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真實王朝(5):耶穌的合法家譜與古代的詛咒

2017/12/14 19:45:06 網誌分類: 耶穌的真實王朝
14 Dec


耶穌的合法家譜與古代的詛咒

《馬太》一開始就是家譜:'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云云。由於《馬太》是《新約》的首卷,許多有心讀《聖經》的人看到這種例行公事的筆法,會懶得往下看。現在請讀者打起精神仔細看。 《馬太》從亞伯拉罕列起,亞伯拉罕是比大衛早了1000年的祖先,一路下來到馬利亞的丈夫約瑟,共40名男性……那個時代的標準猶太家譜,一律是只列男性的,男性才是最重要的。在耶穌誕生的那個文化背景裡,父親是誰乃是影響重大的。可是《馬太》卻列入了4名女性,是與40名男性之中的4名有關係的。這是完全反常的。 《馬太》是這樣記載的:

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

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

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這些都是女性的名字,烏利亞的妻子雖未列名,當然也是位女性。更奇怪的是,這4位《舊約》之中的女性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有性方面欠檢的行為。第一位他瑪是急於生孩子的寡婦,故意化裝成路邊的妓女引誘自己的公公成孕。喇合是妓女。路得是摩押人,單憑這一點已經夠糟了,因為摩押女子有善於勾引男人的惡名,以色列人是禁止與之往來的。路得竟為了促使波阿斯娶自己而將他灌醉,然後掀起他的被子與他同臥。烏利亞的妻子是拔示巴(《馬太》認為太可恥而略過不表),她與大衛王有姦情而懷孕,大衛的英名也因為她而蒙上陰影。 《馬太》為什麼在詳列可敬的大衛王家譜的時候提這些人?其中大有文章。本來一板一眼報出男性名字的家譜,因為提及這些女性名字而亂了節奏。這些女子都是猶太人耳熟能詳的,她們不是王族家譜中名正言順的分子。這四位女子的故事因為有駭人的性行為細節,在《聖經》裡是招人側目的一群。顯而易見,《馬太》想把耶穌自己可能招引流言的出生放在這樣的男女祖先背景架構裡。他是在為讀者要看到的下文做伏筆。

到了長串族譜的結尾,最後一行的最後一個名字才揭曉。 《馬太》顯然是要讓還不知不覺的讀者大吃一驚。他寫道:

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

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按常態的男性名字的族譜應該這樣寫:

雅各生約瑟,

約瑟生耶穌,稱為基督。

《馬太》用希臘字動詞gennao(意即'是……的 父親','為……的生父')共39次為主動式,用陽性主詞。記到約瑟的時候卻有了重要變動,同一動詞改採被動式,用陰性受詞:從馬利亞生耶穌。族譜裡又進來一位意料之外的女性,也就是馬利亞。

然而,這並不是馬利亞的世系。這是約瑟的家譜。為什麼把她納入? 《馬太》是教讀者為接下來的狀況做心理準備,因為只訂了婚的馬利亞懷了孕,腹中孩子的父親不是她的未婚夫。 《馬太》似乎在無聲地提醒太過虔信的、批判的讀者,不要貿然下結論。這個文化里最受敬重的族譜──大衛王的家系──之中,有一些性道德欠佳的情事牽涉到依然受後世尊敬的男人和女人。

約瑟的世系之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能不提。大衛家族的約瑟這一支,雖然出過古代統治猶太的所有君王,卻遭受先知耶利米的詛咒。是在巴比倫人將要毀滅耶路撒冷(即公元前586年)之前的最後黑暗期,耶利米說的是大衛苗裔的最後一個在位為王的人:'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 …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耶》22:30)。 3約瑟便是此位名聲不好的耶哥尼雅的直系後代(《太》1:11-16)。 4

耶利米等於是在宣布上帝與大衛的約不存在了,無效了。至少看來情形的確如此。 《詩篇》第89章是在這種狀況發生之後所寫,其中曾哀嘆道:'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將他的冠冕踐踏於地。 '(《詩》89:39)這似乎是實情了。畢竟,耶哥尼雅是大衛王室家族坐上以色列王位的最後一位猶太王。約瑟正是這一支的後裔,不過約瑟只是依法為耶穌之父,不是耶穌的生父。假如耶穌能從大衛另一支後裔確立是大衛的子孫,約瑟祖上有什麼人並不影響耶穌擁有王位的資格。不過,大衛家族有多少'支'呢?

