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之First Choice

2018/03/21 22:27:15 網誌分類: 時事
21 Mar

上周,李嘉誠宣佈退休,辭去長和與長實兩集團主席職位,轉任資深顧問,並揚言全力投入李嘉誠基金會的工作。

對於香港人來說,李嘉誠有兩種面貌。一是香港小城最大老闆。二是是他在鏡頭前待人接物顯示出來非一般的謙厚態度。 

李氏曾表示,年輕時為了戒驕,他把生意以長江命名,喻意做大生意,必須如長江一般謙厚能納百川。1996年,張子強綁架李氏兒子,索款20億港元,李氏不怪責綁匪,反指自己疏忽未加防備,勸張氏為自己着想,獲得贖金後遠走高飛,洗心革面。對於李嘉誠來說,至少在言談上,每個人都是百川之一,沒有不重視之理,連綁架犯也不例外。

港人對自己的想法,李氏不可能沒有看法。身為企業家,對於企業盈利和社會之間的矛盾,李嘉誠如何看待?

首先,李嘉誠多次宣稱,企業家須忠誠為股東負責,創造前景。在李氏眼中,股東立於首位,其重要性凌駕於其他持份者之上。

所謂企業,是資本主義邏輯下的產物。在法律面前,企業被視為像人一樣的個體,稱為法人,能擁有資產,追求利潤。然而,在現實中,除了對利潤的絕對追求之外,企業沒有七情六慾,也沒有個人的道德判斷。只有利潤,才是股東之間的共同語言。

因此,想要企業摒棄盈利,優先為不是股東的民眾福利着想,是不設實際的。李氏所做的,是純粹地順應資本主義的邏輯,把企業當做的事做到爐火純青。因此,他是最像生意人的一個生意人。

不過,企業過度着着利潤,往往帶來社會財富不均、過度剝削等問題。這非單一企業家的問題,而是在資本主義經濟下,所有企業共有的問題。

當代中國的對策,是在資本主義經濟上,以行政手段,套入一定的社會主義原則。比如,以行政指令,限制電力公司等國有企業的盈利,讓電價不致飈升得太高,犧牲若干股東利益,換取民生。

對於社會的需要,李嘉誠純粹地以慈善事業回應,實行盈利還盈利,慈善還慈善的策略。

1980年,李嘉誠成立自己的基金會,把自己資產的三分之一注資其中,又稱之為自己的第三兒子,專注於捐助教育和醫療項目,對外捐款逾200億港元。

這種模式,既不違反商業森林弱肉強食之邏輯,也適當地回應了社會的需要。

值得注意,李嘉誠模式,並非管理學上所謂的社會企業責任(CSR)。CSR是一種公關手段,具有明確功利目的,為洗白企業形象而實行。行家指,企業CSR宜在企業不幸禍及社會的地方回饋社會。比方說,企業禍及環境,CSR應做環保項目。

然而,李嘉誠基金會捐款最多的項目──教育與醫療,與李氏主要生意關係淡薄,而受惠最多的學府,也不在香港,而是汕頭大學。換言之,李嘉誠的慈善事業不是CSR。如果是做CSR,捐款項目理應是土地研究甚麼的才是。

似乎,誠如李氏所言,基金會真的是他自己對萬變社會「超越生命的不變承諾」。

不過,李氏模式對於香港,並非佳音。正因為李氏模式不是CSR,捐款方向不取決於商業考慮,而是更大地取決於李氏自己的身份認同。李氏雖在香港發迹,但他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中國人、潮汕人、香港人,又是跨國資本家。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資料顯示,李嘉誠基金會200億港元捐款,80%支持大中華地區項目,逾一百億港元用於支持核心的潮汕大學,投放於香港的捐款比率偏少。再者,對李嘉誠講「誠哥我愛你」的,香港人少,汕大學生特別多。

看來,在潮汕、中國、世界和香港之間,李嘉誠的First Choice,是令他感到親切的家鄉潮汕,而非香港。這個First Choice,大有「衣錦還鄉,不忘初心」之意。香港,為何難以留住人心?值得深思。

*彭彭以學研社夏仁諺筆名發表於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topic/system/2018/03/21/010085389.shtml  (2018.3.21),本文為發表文章之原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