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香港~誰家語言文化更靠譜?

2018/02/20 22:30:08 網誌分類: 文化
20 Feb

把香港和日本的語言文化比較,感覺做的人不多,但對向來哈日的港人來講,相信是個新鮮題目。

港日兩地,最妙的差異,無論文化和政策上,是香港多語並行,而日本永久單語──獨孤一味只使用日語。

根據語言百科全書Ethnologue之記錄,世界語言多達七千種以上,聯合國會員國約193個,把7,000除以193得出約數36,即大概平均每個國家/地區擁有36種語言。而且這計法假設一種話只能在一個地方被使用。實際上,很多語言跨越地區國界,由多個社會共享。比如德語流通於德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等多個國家地區,並非德國人專有。那即是說,平均每個國家/地區所用語言應該高於36種才是常態,多語並存才是世界社會語言使用的通則,一個地區社會所用語言種類愈少,愈是奇怪和不正常。

 香港人以粵、英、普三語為主,加上印尼語、客家話、圍頭話、上海話、閩語、日韓語等數埋也只十來種語言,低於36種,已算有點怪,但還夠不上日本,因為在日本幾乎就只有日語一種語言流通着。

以下,讓我們先看香港的語言狀況,再看日本的情形吧!

根據蘇與劉《從方言雜處到以廣府話為主》一文(見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大約在1949年,廣府話在香港雖然已相當強,但使用人口估計只有48.8%,而不是像今天那樣幾乎全民使用粵語。那麼,那時香港人怎樣講說話呢?

須知道在1949年其時,香港交通並不方便,新界人前往香港島如同過埠,收音機還未普及,免費粵語電視還未誕生,而香港主要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因為大家的溝通對象只有自己的鄰居,大家講自家鄉音,也足夠日常生活。

及至1971年,經過六七事件、香港節、基礎教育普及、無線免費電視誕生等事件,香港人的主要語言才由方言雜處的境況轉移為以粵語為主。按蘇與劉資料顯示,1971年香港操粵語人口增至88.1%,粵語成為新一代香港人的共同母語。

夏仁諺是圍村子姪,村民講圍頭話,但因為家住市區,生活以廣東話為主,不會講圍頭話。由此可見,廣東話在上世紀70年代起強到無朋友,新界村民鄉音遭廣東話蠶食。

為此,雖然近年社會流行粵語快死論,但夏仁諺並不贊同。實情是,粵語強,而且強得令作為自己祖輩母語的圍頭話瀕危起來。當一個語言還被城中90%以上人口天天使用時,說這個語言快死,簡直是天方夜譚,不是嗎?

1997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施政報告提出兩文三語政策,認為香港人應該兼備良好中英文書寫能力,並能操粵英普三種語言,理據是保持香港人的世界競爭力,實用主義味濃,並非如今天港人所想那樣出於政治理由。其實,港人甚至沒有意識到,兩文三語政策首次讓粵語在香港的中心地位獲得官式的認可。

兩文三語政策的架構,是周詳慎密考慮的結果。首先,粵語是三語之首。粵語作為香港90%以上人口的母語和日常生活語言,肩負起團結市民的重任,特色是毋須在學校施教多數人口可以自行精通。至於英語和普通話,則是世界上兩種最大的通語,假如香港人兩語皆通,可望在經濟層面吸收世界上最多的生意和資金,又在文化層面上容許港人接收世界上最多的信息。

時至今日,社會反對普教中,搞保護粵語運動,大家早就把兩文三語政策的初衷忘得一乾二淨。香港人,沒有了工業、沒有了農業,只能從事金融業和服務業。如此經濟架構,意味着香港人必須具備多重語言能力,招徠外來投資者和客人。因此,1997年政府提出的兩文三語政策,至今仍然是香港必要的政策。

與香港相反,港人至愛的旅遊勝地日本,卻是個工農商業並重的國家,經濟平衡發展。日本人口一億,內需市場比香港大。一般日本人靠自己社區的內需市場和家傳工藝,已能謀生。這意味着日本人只須懂得日語,便能維持生計。這是日本社會單語文化的主要基礎。

然而,日本近年經濟走勢不好,特別農業受2011年福島核災影響受到極大打擊,這逼得日本人也得開始學習外語,借旅遊業振興地區經濟,而日本人重點學習的外語即包括韓語和普通話。由此可見,只要內需市場不濟,連日本人也得脫離單語社會行列。

無論如何,日本人學習外語,動搖不了日語於日本人社會中的地位。近期,夏仁諺留意到,日本人即使在網絡遊戲中,也桑前桑後的以敬語相稱,以此建立團隊合作關係,證明日本人的嚴密社會關係已然烙印在民族語言的語法和詞語之中。不能講好敬語,即無法在日本社會生存。據說,一個日本人,如果搞不清楚對方的身份地位,他就連跟對方交談也做不到,因為不知道身份,就不知該用何種程度的敬語說話。

為此,日本人吸收西洋文化,不能直接以英語學習,因為英語不重視身份地位,講英語會讓日本人感到萬分之不自在。作為補救,日本人在自己語言中創建了片假名系統,把世界各地外來詞語音譯,變成自家詞彙。日本人對外來詞語態度開放。對於外來詞,日本人認為多多益善,但日語中的社會關係和敬語系統,萬萬不能更改!

日語既是為日本人社會度身訂造的語言,同時又吸盡了世界文化資源。對於外來詞語,日本人採用了馴化的方式來吸收,使其與日語同化。與此相對,香港人對於外來語,時而不加過瀘直接吸收,造成歐化漢語毛病,時而死命抗拒,例如把普通話斥為匪語,拒絕接受。日本人對待外語的態度,值得香港人學習。

*彭彭以學研社夏仁諺筆名發表於思考香港 http://www.thinkhk.com/article/2018-02/20/25574.html (2018.2.20),本文為同名文章原文。

 

回應 (2)
我要發表
彭彭
彭彭 2018/03/05 17:03:58 回覆

a:

謝謝你留言交流意見。

沒有甚麼比較是錯或不錯,反感霸權是集體感情反應,但我所着重的非感情反應,而是集體生存。為了集體生存,我們需要怎樣的語言架構和能力,是我所想討論的。

再說,認為普通話是霸權也只是港人自己煲出來的一廂情願。有多少案例來自蘋果日報或Youtube,然後給人重覆播放,有數得計。你把事例除以14億,就知所謂搶物資或我大哂思想並非中國人的主要面貌。

我自己常到中國大陸各地區遊歷,搶的情況和我大哂思想,在內地並不是主流。

彭彭

 

a
a 2018/03/04 15:21:57 回覆

我覺得用香港來跟日本比從根本上就是錯了。日本是一個島國,香港是一個大陸邊沿的城市,兩者的規模根本不同。要比較不如拿日本北部少數民族蝦夷來跟香港比較才算合理。還有對於外來語,日本那種方式我覺得才有問題。日式英語無論讀還是寫都需要一定基礎,文字失去原來特色以後亦令人難以明白。香港有直接吸收外來語,也有與其同化,是保留外來語的文化特色同時亦加入在地化元素。亦方便外國人溝通。香港並沒有什麼抵抗外來語。反感普通話,反對普教中的因素撇除中港矛盾因素外,我覺得最大的因素是這語言背後代表的文化霸權。聽到普通話,我所聯想到的是旅客在香港的不文明行為,搶地搶奶粉搶日用品,以及背後的‘我有錢我大哂’思想。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