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有科技桂冠 還要戴得穩

2018/05/19 04:12:43 網誌分類: 生活
19 May
         深圳如今GDP差不多超過香港,也成為國家科技重鎮。大量科技獨角獸(初創而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公司)在深圳湧現。

          當我們艷羨深圳的科技發展時,幾年前聽一位深圳副市長所講,其實他們只是「抄襲」香港的發展模式。他提到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深圳經濟急速放緩,深圳市政府派了一隊高層人員來港考察,看看有甚麼刺激經濟的方法。他們參觀的其中一個機構是生產力促進局,發現當局提供一些小額資助或者以低廉租金去支持中小企轉型。深圳市政府覺得這個方向很好,便鎖定以科技發展為目標,回到深圳便大力支持中小企搞創科。

          深圳的決心和規模都比香港大一百倍,除了定立一系列科技發展政策之外,政府亦牽頭成立數以百億計的創投基金,鼓動科技企業發展,深圳的科技中心,就這樣搞起來了。

          最近,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認為這會對香港及內地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香港爭取了多年的科技資助政策亦得到落實,過去內地的科研基金不可以跨境來港,香港科研活動要得到國家支持,要與內地機構合作。國家最近就批准了一個新政策,讓科研基金可以跨境到港。

          內地做事方法與香港很不同,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體,政府比較少介入,任由市場自行發展。政府即使有少量支持,也不會有太大規模投入。近期政府推動科技發展的決心似乎明顯增強,例如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就提出會有五百億元用作與科技相關的投資,最近政府又提出加快批准科技人才來香港工作。不過,如果對比起內地的決策和執行模式,香港還是差得太遠。

          據內地官員描述,他們做事有三部曲。第一、定出目標。當然定目標會經過仔細調研,並非領導人拍拍腦袋便定出來,一些重大政策,會反覆作試點,試點成功了,才會廣泛推行。

          第二、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很多時候有些目標,我們初聽會覺得有點「假大空」,例如中國要在二○五○年成為強國。但是,內地現時做事不止是定出目標,不再像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代,定出一些「假大空」目標,要大家蠻幹快上,不足三日就以為達成了目標。如今會將大目標分門別類,拉出不同的政策領域,然後要求相關領域部門各自制訂有關政策,例如二○五○年中國要發展成為強國,當中關鍵是創新科技發展。如何在創科方面在三十三年之後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各個相關部門,從研究、到投資、到科技政策,都要拿出方案,設定達成目標的步驟。

          第三、執行。中國有句說話叫「集中力量辦大事」,說白了,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政府權力較大,焦點比較集中,不需要應付太多政治上的煩擾。在做錯事情的時候,集中力量會造成大錯,但事情做對了,集中力量就會很快成功。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神速,全賴集中力量辦大事。

          回看香港,完全不是這種心理狀態。我們雖然有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意圖,但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上至特首下至官員,他們至少有一半時間要去處理政治問題,今天有一名記者被人拉了,特首要忙於出來應對;明天立法會又爆出一場糾紛,特首又要出來回應。力量完全分散,應該要做十件事情,最後只做了一、兩件。

          特首林鄭說香港在大灣區搞創科,有「天時地利人和」。我覺得天時肯定有,因為中美貿易摩擦,令到中國更加覺得需要發展創科,香港會有一定的角色;講到地利,香港也有,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中央給了香港航運及金融中心位置之外,再希望香港能夠利用這個國際地位成為創科中心。但講到人和就難說了,香港地價、樓價這樣高,如何吸納世界一流人才來香港呢?另外,香港內部有不同利益,對不同的議題有這樣多爭拗,又怎樣統一意見呢?香港最缺的,就是人和。

          我不是對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吹淡風,只是覺得國家給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桂冠,最後能不能戴得穩,卻要看香港的造化了。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