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火
木水火
木水火

剖析香港記者傲慢的七個成因

2018/02/13 23:00:08 網誌分類: 新聞道德及傳媒誠信破產
13 Feb

一丶因為學院教授的西方新聞價值觀過份標榜「第四權」,把記者捧為「無冕皇帝」,使新聞系畢業生產生「高人一等」的錯覺。 {#icono_2}

剖析香港記者傲慢的七個成因

林芸生

2018年02月13日 22:30

香港記者訓練不足卻自視甚高,橫衝直撞終於遇到撞板的一天。眼見TVB記者因採訪車禍阻救援而激起網民公憤,促使我等新聞工作者深刻反思:究竟是什麼構成記者的傲慢?是什麼令他們失去群眾基礎甚至惹人反感呢? 

我認為主要有七點

一丶因為學院教授的西方新聞價值觀過份標榜「第四權」,把記者捧為「無冕皇帝」,使新聞系畢業生產生「高人一等」的錯覺。

二丶即使不是新聞系畢業的記者,也受行業氣氛影響。記得我入行時聽前輩教導採訪之道:「對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要挺直腰骨,這樣才能問出應問的東西,而對待基層市民就要加倍謙卑,這樣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但我後來發現,原來絕大部分記者只記得前半句(甚至做凸)而完全忘記後半句,本應「不卑不亢」變了專橫無禮,以致逐漸失去民眾支持,所謂「第四權」又從何而來?

三丶公眾知情權不是大晒。尤其在救急扶亡人命關天的情況下,任何事都不能成為阻攔救援的理由!

四丶唔係所有嘢都關公眾知情權事。以今次為例,全香港人都已知大埔發生車禍,再去近鏡觀察現場的意義其實不大。電視台硬要搶這個鏡頭,是在搶收視還是公眾知情權呢?市民心中都有答案,行內人也千萬不要自欺。

五、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香港傳媒風氣尚好,從業員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還有些「文人風骨」。到今日發生這種採訪阻救人的荒唐事,反映「文人辦報」的優良傳統已完全消亡。

六丶為什麼九十年代後的傳媒生態急速轉變?因為1995年出了一份《蘋果日報》,黎智英以利益至上的態度操作傳媒公器,完全不把道德法規放在眼內,任何搶收視的事情都可以做,不論是刺激準備自殺者以拍攝跳樓連環圖,還是資助剛剛亡妻的人北上嫖妓以直擊「賤男」,反正放得上頭版可刺激銷量的就是「好故仔」。這種「消費人命」的經營模式,對幾代新聞人造成不良影響。

七丶不過風水輪流轉,今日情況又改變了。以前《蘋果》販賣「煽色腥」,有人真心愛看,有人邊罵邊看,總之它的銷量上去了老闆就高興。但在網絡平台興盛的今天,讀者紛紛在網上表達憤怒,令記者直接承受輿論壓力,行事理應謹慎一些。以今次車禍採訪事件為例,那名TVB記者看完Facebook上的批評後,是否也有愧疚、反省之意? {#icono_86}

 原圖:Now新聞截圖、無綫新聞截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topnews/2015-12/3257230.html

 

  剖析香港記者傲慢的七個成因

  https://hkgpao.com/articles/180607

 

回應 (2)
我要發表
2018/02/20 18:10:54 回覆

分析得對!

383383
383383 2018/02/14 06:57:33 回覆

冷血!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