王族不為人知的一支

我們要了解耶穌與養父約瑟沒有血親關係,卻能確立自己的大衛後裔資格的原因,可以在《路加》所列的家譜中找到關鍵。 《路加》在第3章裡記錄了耶穌的家譜。這是耶穌30歲的時候,剛由約翰給他受了洗。 《馬太》記錄的家譜是從亞伯拉罕開始,一路往下記至耶穌的養父為止。 《路加》卻是從耶穌開始,往上一直追溯至亞當! 《馬太》列了40個名字,《路加》卻列出了76個。這個家譜有3個鮮明的特徵。

第一,開端的措辭令人意外。 '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 '(3:23)希臘文的敘述相當簡潔,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依人看來'。 5《路加》告訴讀者兩件事,一是約瑟只是別人'看來'是耶穌的父親,也就是'依法'是耶穌的父親;另一件是,耶穌有個名叫希里的祖父。按《馬太》所述,約瑟的父親名叫雅各。那麼這位希里是何許人也?最顯然的回答是:他是馬利亞的父親。 6一般很少聽說耶穌的祖父輩是誰。其實耶穌有兩位祖父,一位是約瑟之父,一位是馬利亞之父。既然有兩位,就有兩個不同的家譜了。 《路加》的3章23節至38節是耶穌的另一邊的家譜,是從真正有血緣的馬利亞往上追溯的。之所以沒有提馬利亞的名字,是因為《路加》遵照常例只列男性。由於《路加》並沒有說明耶穌的生父是誰,所以從'代替人'約瑟開始,並且添上'依人看來'的描述。我們如果把第23節做個釋義重述,可以這樣說:'耶穌開始他的工作時大約30歲,算是約瑟的兒子,其實是屬於希里世系的。 '假如馬利亞的父母確如早期教義所說的是約雅敬與安娜,希里很可能就是以利亞敬(Eliakim)的簡寫,而以利亞敬則是傳統名約雅敬的另一個形態。

《路加》的這份詳細的家譜不大可能是胡亂拼湊出來的。猶太家族對於家譜記錄是十分慎重的,如果是大衛王的後裔,更不在話下。那時的猶太史家約西弗斯回溯自己祭司出身的家譜時難掩得意之情,而且引據了他所參考的檔案記錄。 7公元3世紀早期生活在巴勒斯坦的猶留·非利加納斯(Julius Africanus)是猶太基督教徒作家,據他說,儘管希律王和後繼的統治者都設法把公眾的家譜毀掉,猶太名門世家仍保存著私有的家譜。他也特別指出,耶穌的後裔照例都有保存秘密家譜的習慣。 8既然早期基督教徒那麼重視耶穌的大衛王祖系,《路加》很可能就有這樣一部家譜。

《路加》提供的家譜還揭露了另一件重要的信息。馬利亞也是大衛王的後裔,和約瑟一樣,但是與約瑟有一個重大差異──她與大衛的關係不是回溯到受咒詛的耶哥尼雅再上溯到大衛之子所羅門。她的祖先是大衛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所羅門的弟弟拿單(《路》3:31)。拿單與所羅門都是大衛的寵妃拔示巴所生的,但是拿單並沒有登上王位,所以他的世係就變得默默無聞。他也記錄在《聖經》裡,但是沒有特別提他的後代,與哥哥所羅門的地位大不相同(見《王上》3:5-10)。 《路加》提供的家譜告訴我們,耶穌的母系祖上也是大衛的直系後代。他不是只憑養父的關係得到大衛後裔的身份,他確實有大衛的血統。

