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幸福經濟學迷思

2018/03/01 08:41:32 網誌分類: 經濟
01 Mar
        神州大地代有人才,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均有重大發展,中國之所以稱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並非浪得虛名。

        最近,中國出現一種名為「幸福經濟學」的經濟理論。據報道,「幸福經濟學」是內地一間著名大學的教授,經六載努力,研究整理出來的新時代經濟學理論。

        這理論開宗明義,標榜少些對抗,多些包容,進而達到動與靜的平衡;此為靜能安,動能專,換句話說,有安定的環境才可以專心發展,在這理論的指導下,首先是調整分配好生命資源,把人生的時間、精力均衡分配於收入、名望、健康及人際關係等幾方面。

        此理論確立個人追逐物質及名望,也會具有充份合理性;但在貪慾的驅使下,縱使財富有所積聚,也不會心安,沒有「幸福」的感受。

        「幸福經濟學」奠基於「幸福」二字,此「幸福」的真締在於「物」;更在於「人」;在於「外」;在於「內」,把這些關係融合到經濟學中,在於「人」與「物」的探討。然而,在貨幣度量衡面前,世人直接地追求收入最大化,而嚴重地忽略健康、親情、社會貢獻這些非商業性的基本因素。「幸福經濟學」也論述民生與財稅責任問題,提出「道術同修,理技共達」,也就是說理論與政策相輔相成,達至目標,實現「知」「行」「感」合一。

        但是,民生幸福深受教育、文化、科技、環保、公共安全等社會因素影響。因而,「幸福經濟學」認為,政府的公共政策對公共物品與服務務的提供;以及對支出結構的優化;對國民幸福的影響效果,往往大於生產率的提高及經濟增長。

        僅拾人牙慧之流

        「幸福經濟學」驟眼看來,頗為深邃和新穎。但若仔細分析,只不過是用一些帶有學術性的文字,複述我國從「富起來」進入「強起來」階段中的解決「人民美好生活的矛盾」。

        「人民美好生活的矛盾」精確的說法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份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包括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份的發展,而這些矛盾,必須精確地解決,人民生活才會美好。

        事滋體大,民生幸福事關國家治理的重要關鍵,中共「十九大」總結了過去五年以來成就,宣示中國進入新時代,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體工作是落實人民美好生活。有云「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正所謂:千忙百忙;不落實就瞎忙,千招百招;不落實係虛招,千條萬條;不落實只是白條。

        話說回來,這位大學教授,窮六年的努力,皓首窮經,研創出的所謂「幸福經濟學」,看來只是五年前中央政府早已提出的解決「人民美好生活的矛盾」的註脚;極其量是冠以學說名稱而已;看不出有甚麼新思維。

        在此沸騰的新時代,投資者求知若渴,當掌握新知之時,祈能去蕪存菁,不為虛名誤導,方可期淘寶。apolloslchin@yahoo.com.hk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