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迷惘

2017/10/03 11:28:27 網誌分類: 人物素描
03 Oct

中年迷惘後學習到的十三件事: 

龍應台的中年迷惘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不要跟第一個你愛上的人結婚。但是不妨愛上你後來結婚的人。

二、隨時準備對稱讚你的人說 Thank you, No.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特別棒,聲音特別好聽、觀念特別正確、信仰特別純正,所以請你出來帶領呼口號。你要小心慬慎,要緊說不,並謝謝他。

三、學會玩,培養幾個終身的嗜好。否則有一天你退休了,或者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了,你變得一無所有,如果你是一個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當你老的時候,就是一個最讓人不喜歡的孤獨老人,像一支閒置掃把一樣,放著無趣。

四、年輕時找幾個求知慾強的朋友,結成終生摯友。越老越難交朋友,越老求知慾越低,趁著年輕,結交幾個有趣好玩的摯友。

五、一個人如一株樹,把「孤獨靜處」當做給自己的獎賞。

錢穆教學生作文,把學生帶到松林間的古墓群裡,要每一個學生選一株樹坐下,然後開始孤獨地「靜」。片刻之後,他問學生是否聽見頭上的風聲?學生說沒有,他要他們再度靜聽。過一會兒,他跟學生說,這裏上百株松樹,風穿松針而過,松針很細,又多空隙,風過其間,其聲颯然,與他處不同,此謂松風。

我喜歡看星星,很多人以為只有在特定的日子,譬如流星雨,才看得到流星。事實上,任何一個晚上,只要你挑一片沒有光的草原,躺下來凝視天空,只要凝視得夠久,你就會發現,流星很多,每天都有。

流星其實一直在那裡,誰看得見、誰看不見,唯一的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為自己保留一片孤獨寧靜的田野。

龍應台的中年迷惘的圖片搜尋結果

六、在沒有聲音的時代裡,多做華歆;在聒噪喧嘩的時代裡,多做管寧。

大家都聽過世說新語裡「管寧華歆」的故事。兩個人一塊讀書,外面一有風吹草動,華歆就跑出去看了,管寧跟他「割席」而讀。最後兩個都很有成就。不是說不能做那個放下書本去湊熱鬧的華歆,但是你至少得知道,這世界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八方吹不動」的管寧。

熱情奔放本來就是年輕人青春的特徵,美好而值得愛惜,但是要發燒的時候,不妨先自澆一桶冰水,冷靜片刻再做決定。

 七、為了「正義」而衝出去,在衝出去之前,先彎腰綁個鞋帶。 綁鞋帶的時候,你就有半分鐘可以想幾個問題:

正義和慈悲產生矛盾時,你會怎麼辦?兩種「正義」相牴觸時,你會怎麼辦?在饑荒的時候,你看到一個骨瘦如柴快餓死的人,搶了一小袋米,你是執法者,逮捕那個人是不是正義呢?如果一個惡人犯法,用另一個惡人去打死他,這是不是正義呢?一個政黨清算另一個政黨曾經犯過的罪,但為求目的,使用不符合程序正義的手段,你接不接受這個正義?世間就是充滿以正義為名其實夾雜著偽裝的復仇,你該不該支持呢?

如果鞋帶綁好了,而對這些問題,你一概假裝不知答案,那就再綁一次鞋帶吧。

龍應台的中年迷惘的圖片搜尋結果

八、如果真有本事的話,方和圓不矛盾。

真的有本事、有自信的人,能夠做得到「外圓內方」。

九、容忍比自由重要。

年輕的時候,當我說「容忍比自由重要」,是對當權者說的,呼籲掌權的人,對異議者反對者要容忍,這句話對今天的掌權者,還是要不斷地說。

但是同時,「青春迷惘」之後,發現很多異議者、反對者,即使身在牢獄,仍相信自己擁有強大的道德力量,而正是這份對自己道德力量的強大自信,既支撐了他,也同時使得他往往對與他意見不合、他自己的異議者無法容忍。

從青春走向初老的路上,看到太多曾經被壓迫的反對者,以「自由」的旗幟來排斥反對者的反對者。容忍比自由重要,不僅只是對壓迫言論自由的人說的,也是對「我們主持言論自由」的人說的。容忍是雙方面的,絕非單方面。

十、下山比上山難,下台比上台難,退場比進場難,結束比開始難。

上山的時候,雖然艱辛,大家還可以邊走邊笑邊看風景。下山的時候,卻要步步為營,因為落過雨後,每一塊石頭都是滑的,每一塊泥土都可能鬆塌,一不小心,就會墜落深谷。同樣一條山路,下山有時需要比上山多好幾倍的注意力。

進,需要勇氣;退,需要智慧。缺一不可。

十一、對所有人,不要太快急著做價值批判。

小王子畫了一頂帽子,如果你願意打開,你會發現裏頭其實是一隻大象,如果你願意看得更深一點,原來是一頭被蟒蛇吞在肚子裡的大象。

只要懂得先問「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你就會發現,帽子裡面其實有大象。

如果我們對所有我們堅決反對的事、仇恨的人、無法忍受的觀念、不共戴天的立場,在決定要反對和仇恨之前,先問清楚「這究竟是什麼」,「你這是為什麼」,整個世界可能完全不是你所想像的。

十二、帶著溫情與敬意面對歷史,也帶著溫情與敬意理解現實。

對於歷史懷有「溫情」,是因為你看到了前人的傷痛之處;保持「敬意」,是因為你懂得了前人的艱辛之處,也就是一種跨時空的設身處地。

我們今天所堅定信奉的「是,」將來可能變成下一個世代所鄙視的「非」。如果沒有一種懂得,沒有溫情和敬意,下一代人也可以傲慢地、自以為是地拿他的「是」,做為磚塊來砸你的「非」。

就是對於現實的種種撕裂和對立,也不妨以多一點的溫情和敬意去理解,溫情和敬意,並不抵銷對真理的探求,它反而增加了真理的深度和厚重。

 

十三、一定要維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