馬利亞的高貴血統

馬利亞居住的拿撒勒,地名來自希伯來字netzer,意思是'枝杖'或'苗'。 9拿撒勒大致可以譯為'支鎮'的意思。為什麼取了這麼奇怪的地名?耶穌時代的拿撒勒是個很小的村子,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規模大或經濟繁榮,而是基於可能意義更重大的原因。在耶穌降生以前寫成的《死海古卷》中,一再描述未來的彌賽亞或以色列人是'大衛的枝杖'。 10這個用語來自《以賽亞書》11章,以'枝子'指大衛家系產生的彌賽亞。此後就一貫沿用。後來追隨耶穌的人們就被稱為'拿撒勒教黨'或'枝杖人'。 11拿撒勒這個小村子,很可能是因為有王族成員定居而且集中在這裡,所以有了這個名稱,也可以說是綽號。馬利亞和約瑟都住在這裡並非巧合,因為兩人分屬'大衛枝苗'的不同一支。福音書中提過家族還有其他'親屬、本家'住在這兒(《可》6:4)。這'枝杖鎮'中的大多數居民是同一個'支系'家族的人,是十分有可能的。大衛後裔家族在加利利的這個地區的關係,持續了幾百年之久。在西弗里斯以北,大約距拿撒勒16公里的地方有個叫作寇哈巴(Kokhaba)的市鎮,寇哈巴的意思是'星鎮'。 '星'與'杖'都是暗指彌賽亞的代號,也出現在《死海古卷》裡。 12拿撒勒與寇哈巴都是與耶穌有親屬關係的家戶的集中地──這些家戶因而都是'王族'的一分子,這種記載一直沿襲到公元2世紀。 13

此外,《路加》所記的從大衛到希里(馬利亞之父)的名氏表,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線索,指出大衛的這一支後代為什麼格外重要。其中六度出現與'馬太'同義的名字:瑪塔兩次,瑪他提亞兩次,瑪押與瑪達他各一次。馬太這個名字照例都是與祭司的世係有關,不是國王或王室的家系。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的名字叫作馬太,但他的名字也叫利未。 14士師世系中的六位'馬太'之中,兩位的父親是名叫利未的。按約西弗斯的記載,他自己的父親、祖父、曾祖父、兄弟的名字都是馬提亞,他們也都是有名望的哈摩拿或馬加比祭司家族的利未支派的祭司。古代的以色列人分為十二支派,分別為亞伯拉罕之孫雅各的十二個兒子的後裔。以色列的祭司必須是摩西的哥哥亞倫的後代,亞倫就是出自利未支派。國王必須是大衛王的直系後代,大衛王屬於猶大支派。國王與祭司的職位也使得猶大、利未兩支派的地位特別顯赫。可是,大衛王族的家譜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祭司家族的名字?

讀者記得,馬利亞懷孕之初離開了拿撒勒,去與施洗者約翰之母伊利莎白同住。 《路加》曾指出她倆是親戚,但未說明是什麼親戚關係(《路》1:36)。不過,《路加》說伊利莎白與撒迦利亞都是祭司家族的人(《路》1:5)。這也進而證明,馬利亞的大衛王族家系和利未祭司支派是連在一起的。

馬利亞的這一條猶大支派王族家譜如果沒有吸收利未支派的重要影響,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利未氏的或祭司式的名字。很可能是因為馬利亞是兩大支派混合的家係出身。 《路加》只列了從大衛傳到馬利亞的每一代的男子。大量的祭司式名字卻顯示,可能有利未氏的重要女性嫁到大衛的支派來。這種模式早在摩西之兄亞倫的時代就有了,亞倫是以色列人的第一位祭司,他就娶了猶大支派的一位公主以利沙巴為妻(《出》6:23) 。

