此多接受一個人的供養,其實就多了一份未了的業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僧人的靈體一直需要乘願再來渡化眾生之主因,因為他欠人家的供養業障太多、太多了,若沒有輪迴到凡塵又何以能償還他以前所積欠別人的這些業障呢?

    俗話說的好:「地獄門前僧道多」,一般人可能會誤以為這一句話是在貶低或毀謗僧人或道士,其實不是,這一句話的本意其實是在點醒所有的修行人,我們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幾乎都誤解了「地獄」這兩個字,誤以為「地獄」中有閻羅天子、幽冥教主、牛頭馬面、黑白無常或日巡夜差…等等執行冥律之神祇,事實上不是,剛才那些名詞通通都是隱喻詞,何謂「地獄」呢?「地」者係指重濁之陰氣所凝結而成的所有物質也,「獄」者是隱喻囚禁也,因此世人的心若是執著在各種物質方面而放不下,就如同他的心被物質所囚禁一般,故稱為「在地獄之中受苦」,古德有云:「福德阻斷天堂路,業障打開地獄門」,這一句話正好是給「地獄門前僧道多」作一個最好的註解,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無念才是正念,無業才是了業,因此一念不生才是「正念」,業障還清才是「無業」,如果修行人心中尚有一絲絲的雜念、業障與福德那是不可能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的。

    由這個角度我們再回頭來檢視各宗教法門的所有修行人,他們平常都在幹些什麼事情?唸經的唸經、念佛的念佛,行善的行善、濟世的濟世,這些行為哪一項不是在「造業」呢?哪一項不是「罣礙」呢?行善造善業積福德難道不需要輪迴凡塵去受福報嗎?既然需要輪迴受福報,那不是已經阻斷了自己的「天堂路」嗎?另外修行人經常接受信徒的供養、行善或濟世,那麼請問!上述所說的哪一項不是在「造業」呢?諸位不要誤以為作惡才算是造業,那是指在「造惡業」啊!其實行善或濟世都是在「造善業」啊!世人造惡業要輪迴凡塵去受惡的果報,難道造善業不要輪迴凡塵去受善的果報嗎?這就是我們稱「善念」與「惡念」是「輪迴種」的主因了,老子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一句話的意思旨在點醒世人說:「導致我們世人的身心無法獲得真正之解脫,因而使自己的靈體墮入生死輪迴的善業與惡業其實都是世人自己召來的啊!」,因此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每天所做的那些功課或善行正是阻斷他們自己進入天堂的天堂路,更是自己親自去打開地獄門並躦進地獄之中的,何謂「造化」呢?造化就是指我們自己造業自己去受果報啊,修行能否悟道就在於我們自己的「一念之間」,因此又跟接不接受他人供養何干?修行人若接受他人供養,時間越久輪迴的時間就越長,人數越多則業障就越深,不要誤以為很多大師都在接受供養,其實大師的名號是假相,有大師、上師或活佛之名相,也不見得就代表他們已經真正悟道。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