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百年來罕見的一幕……

2017/12/19 10:11:39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19 Dec
五千百年來罕見的一幕……

  在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登基儀式上,發生了千百年來罕見的一幕…… 

東晉時代,經常發生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王馬共天下”便是典型的一例。

  公元318年3月,西晉皇帝被害的消息傳到建康,西晉宗室,琅邪王司馬睿為之服喪舉哀。三天之後,司馬睿繼承晉統,即皇帝位,建立東晉。

  就在司馬睿的登基儀式上,發生了千百年來罕見的一幕。晉元帝司馬睿整理好衣冠,在莊嚴的鼓角中登上大殿中的台階,走向御座,他的文武百官神情肅穆,仰望著皇帝的背影,一切都中規中矩。突然,司馬睿轉過身來走下台階,從底下的群臣中拉出一個人來,畢恭畢敬地說:“仲父,我一個人坐那個位子,心中忐忑,請你一塊跟我坐上去好不好?” 

  此言一出,百官色變,互相看了看,被稱為“仲父”的大臣連連擺手說:“不行不行!您是皇帝,好像太陽一樣,假如太陽和萬物同輝,臣子們又該瞻仰誰呢?”司馬睿卻不這樣認為,堅持要拉“仲父”上座,好像要熱心挽留客人,絕不放手,“仲父”則堅決推辭。雙方拉拉扯扯三四個回合,司馬睿看“客人”確實沒有留下來跟自己做伴的意思,這才罷手,當起了孤家寡人的皇帝。

  這一幕,估計在歷史上可以被稱為“空前絕後”。被皇帝拉扯的不是別人,乃是當時江南大族的代表人物王導。

  東晉建立後,王導擔任宰相,王敦則掌握長江中下游的軍隊,形同割據,弟兄兩人出將入相一內一外幫助司馬睿撐起了局面,王氏權勢甚至蓋過了司馬氏,所以當時人們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而又符合實際的話:“王與馬,共天下。” 

  實際上,東晉從建立那天起,其政權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之所以還能維持一百多年完全是因為幾個世家大族勢力均衡的結果。而東晉立國六十年前後所經歷的內憂外患幾乎把東晉王朝送上了滅亡之路。

東晉時期,皇帝無能,皇室衰微。因而躍躍欲試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但最終取代東晉的卻是寒族出身的北府君將領劉裕。

公元371年,謝安被升任侍中,開始進入了中央政權。這一年對東晉朝廷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手握兵權的桓溫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沒想到被前燕名將慕容垂打得慘敗。為了重立威名,桓溫廢帝又立帝。此時的謝安洞悉老上司桓溫的野心,準備盡忠匡扶朝廷,竭力不讓桓溫篡權的圖謀得逞。

  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簡文帝就在憤怒和恐懼中死去,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孝武帝。原來滿心期望簡文帝會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的桓溫大失所望,他於寧康元年(373)二月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伺機篡政。當時桓溫在新亭預先埋伏了甲兵,下令召見謝安和王坦之。建康城中人心惶惶,人們紛紛傳說桓溫要大開殺戒,王坦之非常害怕,找謝安商量應對的辦法。謝安神情坦然地說:“晉朝的存亡,就在我們這一行了。”然後,謝安就和王坦之一起出城來到桓溫營帳。當時王坦之緊張得汗流浹背,汗水把衣衫都沾濕了,連朝見時用的手板也拿顛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入座,然後微笑著問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都把人馬駐紮在邊防來保衛國家,桓公你怎麼卻把我大晉的將士藏在牆後面呢?”桓溫尷尬地回答說:“我的身份和地位在這裡,不能不做點防備。”隨後桓溫命令預伏的士兵退下。當時王坦之以文采風流和謝安並稱於東晉,而這次之後,人們才知道謝安的鎮定和才能遠勝過王坦之。

  桓溫在退兵回荊州的路上得了重病,可他並沒有斷絕篡位的野心,又上表要求朝廷賜予他九錫的禮遇。謝安知道不能和桓溫硬頂,就反复拖延賜予九錫的文書,一直拖到桓溫病死,加九錫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桓溫死後,謝安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兼吏部尚書,總攬東晉的朝政。為了緩和矛盾、穩定政局,謝安並沒有趁桓溫病死的機會對桓氏集團下手,他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溫的弟弟桓沖,讓桓沖擔任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和徐州刺史,負責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

  桓沖也深明大義,心甘情願地為朝廷鎮守四方,將相的和睦穩定了東晉的政局,人們都把謝安比作安定東晉的王導,而謝安的文采風流似乎更勝王導一籌。

  謝安理順了東晉政權的內部紛爭後,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北方強大起來的前秦政權。當時前秦屢次騷擾東晉邊境,東晉朝廷開始招募有才幹的將領。謝安知道自己的侄兒謝玄有大將之才,就向朝廷推薦了謝玄。當時有人嘲諷謝安任人唯親,而謝安的政敵郗超卻感嘆說:“謝安能不怕譏諷,舉賢不避親,真是有古人的遺風啊。”謝玄果然沒有辜負謝安的推薦,他擔任廣陵太守後,招募江淮子弟和北方流民組建了北府兵,成為東晉最精銳的武裝力量。

