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人才最為燦爛

2018/02/28 11:05:36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28 Feb

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長河中,由篡位而來的政權大都短命,惟有一個王朝例外。它不但長壽,而且在其鼎盛時期經濟、文化和科技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個王朝就是大宋王朝。

 

宋朝曾被今人評為最想生活在其中的歷史十大王朝之一。縱觀整個大宋王朝,名將賢相熠熠生輝,文學家、科學家、史學家、哲學家層出不窮,確實是一個文人們心中理想的朝代。

 

楊家將、岳家軍等名將產生於宋代。

 

趙普、呂蒙正、寇準、包拯、文彥博等賢相產生於宋代。

 

范仲淹、王安石等改革家產生於宋代。

 

晏殊、柳永、歐陽修、曾鞏、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等文學巨匠產生於宋代。

 

理學家陸九淵、朱熹產生於宋代。

 

畢昇的活字印刷、沈括的《夢溪筆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都產生於宋代。

 

直到南宋末年,仍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民族英雄交相輝映。

 

可以這樣說,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封建時代的高峰,許多領域直到明、清時代都未能超越。

 

歷史給今天的人們留下了許多疑問:宋代,這究竟是個怎樣的朝代?是什麼因素使得這個朝代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為何在這樣一個群賢畢至的朝代最終依然逃不脫“四面楚歌”的結局。

 

 

 

和歷史上各個封建朝代相比,宋代人才最為燦爛:名士賢相熠熠生輝;三朝元老比比皆是。

 

中國歷史上的長壽王朝都很重視文臣的作用,如漢朝之蕭何、霍光,唐朝之魏徵、裴度,明朝之劉伯溫、張居正,但將文臣作用推向極致的首推宋朝。

 

宋代文人政府較之於其它朝代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宋朝名臣賢相輩出。如果沒有文官政權這樣的政治心理基礎,如果沒有封建皇帝對這種政治制度的認同,名臣賢相的大量湧現幾乎是不可能的。

 

觀宋代一朝,一是名臣賢相交相輝映,二是三朝元老、四朝元老比比皆是。這兩個特點結合起來,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在宋朝出現眾多賢相,並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其製度保證。並大體得到了各代皇帝的認同。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其地位可比西漢的張良、明朝的劉伯溫。他曾與宋太祖共同策劃了“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重大活動,後來宋太祖平定南方,趙普更是立了不少大功。因此宋太祖拜趙普為宰相,事無鉅細都跟趙普商量,對趙普給予了足夠的信任,而居功自滿的趙普也敢於在皇帝面前堅持自己的意見。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荐一個人做官。接連兩天,宋太祖沒有同意。第三天趙普上朝的時候,又送上奏章,堅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薦,這下觸怒了宋太祖。宋太祖當即把奏章撕成兩半,扔在地上。趙普見狀,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來放到袖子裡,退朝回家以後,趙普把這些扯碎的奏章粘接起來,過了幾天,又帶著它上朝交給宋太祖,宋太祖見趙普態度這樣堅決,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見。

 

宰相敢頂撞皇帝堅持己見在封建時代很少見到。類似的例子似乎只在唐太宗時期發生過。

 

雖然趙普後來因為其它事被宋太祖撤掉宰相職位,但他在宋太宗時期再次被拜相,除了趙普本人具有過人的能力外,宋代君主對大臣的寬容也是趙普東山再起的原因。作為三朝元老,趙普晚年被封為魏國公,死後還被追封為韓王,基本上做到了善始善終。相比之下,明朝的開國宰相劉基卻淒慘無比,他一生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最終卻被朱皇帝毒殺。

 

觀宋代尤其是北宋朝,臣下犯顏直諫的事例不勝枚舉,百官忠於職守,皇帝容忍不同意見,朝綱穩定,民心順暢,這也是“積貧積弱”的北宋在西夏、遼、金等強敵壓境的情況下依然能存活一百六十多年的一大原因。

 

