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真實王朝(1):發現耶穌王朝

2017/12/10 21:02:19 網誌分類: 耶穌的真實王朝
10 Dec


《耶穌的真實王朝》

作者:詹姆斯·泰伯

編者的話

2006年,一本講述基督教起源的考古書《耶穌的真實王朝》一出版,馬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出版家周刊》Booklist》《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等多家權威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向大眾強烈舉薦此書。而亞馬遜網站上,讀者更紛紛留言,稱讚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歷史考古傑作。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學界。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基督教文學教授亞瑟·德洛吉評價說:'他(作者詹姆斯·泰伯)就像一位刑事鑑定專家,鑽研僅存的證據--尤其是有關耶穌家族與耶路撒冷的拿撒勒人的證詞,把以往流失的(有些甚至是被抹掉的)歷史記錄重歸原位。這是一本既精深卻又易讀的書。 '諸如此類的讚譽不勝枚舉。

為什麼一本專業考古書,會如此受歡迎,得到這麼多好評?為什麼一部講述基督教起源的神秘文化讀物,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這一切並非偶然,必然有著某種'魔法'。

當然,詹姆斯·泰伯在基督教起源研究領域的權威與成就不容置疑,他的寫法也確有稱奇之處,但至關重要的是,《耶穌的真實王朝》不僅僅是一本考古書,更是一本前所未有的耶穌傳記,在考古發現與典籍中還原耶穌面貌。耶穌是誰?基督教是如何發端的?我們從宗教中能夠獲得哪些意義?如何找到心靈的安寧之道……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並且或許是我們從來不曾聽過的答案。說到底,還是人們對於耶穌及宗教的好奇與追尋在'作怪'。

我們相信,引進此書不僅能夠極大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求知欲,還能啟發我們獨立思考,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以及我們周遭的世界。對中國讀者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次美麗的相遇呢?

歷史考古、宗教信仰及心靈救贖,就這樣不期而遇。

序 言

發現耶穌王朝

寫一本書耗了40年工夫,是少有的事。這本書差不多就是40多年前發端的,那時候我才十幾歲,跟著父母親,還有我姐姐,第一次造訪巴勒斯坦聖地。就是這次經驗使我走上了'探尋歷史的耶穌之路'--這是學術界的用語,指的是兩百多年來關於耶穌以及早期基督教源流的歷史研究。

我們對於耶穌究竟知道了多少,又是憑什麼才知道的? 40年前的我連問題該怎麼問都不會。我當時沒學過考古,也沒聽過《死海古卷》和其他古籍,完全不懂歷史研究。但是我已經開始讀《聖經》,尤其仔細讀了《新約》,對耶穌這個人 物非常感興趣。那次巴勒斯坦聖地之行使這個興趣擴大加深為強烈的求知欲,我想知道有關耶穌的事,也極想碰觸那過去的時代。

我仍清楚記得當時在耶路撒冷舊城區裡逛的情形。城裡滿是觀光客,全是基督教徒,卻沒有猶太教徒和以色列人。那是1967年'六日戰爭'尚未發生之前,東耶路撒冷舊城仍屬約旦統治。帶我們逛的人是兼做導遊的城中居民,這種導遊數以百計,看見好似觀光客模樣的人就會湊上前,隨招隨僱。我們照例看了他們會帶基督教徒去看的所有景點,包括基督聖墓教堂、橄欖山、客西馬尼園、最後晚餐的客房,以及古代猶太會堂舊址所在的岩石穹頂。這種遊覽會走上十多所教堂,這些教堂全是在耶穌死後幾世紀才建的,據說都是建在《聖經》記載某某史實發生的確切地點上。

在耶路撒冷的三天裡,我開始有越來越失望的感覺。即便我發揮想像力,也無法把20世紀的耶路撒冷和《新約》描述的耶穌時代的古城連在一起。雖然名稱和地點是原來的,而且都經過正確辨識,我眼前所見的卻是土耳其、十字軍、拜占庭的遺跡,看不出什麼是公元1世紀的東西。聽說連現代的街道地面也比羅馬時代高出3.7-4.6米。我買了一本叫作《走在耶穌曾經走的路上》(Walking Where Jesus Walked)的遊覽指南,而且很天真地存有這樣做(走在耶穌曾經走的路上)的想法。

我們住的小旅館蓋在橄欖山頂上,橄欖山就在舊城的東邊。大約午夜時分,我輾轉難眠,便下了床,拿起《聖經》,決定步行到山腳的客西馬尼園。下山的陡路那時候還沒有鋪柏油,路兩旁仍有看得出來是鑿磨過的基岩,顯然曾是古代的一條窄道。我想像著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一星期的時候,騎著驢子循這條小路進了舊城,被歡迎的群眾呼為彌賽亞。那時候客西馬尼園是不分晝夜隨時可以出入的,大門是開的,遊客可以在上百年的老橄欖樹之間散步,不像現在。但我是午夜唯一的訪客。我根據《聖經》,深信這裡就是耶穌在人世最後一晚祈禱的地方。就是在下山的路上和園裡,我在這次旅行中首度感覺可以連結到我想觸及的過去。我在那裡待了很久,試圖想像所有的情景。我一直默默告訴自己──就是這裡了。事情就是在這裡發生的。我的'歷史家'興趣被勾起來了,可能還連帶勾起了'考古家'的興趣。總之,這樣便開始了我終生無悔的追求──發現並理解耶穌曾經度過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會為這種感受到過去時代的經驗而激動不已,可能是因為讀了一封古老的信、一篇家譜,置身一處古戰場或墓地,或是看到古籍的殘卷。現在去以色列的人可以到以色列博物館的'藏經龕'觀看耶穌時代留下來的《死海古卷》。我相信許多遊客和我一樣,第一次目睹展示的古卷頗有特殊的感受。透過玻璃,可以清楚看到裡面放著的兩千年前留下來的那冊古卷。我記得自己當時在每一件展出物面前駐足,想要感受眼前事物的真實。這些久遠昔時的羊皮紙捲或紙草紙捲,寫著古希伯來文和古敘利亞阿拉姆文,可能正是當年耶穌或他的追隨者讀過的。

