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次的貿易戰有哪些?

2018/06/26 12:59:38 網誌分類: 生活
26 Jun

近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並且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但是可別只以為我們的世界老大隻和我們中國愛打貿易戰,從歷史來看,但凡是經濟發展比較迅速,有超越美國的趨勢的國家,山姆大叔都會和你過過招的。   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美國開始扶持日本,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在美國的幫助下,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日本的汽車製造業發展迅猛,一度佔領了美國汽車市場1/5的份額,而美國車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卻幾乎為零。這引發了美國方面不滿,並在20世紀80年代開啟對日貿易保護政策,美國限制從日本進口汽車,對日本進口摩托車徵收45%的稅收,對電子類產品更是加稅至100%。美國日本發起的“301調查”多大將近20次。最後日本在1985年簽訂了《廣場協議》,也因此日本經濟危機爆發,社會經濟發展在20年後才緩慢復甦過來;   2000年開始全球鋼鐵產量過剩,美國政府對歐洲國家的進口鋼材施行徵收30%的高額關稅,反過來歐洲國家也對美國的進口鋼材徵收26%的關稅,並且規定政府可以對進口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做限制,一旦超過這個限制,將面臨高額罰款;   2017年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製裁俄羅斯的相關法案,美國以俄羅斯干擾美國總統選舉為由,對俄羅斯的實體經濟進行經濟制裁。但是美國和俄羅斯的貿易戰對於雙來說都是撓痒癢,因為兩國的經貿往來本來就很少,在2016年時也只有200多億美元而已,但是美國的製裁會讓歐洲夥伴們陷入被動,因為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經貿可不像美俄經貿那麼少。   其實貿易保護一直是美國保護本國經濟慣用的手段,但凡是本國經濟不景氣,或者別國經濟發展太迅速,美國的這一貿易保護政策就會出現。

一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了世界老大,接過玩貿易戰的權杖。 綜觀歷史,美國大大小小的貿易戰打了很多場,但大規模有三場,從中也能看出深層邏輯。 第一場,手撕歐洲。 那還是“大蕭條”期間,美國經濟都差點崩盤了。 中學歷史課本有一個經典例子,美國的大農場主們都把牛奶倒進河裡。

為什麼?沒人買。 結果就是產能過剩! 為了解決產能過剩,美國時任總統胡佛,就簽署了貿易保護主義法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 這一法案是參議院議員斯姆特和眾議院議員霍利提出,就以他們命名了,主旨是對超過2萬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最高關稅比率接近60%,是美國百年來最高稅率。 提高關稅,限制進口,老百姓就都購買國貨,產能就不過剩了。看起來很美好。 事實上呢? 當時跟美國扳手腕的主要是歐洲。一看美國這麼幹,歐洲就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雙方打起貿易戰,結果很慘烈。 由於歐洲各國提高關稅,美國進口是降低了66%,可出口也降低了61%,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了66%。 美國GDP跌幅一度達30%,失業率達到20%以上,美國人受不了,4年後就廢止了《斯穆特霍利法案》。 胡佛狼狽下台,羅斯福上台,簽署了關稅互惠法案,協同降低關稅,該貿易精神最終催生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也就是今天WTO的前身。 美國挑起的第一次貿易戰,失敗。 第二場,手撕蘇聯。 二戰硝煙還沒消散,美蘇就槓上了,全球爭霸。 中學歷史課本講得最多的還是雙方大搞軍備競賽,最後把蘇聯給拖垮了。 可為什麼就給拖垮了呢? 其實,是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所致,那才是真正殺人於無形中,動槍玩炮太小兒科了。 嚴格算起來,美甦的貿易戰從1949年打到1991年,曠日持久。 不過,1980年代之前,雙方秀肌肉為主,貿易戰還談不上規模,主要是美國限制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技術出口。 進入1980年代後,美國的貿易戰就是精準打擊了,以石油為突破口。 蘇聯除了石油和軍火,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所以非常依賴石油出口。

美國是這麼打算的:一旦油價下跌,蘇聯出口創匯就少;外匯儲備少,主權風險大,西歐國家及經合組織就不會給蘇聯貸款;蘇聯沒了貸款,還要跟美國搞軍備競賽,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最終被拖垮。 後來的走向的確如美國所判斷。 美國先跟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組織“達成秘密協議”,國際石油價格跳水。然後又宣布美元貶值。 二連擊之下,蘇聯出口石油換取的外匯大幅度縮水,經濟一片混亂,最終走向崩潰。 第二場貿易戰,美國勝。 第三場,手撕日本。 都知道,二戰後,短短二十年,日本經濟就騰飛了,一直保持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1970年代後,美國經濟陷入滯漲,正在艱難地手撕蘇聯,結果發現,小弟在背後把錢都給弄走了。這可不行。 美國就對日本打起貿易戰,連續發起四輪,先從紡織品開始,鋼鐵、彩電、汽車。 最狠的是,1985年,為了減少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美國強制要求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同意日元兌美元升值。

