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

美媒:美国联邦法官几乎“免疫”性骚扰指控

2018/01/30 22:22:23 網誌分類: 法治
30 Jan
美媒:美国联邦法官几乎“免疫”性骚扰指控

2018-01-30 19:41:26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美国司法美国法律联邦法官性骚扰性侵正义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因全球“反性骚扰”活动而落马的人士可谓接二连三,最近几个“顶风作案”的特定人群,也遭到媒体特别曝光。

如果说“硅谷深夜性派对”和“英国私人募捐晚宴”是“天高皇帝远”,那今天要说的故事,可能要让那些寄希望于法律、正义来严惩性侵者的受害者们感到失望了。

2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长文,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国司法体制再次公布于世。作为三权分立重要的一支、有着“正义使者”之称的美国联邦法官们,面对 “性骚扰罪名”的指控时,其自身几乎是“免疫”的。

报道称,自2010年以来,美国每年都有超过1000份针对法官的投诉案件。他们之中不乏有行为不检点的个别人士,对部门下属、社会人士有过“不当”的行为。但目前为止,没有一名联邦法官因此得到过处分。究其原因,CNN给出了三点理由:

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美国的联邦申诉体制,及其“严苛”。

大家要知道,由于美国最高法院每年只接受少于100个司法案件的上诉,因此大部分“指控”,都会被“扔进”美国上诉法院(即巡回法院 Circuit Courts,共有13个),等到最终的审判。

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仅仅由法官认定“有理”的投诉,才能递交给“特别委员会”,进入下一个调查环节。而这一波删选,基本上是把所有的指控全部清零:在2016年1303份申请中,进入第二环节的仅为4例;自2006年以来,通过“初选”的申诉仅33例。

而“特别委员会”的调查则更为严苛。美国最高法院的公示文件中显示,自1993年以来,该委员会申报公开的案件仅15起,可谓是屈指可数。

这15个公开案例 图自美国最高法院

这里就要说到第二点,也就是“一个不平衡的法律生态系统”。

这里说到的“不平衡”,是在由申诉人和法官构成的案件中,其裁定过程是严重偏向于后者的立场(安危)的。

比如,在调查结果明显对自己不利时,法官可以用“免死金牌”——辞职——全身而退,之后退休金照拿不误,大约是20万美元。此外,在案件的书面陈述中,这样的“一走了之”被写为“因外来介入因素而导致调查中断”,而这样的“外来介入”在2016年发生过16次。

最后,整个申诉过程是不透明的。

根据1980年的美国《司法行为及违规法》规定,所有申诉人的诉讼,均要求以书面形式向外界公开,做到公开透明。

但“向外界公开”和“公开透明”是两个概念。最终呈现的文件中,特殊委员会会将“有关性侵的描述”,统一替换成“不当行为(misconduct)”;而申诉人的证词、案件经过均不具体显示。在一堆“难以下咽”的法律术语面前,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些法官究竟做了什么。

其次,大部分公开的都是扫描文档——也就是说,不能搜索关键词,不能因此进行查询。这让一些文件被定位查询的概率大大地降低;民众也很难比较13个巡回法庭对同一个申诉的不同判定结果。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图自《国会山》

这看似是为“法官整体的名誉做了最大的挽留”。但实际上,欲求联邦法官下马,是一个连白宫、国会都很难下手的事——三权分立。

联邦法官的任期为终身制。尽管由美国总统任命,但联邦法官在就职前仅(也仅这一次)需面对参议员的完成听证过程(confirmation hearing),之后的事业就“畅通无阻”。

点击查看大图

2017年3月,特朗普任命的戈萨奇(Neil Gorsuch 联邦大法官) 在国会山面对参议院出席听证会 图自POLITICO

而“推倒”一个联邦法官,则需要弹劾。没错,就是“弹劾特朗普”的那个过程:必须历经众议院、参议院,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近30年,只有三位联邦法官,被成功弹劾,其原因也是“受贿”、“作伪证”,还没有因“性侵”而遭弹劾的例子。

不是所有的美国联邦法官都是“严于律己”、“对错分明”的法律仲裁人;而判定有罪无罪的,却恰恰是法官。这也为联邦法官法官之间的“互相包庇”,造就了可能。实际上,在2006年,上述的特殊委员会,就意识到这一点,在呈交给首席大法官的一份“有关1980年《司法行为及违规法》实行意见”中,明确写到了这一点:

“这个仅依赖于法官之间判定同行罪名的司法体系,增加了包庇的风险。法官之间会通过‘不正当’的同情心理,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去审判这些不当行为。”

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自2006年以来,就这套“密不漏风”的申诉体制下,还是有包括爱德华·诺丁汉(Edward Nottingham,2008年“辞职”)、沃尔特·史密斯(Water Smith,2016年“辞职”)、亚历克斯·科金斯基(Alex Kozinski,2017年“辞职”)“走漏了风声”。特别是后者——科金斯基——是在“Metoo活动”的压力下辞职的,但还是没有受到任何的纪律调查,仅留下一句“对不起”,就不了了事。

从左到右依次是:诺丁汉、史密斯、科金斯基

回到文章开头,如果硅谷和伦敦大老爷们是“天高皇帝”,那向联邦法官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烂在根里”的表现。

观察者网此前也报道过同样“败絮其中”的美国国会申诉体制。在那篇文章中,小编详细介绍了国会内部“纪委”部门OOC的投诉流程,若“不选择向联邦法院申诉”,在OOC臃肿冗杂的美国官僚体制下,申诉人最终不得不以“和解”收场。

虽然并没有提到“向联邦法院申诉”的具体过程,但从今天的故事,我们可以联想,这种“左右走不通”的局面,可能对那些相信“正义、法律”的美国性侵受害者来说,是个最坏的消息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