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義

2018/04/04 10:46:19 網誌分類: 軍事
04 Apr

將義

作者: 孫臏

將者不可以不義,不義則不嚴,不嚴則不威,不威則卒弗死。 故義者,兵之首也。 將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則軍不克,軍不克則軍無動。 故仁者,兵之腹也。 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 故德者,兵之手也。 將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則令不行,令不行則軍不,軍不則無名。 故信者;兵之足也。 將者不可不智勝,不智勝..則軍無□,故決者,兵之尾也。

譯文

作者:佚名

軍隊的將領絕不能不公正,如不公正就不可能嚴格治軍,冶軍不嚴就沒有威信,將領沒有威信,那士兵就不會拼死效命。 所以說,公正是統兵的首要條件,就像人必須有頭一樣。 軍隊的將領不能不仁愛,將領不仁愛軍隊就不會有製勝的能力,軍隊沒有製勝的能力就不能使用。 所以說,仁愛是統兵的中心事項,就像人必須有腹心一樣。 軍隊的將領不能不施恩德,將領不施恩德就沒有威力,沒有威力的將領就無法發揮全軍的威力。 所以說,恩德是統兵的手段,就像人必須有手一樣。 軍隊的將領不能不講信用,將領不講信用,他的命令就無法貫徹執行,軍令不能貫徹執行,軍隊就不能集中統一,那軍隊就不會有聲名了。 所以說,信用是統兵的支點,就如同人必須有足一樣。 軍隊的將領不能沒有智慧,將領沒有智慧..