冷戰還沒結束,美國事實上還是日本的保護國,日本不答應都不行呀。 日元大幅度升值,國際游資進入,1991年,日本樓市和股市泡沫破滅,隨即陷入了十餘年的經濟停滯。 第三場貿易戰,美國勝。 可以看出,前三場,美國兩勝一敗。第一場敗,是因為一戰後美國明面上是世界霸主,但對西方國家掌控力不夠。後兩場胜,則是打“組合拳”,二戰後,美國實力爆棚,貿易戰的背後,有政治、軍事和外交等要素配合,屬於降維打擊。

在歷史上,美國曾多次因自身利益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和其它國家展開貿易戰,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二十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美元霸權和全球利益後,開始結盟西方國家,限制先進技術出口蘇聯,遏制並打擊蘇聯的石油產業等可以換取外彙的經濟領域發動全面貿易戰。 在美國精心策劃的貿易戰中,蘇聯因為國際油價下跌和美元貶值導致出口收入大幅下降,經濟和社會穩定陷入混亂,最終走向解體全面崩潰。而全球格局也從雙巨頭演變為美國一家獨大。 雖然現在美國和日本是貿易上的好夥伴,但他們在20世紀70——90年代間也曾發生多次貿易戰。

要說美國貿易戰(經濟戰),做得最成功的當屬美國1980年代裡根執政時期。通過經濟戰和貿易戰,整垮了一個軍事對手——蘇聯,一個經濟對手——日本。

先說蘇聯 1970年代,通過國際石油危機,油價大漲。這讓依賴能源出口的蘇聯賺得盆滿缽滿,經濟實力大增,充足的資金再投入到軍工行業,一時間美蘇爭霸局面出現和美守蘇攻的局面。 進去80年代,美國慫恿中東的沙特提高石油產量,讓國際石油供給過剩,油價下跌。但蘇聯沒有預見到這一情況給本國帶來的財政和經濟災難,依然大量出口石油賺取外匯。美國通過打壓油價,導致蘇聯外匯大幅減少,讓依賴外匯進口糧食和日用品的蘇聯捉襟見肘。商場裡貨架上空空如也,民眾排長時間隊也買不到商品。更重要的,蘇聯的軍事行業缺乏資金,導致在和美國爭霸中被拖死了。80年代下半期,蘇聯出現了經濟滑坡,社會、政治、經濟、民族危機一個接著一個發下來。緊接著就是蘇聯解體,北極熊被搞成了病貓。 日本失去20年 經過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1980年代的日本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時的日本和美國都開始計算,還需要多少年,美日經濟排名易位。美國的經濟智囊團開始想辦法怎麼把日本經濟搞下去,不要威脅到美國的世界第一位。晃來晃去,想到日本經濟有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高度依賴出口。貿易戰打響了,這一次要獵殺的是日本,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85年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日元對美元的平均匯率是238日元兌一美元,到1986年日元升值41%,至168日元兌一美元,到1988年繼續升值到128日元兌一美元。三年之內,日元升值超過60%,這讓日本因極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飽受打擊。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停滯狀態。整個1994到2017年的23年間,日本經濟實際只增長了20%,通貨緊縮成為日本揮之不去的噩夢。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一度達美國的75%,到今天這個比重只剩下24%

(1950-2017年日本經濟數據) 通過這兩場經濟戰,美國先後狙擊了兩個對自己最大的兩個國家。 今天的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威脅力遠大於當初年的日本。美國這次能順利阻止今天中國嗎?還是中美經過激烈經濟戰,中國擊敗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貿易戰打過很多次,最有名的是和日本的廣場協定,迫使日元升值。