更令人驚奇的是,我在導論中談的陶比奧古墓證實一個家庭裡混合了這兩大支系。陶比奧古墓出現了5個與耶穌一家相同的名字──兩個馬利亞、一個約瑟、一個耶穌、一個猶大,還有一個馬提亞或馬太。這些名字都在同一座家墓裡。其中那位'猶大'必是猶大支系的人,那位'馬太'當然是利未支系的,兩具遺骸卻放在一起共處了2000年,等著要告訴我們什麼重要的訊息。不論這是不是耶穌的家墓,這些名字會聚在一起,證明《路加》這種混合兩大支系的家譜確實可能存在當時的一個家庭之內。

我不久前在貝特舍梅的以色列古物局的倉庫中再次見到這些陶比奧骨棺,欣然看到我們這位馬提亞──或馬太──和自己的家人放在同一處架子上,似乎是默默在為《路加》的家譜作證。我戴著手套的手指輕拂過棺上刻的'馬太'字樣,以及其他的名字,試圖經由觸摸與這些名字代表的往昔相連。這種混合大衛與利未的祖先背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死海古卷》提供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子以母貴:耶穌注定是彌賽亞

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都把注意力集中於一位彌賽亞──一位將在末後日子成為王的大衛的後裔。我們卻在《死海古卷》中看到,有一群信仰虔誠的人〔一般即指為愛色尼教派(Essenes)〕所期待的是三位:一位像摩西一般的先知,以及亞倫和以色列人的彌賽亞。 15'以色列的彌賽亞'自然就是從大衛後代產生的王,'亞倫的彌賽亞'卻是一位祭司──也稱為彌賽亞。這種見解幫我們填補了理解耶穌王朝時遇到的一個缺口。許多文本因為這種見解而變成講得通、連得起來,不再是看不出所以然而被匆匆帶過。

'彌賽亞'這個名詞源於希伯來文的moshiach,意思只是'受膏者'。希臘字christos也是'受膏者'的意思。我們熟悉的'基督'一詞是從希臘字來,意思也就是'彌賽亞'。受膏者是指接受了在頭上塗油膏的神聖儀式,正式確認是被選中要擔任祭司或登上王位的人。按例是由先知來執行上帝選中的人的正式就職。不論受膏者是要擔任祭司或國王,都必須具備恰當的血統資格。得知《聖經》中的第一位彌賽亞竟然是亞倫,大多數人會吃一驚。亞倫是由弟弟摩西'膏'為祭司,在希伯來文本中被稱作moshiach或'彌賽亞'(《出》40:12-15)。這比先知撒母耳膏大衛為以色列王早了幾百年(《撒上》16:13)。受膏的祭司必是亞倫的後裔,受膏的王必是大衛王的後裔。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大衛王的直系後裔,同時也與利未氏或亞倫傳下來的祭司世係有血統關係。她的家譜,以及她與施洗者約翰的母親伊利莎白家的親戚關係,都是證據。

《聖經》時代以後的人認為,父親確立兒子的支系歸屬,母親則是擔保他的'猶太屬性'。聖經時代其實並不是這麼定的。 《聖經》中述及婦人懷'孕'的希伯來原文是用zara這個字,字面意思是'種子',同樣也用這個字指男女兩性的'後裔'。 16所以,耶穌可以憑母親的血統確定自己是'大衛的後裔'。 17至於耶穌的父親,我們對他又知道多少?既然約瑟只是他的養父,他的生父是誰?對於相信《馬太》與《路加》所說的'童女生子'的人而言,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耶穌沒有凡人父親。然而,我們是否能從實有記錄中找到支持另一種說法的歷史證據?