解析

作者:佚名

自古以來,我國政治家、軍事家崇尚的選將標準便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而把只有武功的將領視作只不過是一介武夫,只配去沖鋒陷陣,對敵拼殺,而不能擔起統兵指揮的重任,所以自古以來便有一句感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很明顯,這裡所說的難求的“將”,就是指那種智勇雙全、文韜武略皆備的統兵將帥。 所謂的文武雙全,其內含是非常深廣的,其“文”當然不是指一般的有學問,而是要有很淵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理論素養以及相關的政治、經濟、地理、天文,社會等方面的學識,按古人的說法就是“經天緯地”之才。 而其“武”也不單是指武藝,更主要的是英勇善戰,善於把自己的軍事才幹用於實戰,能夠克敵制勝,百戰不殆,也就是能夠“運籌帷幄,決胜千裡”。 然而,僅有這些才幹還不足以成為傑出的將領,還必須有德,我國歷來非常重視這個“德”字,有“德”之人,才能稱之為賢才。 那麼,對於一個統兵將領在“德”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呢? 筆者以為正是本文所論述的“義、仁、德、信、智”這些方面。 我國著名的兵法家,歷來都十分重視這幾個字,只不過提法略異而已,姜太公在《論將》一文中提出“五材”作為將領的美德,並明確回答:“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孫子(武)在其兵法的開卷首篇《始計第一》中,就明確指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諸葛亮在《將材》一文中提出“將村有九”,這九項標準中,除“步、騎、猛”是軍事素養方面的要求外,“仁、義、禮、智、信”五項以及最後提出的“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的大將修養,均是德方面的標準。 除在《將材》一文中論述將領的品德修養外,諸葛亮還在其《將器》、《將善》、《將強》等多篇論述將領的文章中,從正反兩方面深入透徹地論述將應有的品德修養,如“五強”,要求將領“高節、孝悌、信義、沉慮、力行”等等,都是這方面的要求。 孫臏在這篇文章中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刻地論述了“義、仁、德、信、智”。 他把“義”比作“首”,把“仁”比作“腹”,把“德”比作“手”,把“信”比作“足”(可惜“智”一項殘缺,不知其所比),他這麼一比,不用再多費唇舌,便使人得出結論,這幾項是一員稱職的將領所不可或缺的。 哪一個健全的人也不能沒有頭,或缺手、缺足、缺肚腹,健全的人不能缺其中的任何一項,同樣的道理,合格的將領也不能少任何一項。 這種比喻論證,確實言簡意賅,很有說服力。 這篇文章不但比喻論證用得好,而且從反面論述其危害也用得很出色。 孫臏一一指出不義、不仁、無德、不信、不智的惡果,從而反證“義、仁、德、信、智”是缺一不可的,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包括孫臏在內的著名兵法家為什麼十分注重“義、仁,德、信、智”這類品德修養呢? 因為這些品德修養,確實是一位傑出將領所應具備的、缺了任何一項,都會給統兵用兵帶來致命的後果。 我們不妨拿《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作些比較。 《三國演義》是我國一部流傳極廣、膾炙人口的名著,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集我國兵法大成的形象化軍事教材。 先看三國的首領人物, 曹操可謂有勇有謀,能征慣戰,但在《三國演義》中他卻是為人奸詐,不仁、不義:為了滅口,他竟能殺了他父親的結義兄弟、熱情款待他的呂伯奢全家;為了穩定軍心,他毫不猶豫地問斬一名管糧官員作替罪羊;為防備暗殺,他可以裝著睡夢中殺衛士;為了嫁禍於人,他可以忍辱讓彌衡出使荊州;因為忌才,他便以惑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等等方面,把曹操刻畫成了一個奸雄形象。 劉備,作者是把他作為漢室後裔、正統代表來寫的,作者充分錶現了他的仁義愛民,任用賢能等才德,但縱觀全書,也只不過表現了他作為一般皇室繼承人所具有的仁君品德,而遠非一位軍事家、政治家,這只須看他求得諸葛亮前的遭遇便可知道,空有關、張、趙等蓋世猛將,卻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 再從幾件具體事上,也可看出他並非理想人物,從新野往荊州撤退時,帶著大批難民,一天只能行軍十多里,結果救不了百姓,反而弄得軍隊元氣大傷,劉備連夫人也失去了,這只能說是“婦人之仁”;劉備在娶了孫尚香之後,居然甘當江東駙馬,沉醉於富貴溫柔鄉中,若不是諸葛亮授予趙子龍三個錦囊妙計,還不知結果如何呢? 更典型的是,他只知為兄弟報仇,心中只有哥們儿義氣,全無國家社稷,置諸葛亮等的苦諫於不顧,帶領大軍討伐東吳,又瞎指揮,在樹林地區連營七百里,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75 萬大軍全軍覆沒,可見,劉備也不是理想人物,孫權繼承兄業,也能招欖賢才,振興江東,但在作者筆下卻有優柔寡斷、大志不足的缺陷。 僅以赤壁大戰之前的決策情況來看,他聽了張昭等人的主和言論,又聽了諸葛亮、魯肅的主戰言論,顯得主見不足,缺乏決斷的氣慨,最後還得周瑜力排眾議,他才能最後下決心。 再看他的全部歷史,他從未有過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想法,最多也只是想收回荊州,苟安江南而已。 孫權也不是理想的形象。 至於其他實力人物,董卓殘暴荒淫;袁紹既剛愎自用又優柔寡斷;袁術只知驕傲自大,實際才疏識淺;呂布有勇無謀,沉迷酒色,而且剛愎自用。 