呂蒙正是宋朝著名的賢相,他曾三度為相,在他的推薦下,呂夷簡、富弼等相繼成為北宋時期的一代名相。

 

呂蒙正對於涉及個人的是非從不計較,但對於國家的大是大非,卻敢據理力爭。一次,宋太宗欲派人出使,呂蒙正推薦使者,太宗不同意。太宗三次問蒙正,蒙正三次都推薦此人。太宗生氣地說:“你為何著這樣固執呢?”蒙正說:“我不是固執,是因陛下不了解此人。我不想因為討好皇上而損害國家大事。”太宗後來終於同意蒙正所推薦的人,此人出使果然稱職。

 

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對下屬是寬厚的長者,並註重提拔獎掖後進之人,可對皇上,他從不拍馬逢迎。有一次,正月十五的晚上賞燈,皇上大宴群臣。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宗說:“正當五代之際,天下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周太祖自鄴城南歸,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無不慘遭擄掠,城野大火漫燃,天上彗星劃過,看者無不心驚肉跳,以為天下再無太平之日。朕自當政之後,日理萬機,從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看?,無論是大亂還是大治,無不是人之所為,並非是什麼天意啊!”大臣們聽後,紛紛讚美皇上英明,把太宗拍的得意忘形。這時呂蒙正走到太宗面前說:“皇上在此設宴,百姓莫不云集在此,放眼望去滿城燈火輝煌,確實一片繁榮的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離城不數里就看到有許多人面露飢色,甚至還看到一些因飢餓而死的人。由此可見,天下並不都像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樣啊。願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榮,而且也能看到遠處正在挨餓受凍的百姓,這才是天下蒼生的幸事啊!”太宗聽到這話,一時黯然失色,群臣也都鴉雀無聲。

 

太宗一朝,敢於犯顏直諫的事例還有很多,比較著名的人物還有寇準。

 

公元989年,寇准在大殿奏事,因觀點與太宗不合,太宗不想讓他難堪,便阻止了他的發言。寇準不為所動,當著滿朝文武百官,不給皇帝面子,竟公然和太宗爭執起來。太宗實在是無法忍耐,龍顏大怒,拂袖起立欲走。寇準表現出膽識過人的氣度,他緊緊地拉住皇帝的衣袖,要皇帝把他的話聽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

 

宋代不只是太祖、太宗朝有忠臣直諫,真宗朝和仁宗朝剛直不阿的大臣也屢見不鮮。

 

李沅在太宗朝曾拜宰相,後因太宗立太子之事被貶。但真宗即位後,他又遷任戶部侍郎、參加政事。他以正直為朝臣所贊。

 

有一次,宋真宗與李沅閒談時,問他治理國家應當以什麼事為首先的要務。李沅回答說“以用人為首要之務,用人最為緊要的是不要用浮薄好事的人。這類人誇誇其談,不干實事。上不能輔佐皇帝,下不能體恤百姓,對搜刮百姓必以為然。這類人雖然可惡,可是他們很容易迷惑陛下,所以您千萬要注意識別。如果用人方面皇帝能夠做好,那國家就會政事昌明,安然有序了。” 

 

李沅的話事實上是直指皇帝的,不僅如此,他在為官過程中也多次拒絕皇帝的不合理要求。

 

皇帝有一次曾派使者拿著親手詔書前來告訴李沅,說要立劉氏為貴妃,李沅卻讓使者用燭火燒了詔書,附上奏書說:“臣李沅認為這個不行”。皇帝立貴妃的這個提議就此罷了。又有一次,當時的駙馬都尉官石保吉請求做使一級的相官,皇帝又與李沅商議,李沅說:“每次賞典官員的舉動,朝廷都應當要有所緣由,石保吉並沒有攻戰的勳勞,僅僅是個皇親國戚,如果就這樣能夠拜位台相,恐怕會引起朝臣非議。”過了幾天,皇帝又再三問李沅該怎麼辦,李沅還是堅持己見,一點都不鬆口,後來這件事就沒有再議,終於不了了之了。

