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追求卓越 VS 追求雷鋒

2018/05/12 10:42:24 網誌分類: 生活
12 May
         創新及科技局早前推出一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現時香港雖然可以輸入專才,但申請手續相當緩慢,這個先導計劃旨在加快輸入科技人才的速度,希望推動香港的創科產業。

          計劃推出之後,有大學老師打電話到電台,反對這個計劃。他認為像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些都是新科目,過去大家都沒有學過,政府應該資助開辦一些培訓計劃,例如開辦十堂課的課程給科技行業經理,培訓他們做這些新行業。這位老師也不諱言之所以反對輸入科技專才,是怕他們搶去本地畢業生的飯碗。

          輸入外來人才,從來都是很敏感的課題,你看醫生行業,無論香港的公營醫療體系有多短缺醫生,人口老化對醫療的需求有多嚴重,醫生組織總有理由反對輸入外地醫生。即使香港本地醫生覺得公營醫療機構的待遇太差,出現大逃亡潮,他們還是不想讓外勞填補公營醫療機構的位置。說穿了,就是不想供應增加,影響到他們的待遇。

          講到人工智能(AI),的確是一門很新的科目,很多專家也是半途出家,轉去研究這個領域。但如果說香港開一些培訓課程,就可以取代輸入的專才,就真的有點誇張了。一個體系要強健發展,一定是開放性的。美國是公認科研最強的國家,你看他們的大學教育,就向全球開放,吸納全球精英到美國求學。一般人要移民到美國,非常困難,但如果在美國大學有出類拔萃的表現,要留在美國,一點也不難。美國在人才方面,可以說是集天下之兵器,而中國也開始仿效。

          香港只是一個七百四十萬人口的城市,人口基礎太小,叻人當然不是沒有,但比例上仍是有限。假設大家都不懂人工智能,都在同一個起步點學習,叻人一定學得快過普通人。所以,如果說香港可以培訓,毋須輸入新科技專才,無疑是自欺欺人。

          尤有甚者,香港的尖子學生大多走去讀醫、讀環球商業、讀法律這些比較流行的學科,很少人願意讀科技,亦限制了相關行業的人才供應。所以,在高新科技行業上輸入更多人才,是刺激本地科技行業發展的必進之路。人才多了,便會吸引更多的公司願意在香港投資發展,整個行業就可以做大,又會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入讀,對老師又會更有利。

          美國這種在全球吸納人才的模式,是最典型的精英主義。反對從外面吸納人才,除了有右傾的自保思想之外,當中也有左傾的反精英特色。講開這個話題,讓我想起馮小剛去年執導,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電影《芳華》,劇中的男主角劉峰是解放軍文工團中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願意做很多大家不願意做的辛苦工作,變成上世紀七十年代模範兵,劉峰演活了一個雷鋒的角色。

          不過,劉峰在《芳華》中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在文工團裏因為腰傷不能夠擔當主角,他暗戀團中的美女林丁丁,甘願放棄到大學進修的機會,留在文工團。後來因為忍不住擁抱了丁丁一下,被丁丁反告,被踢出文工團。他後來到前線參加中越戰爭,在戰爭中奮勇殺敵,結果斷了一隻手,成為殘廢退伍軍人,回到現實社會變成社會低下階層的一名運輸工。

          這個現代版的雷鋒,在故事中是一個悲劇人物,可說是對反精英主義的一個諷刺。我讀大學時也很討厭當時社會的精英主義,覺得過分功利。但如今鐘擺擺到反精英的時代,其實就是「學雷鋒」的左傾思想,中國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過分擁抱平庸,嚴厲反對精英,對社會的發展,將有很大的窒礙。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