所以,他們雖都曾勢大一時,卻都很快滅亡了。 至於說到統兵將帥,決策謀士,最主要的應數諸葛亮、周瑜和司馬懿了。 周瑜不失為年輕有為、英勇善戰的帥才,可惜他又是個胸無全局、氣量狹小的人物,他能輔佐孫策、孫權平定江東,稱雄一方;他能正確分析曹軍,力主抗戰;他能利用蔣幹、黃忠,騙過曹操,讓曹操中計;他也能指揮火燒赤壁的大戰。 但是,他卻不懂劉、孫聯合的大計,只知妒賢忌能,三番五次要除掉諸葛亮,結果,反被諸葛亮三氣身亡。 羅貫中筆下的司馬懿,不失為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多次為曹魏挽回劣勢,但在諸葛亮面前,他卻只能是甘拜下風,自嘆弗如,甚至在諸葛亮的空城面前不敢進,在尚方谷差點喪命,被諸葛亮的神像嚇得落荒而逃。 至於有名的大將,當然首推關羽,他確有赫赫戰功:溫酒斬華雄,萬軍之中斬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可謂勇猛過人,有仁有義,但後來卻驕傲自大,不顧大局,失荊州、走麥城,落得“虎落平陽被犬欺”,成了無名小卒的俘虜。 張飛曾威震長坂橋,大吼一聲,嚇退曹操百萬大軍,智勝嚴顏,智取張,可算勇猛超人,而且粗中有細,但卻改不了粗暴的脾氣,最後落得身首異處。 馬超曾憑一杆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靠一棵樹僥倖逃命,卻中了曹操反間計,落得功虧一簣,反勝為敗。 在諸將之中,趙子龍可算得十分完美的了,論勇猛和武藝,他可在曹操的百萬軍中殺進殺出,單騎救幼主;論仁義,他曾一拳打倒為他作媒的桂陽太守趙範,只為這個結拜兄弟想把寡嫂嫁給他;說智謀,他也曾逞威北山寨,殺得眾曹軍心膽俱寒;至於他的忠心,那更不用說。 可是,作者卻從沒有讓趙子龍扮演過“獨當一面”的統兵重任,無從顯示他的帥才,而只是一員虎威大將而已。 至於其他有名有姓的大將,在羅貫中筆下,儘管也各有過人之處,各有顯赫戰功,但比起關、張、馬、趙來已是多有不如了,更何況理想形象。 現在再來看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他未出草廬,已有“三分”妙論,對當時的形勢及事態發展的精闢論述已展現了他“經天緯地”的雄才大略。 他出山後小試身手,兩把火便燒得曹操的20 萬大軍焦頭爛額,潰不成軍。 赤壁鏖兵、更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華智謀,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路伏擊,三氣周公瑾,每一項都是人所不及。 接下來的取西川、巧退五路兵、平南蠻七擒七縱、八陣圖嚇退陸遜、六出祁山屢勝司馬懿,每一次都顯示了他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大忠大信,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論“義”他確實公正無私,街亭失守,並非他的過錯,地不但揮淚斬了馬謖,還自貶三級;論“仁”,他對軍兵、百姓的愛護自不必說,僅對南蠻孟獲七擒七縱,就足見他罕見的寬大仁慈;論“德”,他在《出師》一文中提出:“士未坐,勿坐;士來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在《哀死》一文中,又說:“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他不但如此主張,更是身體力行,他在平南中火燒藤甲軍之後,便深深自責說:“儘管我有功於國家,我卻必定減壽了!”在班師之時,還特別鄭重地在滬水岸上,設香案,擺上許多祭物,親自撰寫祭文,親自主祭,哀悼征南死難的蜀軍兵將和南人亡靈。 回到成都之後,他又奏請後主批准,給平南將士家屬以優厚撫卹;論“信”,他在和司馬懿決戰前夕,仍讓該換防的軍兵如期回漢中,令眾軍大為感動,自願留下參戰;論“智”,那更不用多說了,前面列舉的一個又一個光輝戰例,無一不閃耀著他智慧的光芒。 所以說,諸葛亮確實是我國人民理想的化身,是羅貫中塑造的我國兵法家理想的傑出軍事家。 儘管諸葛亮只是小說中的典型人物,而非現實中的完人,但在他身上畢竟體現了我國人民的理想。 當然,在我國歷史上,也並非沒有近乎“完美”的人物, 李世民可以算得上一位。 不說他的文治,單說他的武功,也可稱得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 從他十六歲投軍便出謀解了雁門關之圍,救出隋場帝,到他輔佐父親李淵起事,平定諸路群雄,身經百戰,可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間,他的勇,他的智,他的仁,他的義,他的信,在本書前面舉的他用兵作戰的一些戰例中已有充分錶現。 無疑他可以稱得起我國歷史上的英明君主,卓越軍事家。 上述傑出人物的功績,又可進一步證明,孫臏提出的“義、仁、德、信、智”,確實是統兵將領所必備的品德修養素質,也應該是選拔將領的標準和統兵將領自我要求、自我修養的信條。 其實,孫臏提的這“五字標準”,不僅是統兵將領必備的素質,也是現實生活中各行各業的領導人物,包括我們的黨政領導人物,所必備的素質,只不過在新的時代又該賦予新的內容而已。 不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不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後,都是如此。 具備這“五字標準”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參考資料:

1、佚名.語文備課大師網.http://www.xiexingcun.com/Classic/sbbf025.htm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