註釋:

1.雖然有少數近代以來的學者表示質疑耶穌是'彌賽亞'或大衛子孫之說的史實依據,但自古以來的所有文獻都普遍確認了,並沒有任何異議。見《羅馬書》1:3;《馬可》10:47;《使徒行傳》2:30,13:23,15:16;《提摩太后書》2:8;《啟示錄》5: 5,22:16;《十二使徒遺訓》10:6;《以弗所書》18:2。

2.約西弗斯說,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135-104

B.C.在位)雖不是大衛的後裔,卻自己稱王,擔任大祭司,一人兼兩種'彌賽亞'的角色,是神職也是王權。見《猶太古風》14:14;《猶太戰爭》1.120-23。

3.耶哥尼雅或'哥尼雅'即《聖經》歷史中的約雅斤(見《列王記下》24:8-15;《歷代誌下》36:9-10)。他於18歲登上王位,只做了3個月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就把他擄到巴比倫去了。他是著名的約西亞的孫子。

4.當時的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熟知耶利米的這番話帶給王族這一支的困擾。公元3世紀的基督教徒希坡律托(Hippolytus)甚至說,耶利米咒詛的耶哥尼雅與《馬太》所列家譜中的耶哥尼雅不是同一人。猶太教的律法師們知道此事關係甚大,推斷上帝后來撤銷了對耶哥尼雅的懲罰,因為他在被擄去國的期間懺悔自己的罪惡了──不過《聖經》撰述者沒有交代這一點(見《巴比倫塔木德經》教法公會)。公元4世紀的教會歷史學家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知道這種淵源有可能影響耶穌成為彌賽亞的資格,就主張《路加》所列的族譜世系才確實。見《司提反福音疑問》(Questiones Evangelicae ad Stephanum 3.2)。

5.希臘字動詞是nomizo,意指'被認為','被假定'。

6. 《耶路撒冷塔木德經》(Hagigah 2:2)中提及一位形像很不好的'希里之女馬利亞姆'。她的譯名引起爭論,多數學者認為這個馬利亞姆與耶穌的母親毫不相關。

7.約西弗斯《生平》(Life 1.6):'我按此記下以查照公眾記錄為依據的吾家系譜,也由是揮別惡言中傷我之人士。 '

8.優西比烏的《教會史》(1.7.13-14)中引用。非利加納斯特別註明,耶穌家族的成員集中在拿撒勒與鄰近的寇哈巴(Kokhaba)。叫作寇哈巴的地方有兩個,另一個在約旦河以東。但非利加納斯指的應該是西弗里斯城以北的這一個,因為他同時也提及旁邊的拿撒勒。

9.根據1962年在該撒利亞發現的殘破大理石碑文,已證實拿撒勒這個地名即是希伯來字netzer。碑文是以希伯來文刻成的,列出公元4世紀的祭司家族曾定居的城鎮地名。

10. 《死海古卷》於1947年在死海沿岸的洞穴中發現,保存的是古代猶太教愛色尼派(Essenes)的資料。後文會有詳論。例如第四洞發現的4Q174殘卷,引用了《撒母耳記下》7:14給大衛的應許,並且說未來的王'是大衛的枝苗……在末世時到來'。本書的《死海古卷》譯文除個別外,採用的都是維姆斯(Geza Vermes)的版本《英譯全文》(The Complet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New York:Penguin, 1997)。

11.見《使徒行傳》24:5,這是'拿撒勒教黨'一詞首度在《新約》中出現。

12.見《死海古卷·大馬士革文件》(Damascus Document 7:18-21);《戰爭法則》(War Rule

[IQM]11:6-7)。如此暗指彌賽亞是根據《民數記》24:17之中的一則預言,說到有'星'與'杖'要興於以色列。 《啟示錄》22:16也說耶穌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都將兩者相連。

13.以王族成員身份為傲的人們自稱是desposynoi,意思是'屬於主人'。

14.比較《馬可》2:14與《馬太》9:9。馬太與利未是同一人。

15.最明白的陳述見於《死海古卷·社會法則》(Community Rule IQS)9:10-11。 '他們應受這社會最初接受的原始戒律約束,直到先知與亞倫及以色列的彌賽亞來臨。 '另見《大馬士革文件》B20。

16.早在《創世記》3:15就講到女人夏娃的'後裔'。 《利未記》12:2講到女人'懷孕',用同一動詞的陰性。

17.比較《加拉太書》4:4之中保羅形容耶穌'為女子所生',以及《羅馬書》1:3說'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大衛後裔生的。 '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