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

魚類學家歎都市人忘本 海魚怪極不及人類怪

2018/06/29 05:12:22 網誌分類: 生活
29 Jun
          香港不少市民酷愛在家居養魚,享受「魚樂無窮」,真正關心水域生態的人卻少之又少。適逢香港魚類學會成立十周年,學會創始人暨會長莊棣華(莊Sir)早前獲本港漁民送來罕有捕獲的皇帶魚(又名地震魚),有迷信的港人關心罕見魚類入網是否災難的預兆,令他慨歎城市人已偏離人類原有生活。莊Sir寄語大家多親近自然,關心水污染的問題。

        本港漁民日前捕獲一條罕見的深海皇帶魚,人們都擔心香港是否大禍臨頭,莊Sir指有關說法不一定正確,因為日本人視皇帶魚為龍宮使者,「龍宮派人上嚟一定係有緊要事,所以呢種魚喺日本一直都被視為神聖嘅」。該魚現時已獲學會製成標本。適逢今年香港魚類學會成立十周年,館藏魚類標本過萬,他希望年底前將皇帶魚及其他標本一併公開作教育展出,喚起大眾關注瀕危或稀有的海洋生物。

          莊Sir認為二十一世紀是「水世紀」:「香港對於魚類博物學有關嘅教育係唔夠!」他續指,人們對可靠、潔淨水資源的需求很大,惟港人卻缺乏相關意識。「香港網網千斤已不復見!」他留意到香港近四十年水域生態的變化,發現現時餘下的魚類數量比原來的減少約九成以上。他認為,魚類大量減少的原因,除了因為過度捕撈,亦與水質污染有關,當中涉及化妝品、洗滌劑等內含環境激素等有害化學物流入河流及湖泊,導致海洋生物及人類受到嚴重或長遠傷害。

          莊Sir觀魚眾多,可謂見怪不怪,他卻指出,遇過最奇特的生物正是人類。人們進食含毒素的海產後果嚴重,莊Sir不希望港人自食其果,或待生態系統出現異常、直至危殆才想法應對,苦口婆心地規勸各位減少使用民用、工業用的清潔產品,並思考過去無肥皂的世界。另外,他鼓勵港人多親近大自然,刺激思考,從而反思自身消費生態的行為、了解污水處理的問題,及生態系統運作等。

          「香港係全世界魚類最多嘅地方!」港人卻偏偏不知道。十年前,莊Sir因工作過勞引致腦炎,與死神擦身而過,使他有所感悟:「原來唔係所有嘢都理所當然,所有有形嘅實物都有可能隨時結束。」他檢視過去自己的夢想,發現大自然賦予他樂趣,及求知的渴望,希望將過往所學的魚類學問傳承,遂自資成立香港魚類學會,回饋社會。

          香港魚類學會成立十載,有別以往,莊Sir開始思索:「到底應該點樣做好件事?」他認為香港需要更多自然知識的浪漫。藉由研究博物學,他嘗試涉獵更廣的範圍:「一點一滴搵出被人逐漸淡忘嘅魚類博物學常識」,發掘更多與魚類相關的知識,例如研究粵語、漢字與魚相關的語言及漁民口述歷史等學問歷史,那怕只有小部份,也希望能為香港尋回那些失傳已久的、與大自然相關的傳說、神話,及寓言等,並以豐富的館藏魚類標本、文獻等作輔助,凝聚本港的環保共識。

        記者:陳翠美 攝影:褚樂琪/受訪者提供
■莊棣華正參與製作魚類物種紅色名錄 ,預計二○二○年完成初步工作。p/  
 ■莊棣華正參與製作魚類物種紅色名錄 ,預計二○二○年完成初步工作。

   

■該條珍稀皇帶魚已獲學會製成標本。
 ■該條珍稀皇帶魚已獲學會製成標本。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工作指引手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工作指引手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