前秦苻堅曾率百萬軍隊南下消滅東晉,“淝水之戰”苻堅大敗。兩年後,前秦內亂,苻堅竟請求仇敵東晉幫他?亂。可能那時候人心眼實在。要擱現在,肯定認為他腦子進水了。

太元八年(383),前秦主苻堅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準備消滅東晉,統一天下。當時建康城內一片震恐,士大夫無不驚慌失措,只有謝安依然鎮定自若。謝安自己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並派了弟弟謝石、侄兒謝玄、兒子謝琰和西中郎將桓伊率領8萬晉軍前去抵禦。負責長江西線防守的桓沖擔心建康的安危,派遣3000精兵前來協助保衛建康,卻被謝安拒絕了。謝玄對是否能擋住秦軍也沒有把握,臨行前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經安排好了。”就再也不談軍事。

  後來當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對弈。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忍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什麼,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等到下完了棋,客人興高采烈地走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連蹦帶跳地進入內室,結果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

  淝水之戰的勝利,使謝安的聲望達到了頂點,這讓謝安遭到了琅邪王司馬道子的猜忌。司馬道子夥同謝安的女婿王國寶,在東晉孝武帝面前屢次挑撥離間,說謝氏權威太盛,長久下去會是另一個桓溫。孝武帝本身就是一個糊塗的傢伙,生怕祖宗的江山在自己手裡斷送,就開始有意疏遠謝安。謝安也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危險局面,他逐步把自己掌握的部分權力交出,以表明自己沒有擅權的野心。

  太元十年(385),前秦發生內亂,苻堅請求東晉派兵協助平亂。謝安主動提出由自己率軍出鎮廣陵的步丘(今揚州邵伯鎮),名義上是準備援助前秦,實際上是想脫離建康這個是非之地。謝安著手建造渡海的船隻,準備從海道返回會稽。可船還沒造出,謝安就患了重病,只得請求返回建康治病休養。然而謝安回到建康只有幾天,就溘然長逝了,年僅66歲。謝安死後,東晉朝廷以隆重的禮儀悼念謝安,心中有愧的孝武帝還在靈堂守靈三天,並追贈謝安為太傅。謝安用他的政治才幹讓東晉政權度過了相對穩定的30年,史書上稱他為“江左第一風流丞相”,而百姓們則稱他為“東山賢人”。

東晉開國六十年之際,誕生了一支北府軍。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挽救了東晉王朝,但日後導致東晉滅亡的正是這支北府軍。

淝水之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東晉王朝,同時也讓北府軍在這次戰爭中脫穎而出。北府軍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來說標誌著東晉王朝貴族勢力的衰敗。

  公元377年,謝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新軍。因為京口又稱北府,所以這支新軍就被稱為北府軍。謝玄成立北府軍的這一年,正好是東晉開國第59年。北府軍組建的第六年,淝水之戰開始了。北府軍挽救了東晉王朝,而日後導致東晉王朝滅亡並取而代之的,也正是北府軍。

  北府軍的成立極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清朝末年的北洋軍。想當初,滿清政府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選派漢人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稱為“新軍”,日後發展成北洋軍。身為北洋軍閥的袁世凱正是靠著這支部隊撲滅了辛亥革命的很多次起義並以此為要挾逼滿清貴族交權。北洋軍的崛起其實也標誌著滿清貴族統治的衰敗,之所以後來劉裕稱帝成功而袁世凱稱帝失敗,完全是因為時代不同了,距劉裕稱帝到袁世凱稱帝,時間已跨過1500多年。

  劉裕出身低級士族家庭,家境幾近破產。到劉裕成年時,其身份地位和一般的流兵已沒有太大的差別。劉裕主導的北府軍後來取代東晉政權,實際上就是宣告了貴族政權的衰落,而被代之而起的庶民政權所取代。

  東晉王朝的貴族政權在東晉成立的最初幾十年中達到了其頂峰,幾個大族先後主政。當東晉開國六十年時,貴族政權已開始衰敗,北府軍的成立標誌著這種衰敗的開始。而淝水之戰的勝利只不過是貴族政權的迴光返照。東晉的幾任將領都曾圖謀篡位,但都被其他士家大族聯合擊退。但到了劉裕時代,士家大族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力量來擊退這支新興的力量,貴族政權終於崩潰。

  東晉時期無疑是中國貴族的巔峰時代。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巔峰時期,中國的士族也沒有取得中世紀西方貴族的權力,他們沒能在地方上擁有行政權和軍事權。不管在中央有多高的官職,不管在地方上有多大的莊園,他們終究沒能掌握獨立的行政權。這一點也是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本質區別。同時也是中國貴族政權和西方貴族政權的區別。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