這次貿易戰,是因為當時的日本經濟發展勢頭太好,有些趕上美國的苗頭,美國通過一系列的貿易制裁和規則協議,讓日本逐漸衰落,日本雖然知道這是美國所為,但是孫子當久了,也就成真孫子了,一直把美國當成親爹一樣親近友好,大有美國虐我千百遍,我待美國如初戀的意思。 那麼,廣場協定的精髓是什麼,為什麼讓日本經濟停滯不前很多年,直到現在也沒緩過來。 廣場協定的精髓是美,英,法,日等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讓日元升值,表面上誰也不吃虧,因為美元貶值了,美國產品就非常容易出口了,也就救活了美國廣大的製造業,和後面一系列配套產業, 而日元升值的短期結果呢,就是日本人的錢變的特值錢了,整體對美元升值一倍,也就是比如一個日本富豪,有1萬億日元,原來可以換成100億美元,因為日元升值了一倍,變成了我有200億美元了,啥沒幹多了100億美元,所以,可以大肆的買買買了,買美國資產,買日本房子,買的不亦樂乎,可日本決策層短視了,沒想到日元的升值讓日本的出口業大大受挫,日本的根基就是出口業,根基沒了,老百姓收入大減,還有面對富豪們來搶房子哄抬物價,最後,房價越來越高,百姓越來越苦,日本整體陷入了停滯。 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像日本,但比日本好許多,我們最大的合作出口是歐盟,現在,和俄羅斯,一帶一路國家,海上絲綢國家都在積極做自由貿易,沒有美國雖然有影響,但真的有限,

現在的美國,就是拳擊手模式,誰不服有威脅滅誰,在國際大融合的今天,這種模式越來越不好走,比如作為國際貿易的中國造大海輪遠洋業,你打擊它等於對全世界宣戰,船是中國的,貨物是日本和韓國俄羅斯的集裝箱,保險是英國的,船舶註冊公司在德國,貸的款是瑞士銀行的,我中有你,國際大融合,咋打擊,就像汽車,可能是幾個甚至幾十個國家的公司合作的結果,牽一發動全身, 而中國的自由貿易政策,顯然更符合大多數國家利益,和和氣氣,有錢大家賺, 

美國這次,包括以前小布什發動的貿易戰,都會失敗告終, 這一次,作為商人的特朗普,可能算錯賬了

如果不包括二戰以前的貿易戰,那麼美國在上個世紀一共發動了三次比較著名的貿易戰,而且這三次都是以美國取勝而告終的。但是分析過這三場貿易戰後,我相信可以打消大家的顧慮,提高大家的信心,然後為我們國家去打贏這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 上世紀美國第一場貿易戰是針對歐盟的,歐盟成立後,一直有脫離美國單獨幹的意思。也就是說美國援助建立起來的歐洲有點不聽話了,而按當時的GDP計算,歐盟超越了美國。所以如果歐盟保持團結一致,那麼歐盟就是一個可以超越美國的存在,而最要命的是歐盟掌握著大量的高科技,並且美國企業也需要依賴這些。於是美國開始了同歐盟的貿易談判,其實就是開動貿易戰,當時美國控制了歐洲大部分國家的石油來源,這是最好的籌碼。

這一場較量中,美國逼迫歐盟發行大面值的歐元,並且在三年內歐元升值了將近一倍。而當時的伊拉克就是因為希望通過用歐元來結算石油而被美國打擊,要知道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是只有一個英國在支持美國的。歐洲大部分國家並不支持美國的行徑,而當時也是貿易戰的高潮。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歐洲落敗陷入了發展停滯。當然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歐盟對於美國依賴過大,美元霸權等。 而第二次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是針對蘇聯的,而且主要是打擊了蘇聯的石油產業和農產品進口。當年蘇聯大力發展重工業,導致遺留下來了許多問題。到了80年代,蘇聯只能通過石油出口來穩定經濟,但是這就使得美國的貿易戰有了可以攻擊的地方。美國先是通過控制中東主要產油國,並且美國國內也生產出不少石油和天然氣,這導致了石油價格的下跌。石油價格下跌後,蘇聯不得已擴大開採,看到蘇聯上當後,美國大量出口石油,導致蘇聯的石油出口陷入絕境。

最後美國又和西方國家一起,將蘇聯經濟最薄弱的農業給收拾了。當時蘇聯農產品漲價一半之多,農民更是苦不堪言。蘇聯經濟從此陷入了低迷,而且也成為了蘇聯解體的一個原因之一。而這場貿易戰中,美國能夠獲勝,主要是因為蘇聯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以及美國控制了石油價格,也就是蘇聯所有的底牌都被美國知曉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第三次貿易戰則是美國最失敗的,這次美國是針對日本的,這次也是叫貿易談判,但是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決定了這次談判注定是美國獲勝的。當時簽訂的廣場協定就是一道索命符,將日本經濟交由美國掌控,導致了日元升值,以及當時日本的大量商品失去競爭力。而在這場貿易戰中,雖然美國占了便宜,但是導致了現在的困局,美國國內80%的芯片是進口日本的,還包括許多產品都是如此。最後也就導致了美國產業空心化,因為有更便宜的賣自己沒必要生產。

而第三次貿易戰美國能贏,主要就是美日關係的特殊性,美日之間存在的這種從屬關係,導致了日本在這場貿易戰中,只能任由美國人剪羊毛,一句話也不敢說。但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是日本、歐盟、蘇聯,美國沒有看清形勢,膽敢如此造次,看來美國某位外交官又要出名了,因為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貿易戰還沒獲勝,就簽署停戰協議的外交官”!

