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良
錢樹良
錢樹良

「黑錢」買樓漂白?

2018/03/15 08:41:19 網誌分類: 經濟
15 Mar
        日前,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該年度會錄得1380億元盈餘。財爺表示,今次庫房水浸,乃受惠於地價和印花稅收入,大大超出預期,創下「九七回歸」以來新高。

        印花稅的百分比,近年增幅很大,由較早時的4%;增加至8%,進而增加到現階段的15%。

        印花稅收益,絕大部份來自股票買賣和樓宇物業買賣。

        一直以來,本港股市也跟隨外圍股市變動,雖然近年來,銀行大堂股票機前多了一些口沫橫飛,指手劃腳的大媽、大叔,但沒有甚麼大作為;倒是開通了「深港通」和「滬港通」,堪與紐約及倫敦方面的港股預託交易相提並論;港內交投大有增加,但與地產物業市場來講,仍瞠乎其後。

        本港地少人多,地理環境加上歷史因素,造成地產市場一枝獨秀,為社會經濟支柱之一。

        基於供求關係,加上通貨膨脹,本港樓價不斷上升,縱然政府屢出「辣招」,以壓抑樓價飆升,但出「招」似乎無功而還,自年前至今,樓價連升22個月;連續15個月創新高,而且升勢未止,業界資深人士估計,可能仍有10%的升幅才平定下來。

        有學者認為,樓價不斷攀升,這全因通貨膨脹;自由市場經濟運作。理論上來講,這不無道理。

        但是,我們何不從另外一個思路去探討這個市況,到底是何方神聖無懼高價,貴貴都買,他們的資金又是甚麼來頭?會不會是有人或集團組織,透過買賣樓宇途徑把「黑錢」漂白?

        所謂「黑錢」,不一定是犯罪集團的資金,也可以是貪官、「紅通」的贓錢。如果「黑錢」經由物業買賣,不論多少,也可以說是「炒樓」所得,連本帶利也見得光,大模大樣浮出水面。

        早年,港英政府年代,為防止洗「黑錢」,市民置業若是一次過付款,必須申報資金來源;而且對外資流入也嚴加監管,記得曾有一間上市公司因為引入蘇聯資金;也曾被停牌。

        如今香港「中門大開」,尢其是「北水南下」的大形勢下,無論個人或集團;不拘買地或買樓,特區政府也是無任歡迎,鮮會詳加查詢資金來源,如此一來,是否會形成「黑錢」有入市「漂白」的契機;從而客觀上直接造就物業印花稅收入大幅增加。

        或許,會有人搬出鄧小平的「黑貓白貓」理論,認為只要帶來印花稅收入增加,管它是經由甚麼「錢」孵生。

        如果真有這麼的一種思維,則社會便無須有甚麼道義,香港也毋須有商業罪案調查科,毋須有廉政公署了。

        古有明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防範「黑錢」在地產、股市中「漂白」;看來特區政府智庫在這方面多動腦筋,別再糾纏在「派糖」多寡的爭議上。

        apolloslchin@yahoo.com.hk

        資深財經傳媒人

        錢樹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