耶路撒冷的許多其他古蹟遺址現在都已經挖掘出來了。遊客可以在通往希律大帝時代建造的猶太聖殿的台階上步行或坐下。我於1962年初訪耶路撒冷時,這些台階還埋在7.6米深的地下。許多處羅馬時代市街的石鋪路面也出土了。例如,遊客可以走進猶太區一所豪宅的廢墟,廢墟地面比現在的街道低了3.66米,這里當年可能是大祭司和家人們的住處,大祭司可能就是列席審判耶穌的人之一。 2004年夏天,《新約》上提及的西羅亞池在長久被埋沒遺忘後重見天日。以色列境內到處都有古今重逢的事例,這是考古學鏟子的功勞,也是歷史學家解讀古籍的功勞。

那次初訪聖地之後,我又先後去了以色列和約旦十多次,都是為了找資料與做研究而去的。不論是在考古遺址上挖掘,或是在圖書館裡查閱數據,或是在某個地點進行第一手的研究,我的注意力維持不變──重建與我們現在有重要關係的過去。 《耶穌的真實王朝》是關於耶穌、耶穌王族、基督宗教起源的一次新的歷史探討。這本書也是我個人探尋歷程的反映,融合了我自己專業生涯的種種發現與領悟。

《耶穌的真實王朝》用全新的角度看耶穌的故事。這故事是歷史,不是小說。這故事卻又與神學教義傳述的標準耶穌肖像多有不同,甚至有些地方截然不同。本書要呈現基督宗教的原始版本,那個版本早已遺失且被遺忘了,但是可以真切地回溯到它的創始者──耶穌自己。這本書的衝擊會很大,可能形成革命性的影響。從某方面看來可以說是'從未有人說過的最重要的故事'。很多人讀了會覺得刺激興奮,也有很多人會煩惱發怒。但不論讀者的信仰何屬,這本書都要求你誠實地權衡證據,斟酌更多可能性。

《耶穌的真實王朝》與最近風行的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生子的說法無關。這種說法雖然引人入勝,卻始終是臆測太多證據不足。不過事實有時候的確比虛構更奇特──而且令人好奇著迷之處不輸虛構的故事。

讀者將在本書中看到,耶穌是一個王族家庭的長子──這個王族是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的後裔。耶穌的確曾被尊為'猶太人的王',並且因為存有此念被羅馬人處死。他奠立的不是一般理解的一個教會,或是一種新的宗教信仰,而是由他的弟弟和親屬形成的王朝。與其說耶穌是一個教會的創建者,不如說他是自認有權登上王位的人。按希伯來先知的預言,出自大衛後裔的彌賽亞,也就是末世的以色列民族的領袖,就是生在這一支的家族。前不久發布的《死海古卷》也證明確實有這樣的預言。人們渴望中的王者家系,大衛的後裔,是帶有激烈革命傾向的,當時在位的巴勒斯坦本土統治者希律家族很清楚有關'王者家系'之說,統治著以色列的羅馬官員也知道,連羅馬皇帝也有所耳聞。這些'王族'不但難逃他們的耳目,而且在要緊的時刻會被他們搜捕出來處死。

耶穌曾在被處死之前不久成立一個臨時政府,設有12名地方官員,每名官員主管以色列的12個部落或地區之一。他並且安排自己的弟弟雅各主持這只有雛形的政府。雅各後來成為早期基督教運動無人競爭的領袖。這項重要史實卻被各界忽略了,也許很可能是被隱而不提。如果深入了解這件事實,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有關耶穌、耶穌的使命、耶穌傳播的訊息的事實都要改了。人人都聽過彼得、保羅、約翰的名字,但是,地位舉足輕重的雅各──耶穌鍾愛的門徒與弟弟──在基督教的記憶裡卻很有效地被模糊掉了。

《耶穌的真實王朝》要探討的是,耶穌是一個大家族的一員,這個家族的成員在耶穌的信眾之中行使王朝的領導權,為什麼基督教徒漸漸喪失了這一層認識?這又是怎麼發生的?這個關鍵、另類的故事,其實在《新約》的記載與後來文獻的零星記錄中都還保存著,是可以拼湊復原的。近期的考古發現,加上古籍重新問世,都提供了觀察基督教誕生的新視角。藉著理解這全球最大宗教的起源,我們不但可以洞悉過去,也能開闊重看今日基督教的視野。我們終於可以從歷史的層面,更精確地看清耶穌在他自己的那個時代背景之中的真貌。

耶路撒冷,美僑旅店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