 

宋仁宗時期有名的賢臣便是今天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拯。

 

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廣為時人讚譽,在他死後,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為“包公”或“包龍圖”,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貴的故事,人們甚至將這些故事搬到戲曲中,如京劇《秦香蓮》就反映了包公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形象。這些故事雖然大多為虛構但反映了在“人治”社會下普通民眾對清官的某種期盼。而事實上,包工的清正廉潔也是有史實為據的。

 

公元1040年,包公到端州(今廣東肇慶)任職。在任期間,包公鐵面無私,自己也兩袖清風。當時端州出產一種有名的硯台,叫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公到任後立即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包公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深得宋仁宗賞識,公元1056年,宋仁宗把包拯調任開封府知府,以整頓開封的秩序。開封府是北宋王朝的都城,是皇親貴戚、豪門權貴集中的地方,以往的開封知府,懾於權威,對這些人員的腐敗行為敢怒不敢言。包拯上任後,不怕權勢,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作為一名執法者,包公非常注意執法環境。當時按照宋朝的規矩,誰要到衙門告狀,需要先得託人寫狀紙,還得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府,一些訟師趁機敲詐勒索。包拯做了開封知府後,破了這條規矩,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門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門就大開正門,讓百姓上堂控告。這樣一來,衙門的小吏就沒有做手的機會了,包拯因此得到了民眾的讚譽。

 

北宋在文官執政的前提下非常重視宰相的作用。而北宋皇帝和各朝相比,也顯得非常仁義。

 

宋朝尤其是北宋的名臣賢相之所以如此奪目,除了因北宋王朝重視文官的原因外,還因為北宋王朝的治國理念與別朝不同:即在文官執政的前提下,非常重視宰相的作用;作為北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北宋各朝皇帝和其它朝代的統治者相比,也較為仁義。否則,在皇權專制的體制下,沒有仁義的君主,很難有大批賢臣良相湧現。

 

宋朝重視文臣和賢相,使得二朝元老、三朝元老大量湧現,象趙普、寇準、司馬光等都是二度為相或幾度為朝廷重臣。象韓琦為三朝元老、文彥博則為四朝元老。

 

韓琦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北宋群星璀璨政治舞台上一顆奪目的星座。在北宋政壇上,他與富弼齊名,世稱“富韓”,在軍事上的成就與范仲淹齊名,世稱“韓範”。在他一生中,國事艱難,危機迭起,不少人只求自保,而他卻知無不為,不計成敗,殫精竭慮,堅貞不悔,成為當時朝臣的楷模。

 

在宋代,最讓人稱奇的要數軍國重臣文彥博。他不僅壽命較長(生於1006年、卒於1097年,享年92歲)而且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當政時間超過了五十年。

 

文彥博遇事沉著、冷靜,處理事情非常果斷,且多為國家社稷著想。他執政於國家承平之時,史稱:“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這段評價比較中肯,事實上,文彥博在北宋中期的政壇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的執政時間縱觀整個北宋王朝無人能及,在整個封建時代的朝臣中也不多見。

 

北宋君主重視文臣和仁義治國的理念換來了回報。比之於封建社會的其它朝代,北宋王朝的名臣賢相最多;儘管北宋王朝當時有西夏、遼、金等強敵壓境,但北宋時期並沒有致王朝於死地的農民起義;而宋朝直至滅亡時,仍有文天祥、陸秀夫等忠臣為國而死。相比之下,以殘暴待臣的朱明王朝卻下場淒涼:明末亂兵叛將比比皆是,當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城,崇禎皇帝敲鐘想召集群臣議事時,竟無一人前來,這場面幾千年少有,不知亡國皇帝崇禎彼時是否想到他自己及祖宗曾以怎樣的酷刑對待群臣!種瓜者得瓜,種豆者得豆!理固宜然!作者;席宏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