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勝似文字的虛妄

2018/06/28 04:12:33 網誌分類: 生活
28 Jun
          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設計,將一個兩歲小女孩哇哇大哭的照片和總統特朗普剪接拼湊,配上「歡迎來美國」(Welcome to America)的標題,諷刺特朗普打擊非法移民的嚴厲政策。以小女孩之弱小伶仃和特朗普的高大身形,形成一幅雞蛋和高牆的懸殊對比,一邊賺人同情,同時煽動對特朗普的仇恨。

          但照片真相暴露,這個小女孩從頭到尾都由母親陪同,小女孩哇哇大哭,原因不詳,並非遭到美國邊境警察強行執法的後果,也不是甚麼妻離子散的人間苦難;連這張照片的攝影師,也不得不承認,其實他根本不知道真相(The Truth),只不過是在現場看到小女孩大哭的場面,擔心是母女分離。時代雜誌希望讀者跳過真相,只求激起情緒,希望讀者憑這一張拼貼出來的封面,增加對特朗普個人的厭惡。僅憑攝影師個人的一點猜測,便加工為特朗普政府壓迫弱小的又一鐵證。

          西方傳媒迷信一張圖片勝似千言,政治領袖也迷信公關顧問(spin doctor)和流行金句(sound-bite),導致整個世界愈來愈缺乏常識和獨立思考。因為思考需要深入閱讀,但閱讀的過程不及看圖來的方便,閱讀需要時間消化,閱讀所獲取的知識需要時間累積,但圖片的效應即時產生,圖片不需要消化和理解,而可供任何人隨意解讀,一幅蒙娜麗莎,看在一千個觀眾眼裏,就有一千種微笑,這是藝術,而藝術是感性的。但是新聞不是藝術,即使有感性的成份,也應該以理性為主,新聞要追求真相,要喚起讀者對事件的關注和理解,追求社會共識和公義,就不可以讓人任意解讀。

          人性的意識活動,分為理性和感性兩大範疇。本來原始人在洞穴裏畫畫塗鴉,圖畫代表了人類意識感性的表達,但文字卻是邏輯理性分析的載體。圖像與文字不但河水不犯井水,而且在十九世紀末,現代文明成形之初,攝影與文字還互為新聞傳媒的表裏。

          但是,有識之士已經洞察此一潮流的後果,法國詩人波特萊便曾預言:「在這可悲的日子裏,有一門新的工業崛起,使人們的愚蠢信仰走火入魔。」他所指的工業,就是攝影。

          攝影帶來的新聞圖片,本來只是小報突圍而出的伎倆,漸成傳媒主流,報紙雜誌平民化,進入千家萬戶,而有「一幅圖片勝似千言」這句英文諺語,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硫磺島豎立星條旗,經攝影師一按快門,化為不朽雕塑,成為文明勝利的象徵。波特萊對攝影有此評價,在於他鄙視人性之虛妄——以為憑攝影可以複製肉眼所見,捕捉萬象,化作永恒。但他的預言,不幸在電子高科技普及的今天,一一成真。

          手機與相機二合一為iPhone,加上 facebook 社交網絡出現,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分水嶺。今天的攝影乘高科技的優勢,無限氾濫,鋪天蓋地,原始人用來交流的符號再度抬頭,敲響了文字的喪鐘。當facebook 用戶用一朵玫瑰花,一個面孔表情,就表示了心意和心情,隨時發放照片,拍攝一碟蛋炒飯,以為生活全記錄,文字就開始是多餘了,「一幅圖片勝似千言」,從此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但是一幅圖片真的能說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只憑圖片來理解,連斷章取義都及不上,完全可以是憑空臆測。正如時代雜誌的這期封面,反對特朗普的人一看到,就會自動跳出「高牆和雞蛋」論,是非對錯已經不再重要,真相當然也可以犧牲。難怪像蘇聯革命和中國文革,是宣傳畫最為鼎盛時期,因為圖畫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激起群眾的情緒。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