在過去,對玫瑰經濟能構成威脅的只有歐洲共同體和日本,所以美國的貿易戰,最多的也就是針對歐洲和日本。當先現在有了新的經濟大國,美國也就有了新的目標。 美國發起對歐洲的“狄龍回合",美國實現了目標 這是美國國務卿狄龍在1962年前後開展的和歐洲的關稅談判,這主要是為了實現共同削減關稅的目標。結果是美國和歐洲共同削減20%的工業關稅。

看似兩方平等互利,但實際上美國的關稅比歐洲本來是要高的,所以在相同削減之後,美國的關稅還是比歐洲高。當然了,為了給歐洲一點好處,美國同意在農產品問題上向歐洲讓步。 美國發起”肯尼迪回合“,這次和歐洲打了一個平手 1964年到1967年,美國和歐盟就新一輪削減關稅開始談判,因為是根據1962年肯尼迪推出《拓展法》提議召開的,又稱"肯尼迪回合"。 美國提議所有國家,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都再削減50%的關稅。但是這次歐洲人不干了,他們認為,美國的關稅比歐洲高,這對歐洲不公平。如果要削減,也應該是高關稅國家多減,低關稅國家少減,言外之意,美國關稅要削減的更多。

經過長期談判,歐洲國家頂住了美國的壓力,1967年達成協議。美國關稅平均降低37%,而西歐各國則平均削減35%,這一局實際上雙方打成平手,美國削減的更多。 美國對日本的貿易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全面碾壓日本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目標是歐洲。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國越來越擔憂日本,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一度有超越美國成為資本主義霸主的呼聲。但是日本仔政治上附屬於美國,根本經受不住美國的政治壓力,被美國打的喘不過氣。

通過政治層面向日本施壓,1985年,美國總統裡根和日本首相會晤,要求日本單方面在電信、電子產品、醫療設備與藥品領域打破貿易壁壘。逼迫日元升值,1987年10月後,日元升值到120日元/美元。日元升值後,日本的出口收到了強烈的打擊。 美國還迫使日本在一些行業實行自願出口限制。就是日本不承認是被外部壓力所迫而減少到美國的出口規模,而是日本自願的。日本自願每年在特定領域從美國進口一定數量的商品,自願限制自己的出口數量。涉及紡織品、鋼鐵、電視和機床等領域。

美國和歐盟打的旗鼓相當,對日本則是全面碾壓,今天還有那個優勢嗎? 美國對歐盟,從剛開始的優勢到後來旗鼓相當,主要是因為歐盟越來越強大,美國有點無可奈何。而日本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完全從屬於美國,所以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至於現在,美國還能肆無忌憚嗎?美國的經濟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世界也進入多極化的進程當中,恐怕美國不能為所欲為。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美國一直冒充的都是世界警察的角色,以維護和平,公正為理由發動利己的戰爭或者貿易戰。我們熟知的有二戰後對前蘇聯的經濟制裁,20世紀90年代對日本的貿易戰爭,已經這次的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

冷戰是以蘇聯爲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之間的經濟,政治,軍事鬥爭。歐美國家經濟發達,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落後,上個世紀90年底美國的GDP已經有4萬億美元,但是蘇聯時期最後的時候GDP也只有8000億美元不到,經濟上的巨大差別是導致蘇聯失敗的重要原因。通過經濟制裁,貿易戰等,蘇聯迅速敗落,聯盟紛紛脫離蘇聯,致辭冷戰結束,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獲勝,至此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

從左到右,美國,中國,日本三國的GDP數值。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GDP和美國最小的差距是2萬美元,將近達到美國GDP總值70%,那時的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從1975年到1991年,美國共向日本發起了15次301調查。80年代初期,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赤字飆升至500億美元,美日貿易逆差占美國貿易整體逆差的30%到40%。在美國打響貿易戰後,日本經濟迅速衰退,GDP開始出現負增長,使日本經濟近30年沒有起色,10年左右被中國超越。日本的失敗是有三方面原因;1,自身是二戰中的戰敗國家,美國駐軍國家之一;2,過分依賴美國,導致樹倒屋塌;3,國家面積小,資源有限,發展空間受限。

2018年3月22日也就是本週四,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徵收500億美元關稅,並實施投資限制”,並在白宮簽署了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關稅的總統備忘錄。次日也就是本週五3月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至此中美貿易大戰開始,這不是第一次了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進入18年後美國就不斷對中國產品進行加稅比如: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鑄鐵污水管道配件徵收109.95%的反傾銷關稅”;今年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廠商徵收48.64%至106.09%的反傾銷稅,以及17.14%至80.97%的反補貼稅”等等,上世紀美國三次對中國進行特別301調查分別是91,94,96年,從這些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摩擦不是一次兩次了,只不過之前的中國沒有能力反抗,但是現在今非昔比了。

中美的貿易戰持續時間會比之前的時間都長,兩國的經濟差異不小,但是中國貿易的多元化,以及社會特點不是當時的蘇聯和日本能比的。當時蘇聯,日本的經濟體量和現在的中國也不是在一個層次的,10多萬億美元的經濟數據,體量的大小決定了時間的長短。這樣的長期對戰,贏也是慘勝。 我是投資觀,關注我了解更多投資技巧。

美國打貿易戰主要的有三次,加上這次一共是四次。第一次和歐盟打,美國覺得馬歇爾計劃扶植其來的要超過自己,要求歐盟降低關稅,大家談判各降20%,降的結果,美國關稅比歐盟高,美國後來又要求降低關稅,歐盟認為你的關稅比我的高,你多降點,我少降點,歐盟降低35%,美國的降37,美國達到目的,美國產品兩次大規模湧入歐盟。第二次和蘇聯打,蘇聯以出口石油為支撐,美國看到蘇聯的弱點,美國以美元和中東石油結算,搞解體了蘇聯。第三次和日本打,美國控制日本的政治軍事,逼日本簽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不利於出口,日本的錢多了,國內外買,錢耗空了,多年翻不了身。美國嚐到打貿易戰的甜頭,所以要跟中國打貿易戰,美國看錯了對相,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美國可能吃虧。我們拭目以待。望大家斧正。

古代貿易逆差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開始上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一次鴉片。用一句話講:其實就是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的問題! 當時大清帝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雖然落後於西市社會工業革命後的技術很多,但是在跟英國的貿易中,中國卻一直處於貿易順差,並且是巨額順差。中國生產的絲綢、 茶葉、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貴族們的歡迎,每年英國都要大量進口中國的貨物。為了保持貿易平衡,英國人迫切希望中國能放開貿易。但清政府卻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沒必要跟英國進行貿易。小農經濟的基礎使得英國出口過來的羊毛等工業製品在中國不受人待見,銷路不好。為了扭轉當時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獲取暴利,企圖奪回流出的資本,但在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奔赴廣東查禁鴉片,這一下徹底擋住了英國人的財路。於是,英國藉此噱頭,發動了軍事戰爭開端的“貿易戰”,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貿易戰是因為日本紡織品的市場佔有額逐步提高,對美國紡織品製造業形成威脅。在美國要求下,1971年雙方簽訂了“日美紡織品協定”,日本自願單方面實施限制日本紡織品出口美國的數量和種類。  第二次是1974年美國要求日本自願限制對美鋼鐵出口量。到976年,日本再次被迫和美國簽訂特殊鋼進口配額限制協定。  第三次貿易戰發生在汽車行業。1980年美國從日本進口的汽車佔汽車總進口的80%,達到192萬輛。為了應對來自日本的競爭,美國不得不為國內汽車行業提供10億美元的補助。因此美國強迫日本完全開放日本的汽車市場,日系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建廠以及自願限制對美出口汽。 在1985年美國再次要求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以日元兌美元升值來減少貿易逆差。雖然日元應聲大漲,但其減少美國對日逆差的效果只體現在簽訂後的頭幾年。1992年,日本再次被迫將對美國汽車出口上限從230萬輛下調到165萬輛。1995年,美國根據《1974年貿易法案》對日本汽車徵收額外關稅。

美國貿易戰打過很多次,最有名的是和日本的廣場協定,迫使日元升值,這次貿易戰,是因為當時的日本經濟發展勢頭太好,有些趕上美國的苗頭,美國通過一系列的貿易制裁和規則協議,讓日本逐漸衰落,日本雖然知道這是美國所為,但是孫子當久了,也就成真孫子了,一直把美國當成親爹一樣親近友好,大有美國虐我千百遍,我待美國如初戀的意思。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