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2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07/10 11:59:45 網誌分類: 教育
10 Jul

master曾

 

227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471)普通話說:油嘴滑舌(yóu zuǐ huá shé)

解說:

形容人說話油滑輕浮;耍嘴皮子。

出處1: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滑舌,南腔北調,到底算個甚麼?」

出處2: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別看他平時油嘴滑舌的;可是每到課堂發言時他就顯出拙嘴笨腮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倒掛臘鴨/把口啷過油

這是廣州話中的歇後語。

秋風起,食臘味。廣東人喜歡吃的臘味就有臘鴨、臘肉、臘腸三寶。而商店出售臘鴨,一般是用繩子紮住鴨頭順吊在貨架或竹竿上讓顧客自己挑選。

「倒掛臘鴨」是以物釋義的歇後語,這個歇後語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用來臘製的鴨子一般比較肥美,廣東天氣又熱,所以臘鴨老是會滴油,如果把臘鴨倒吊起來,油就自然全留到鴨嘴裡去了,所以才有「倒掛臘鴨——油嘴滑舌」這一說。

不過廣州人形容別人嘴巴甜會說話,一般不用這個歇後語,因為俗語「掛臘鴨」是上吊的意思,廣州人喜歡講意頭,當然就會避忌不用了。形容人能說會道,會說這個人「把口啷過油」,意思就是用油來漱過口,你說是不是油嘴滑舌呢?

 

(3472)普通話說:給臉不要臉(gěi liǎn bú yào liǎn)

解說:

給臉不要臉是東北方言,意思等同於「曬臉」。

指雙方之間發生爭執的情況下,其中比較強勢的一方(甲)故意多次退讓,想給弱勢一方(乙)留點面子,藉以化解矛盾。

而乙方不但不就此甘休,而且自不量力,愈演愈烈。這種情況下,乙方的行為就叫做“給臉不要臉”。

例子:孩子不聽話,母親和藹的說:“孩子,乖,要聽話。”孩子憤憤的說:“不聽!!我就不聽!!”

母親接著說::孩子,乖,不要任性!聽媽媽的話才是好孩子。

孩子繼續任性的說:就不聽,就不聽!

母親見狀怒駡:別給臉不要臉!是不是打你一頓你就聽話了!小兔崽子跟我倆「曬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分顏色上大紅

三分顏色上大紅:形容人家給一點好臉色給他,他就以為自己了不起,得意忘形,自大,不自量力等意思。

大紅色和紅色一樣嗎?

大紅色艷亮代表朝氣活力。紅色一般偏深看起來穩重,在陽光下顏色會淺些,比較耐看。

 

(3473)普通話說:吃人不吐骨頭(chī rén bù tǔ gǔ tou)

解說:

吃人不吐骨頭是一個漢語詞語,比喻又殘暴,又貪婪。

出處: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吃人不吐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只能拉攏,不能得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人唔𦧲

 

(3474)普通話說:腹黑(fù hēi)

解說:

「腹黑」一詞來源於日本ACGN界,通常用來指傑豪這樣的人。

原意為「表裡不一」、 「口蜜腹劍」、 「施詐」的意思,但並不一定是指內心奸猾狡詐。

動漫ACGN界被當作萌屬性廣泛使用。

同時,腹黑與「厚黑學」宣揚的「厚如城牆,黑如煤炭;厚而硬,黑而亮;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有著本質的差別。

「腹黑」形成的心理原因分為兩種:

一種是他們心機特別重,想得到某一物,就會不擇手段去搶奪,為了掩人耳目,善良就是他們的武器,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受外界的影響,全憑心理的縱使;

還有一種就是始終覺得不滿或看不慣,善於兩面性的思考,慢慢成為「腹黑」。

「腹黑」人為因素:

有的人從小就經歷了人世間的坎坷、辛酸、對他人的不信任(有可能是父母的離異所留下的陰影,前輩的經驗)冷漠、大愛。

讓這位「腹黑」的人明白這個世界,使這個人變得冷漠、孤寂、成為善於使用心理戰術的「腹黑大魔王」,常用活潑開朗的一面來掩飾,從而達到目的。

日文原意為「心地壞的」、「」黑心的、 「黑心肝」、「表裡不一」的意思,並常常將此一面進行演技化的偽裝掩蓋,使人看起來總是笑意充沛,溫和無害,親切有加,但卻是在幾秒內的打量裡就能精確地計畫出能以怎樣的步驟讓你自願掉進三米外的糞池。

再直白點解釋,外表善良,溫柔,內心危險,邪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折磨死人誓不甘休的小人。

在日本ACGN裡「眼鏡男」是「腹黑」的形象,在眼鏡地忽然一閃光下,「腹黑男」推了推眼鏡,然後說出一句噴死所有在場人的話。

這樣的經典場景絕對是「腹黑」裡百播不厭的經典。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美人腹黑」形象,走妖媚路線,隨便拋個媚眼就煞倒一群人的那種,在他的外觀看來,是一個楚楚可憐,溫柔但是卻很堅強的惹人憐愛的角色,當然,等你發現他的真面目的時候,你已經沒多少氣了。

在ACGN界的「腹黑」都有幾個共同特點:就是有理想、有疼愛的人、有血海深仇的、有糾結與某一個點的、還有執著於某個事件的,所以「腹黑」的角色是大受歡迎。

廣東話應該這說:笑面虎

這類人往往給人頭腦好,很和善的印象,總是面帶微笑,總是用詭異的笑容隱藏他那高深莫測和可愛的壞心。

一旦他認真或者生氣起來,那種陰森可怕的感覺和前面判若兩人。強調一下,此類人非常聰明,算計(褒義)起來,技術一流,但是不屬於危險類。

他們不是特意掩飾自己的壞心,而是他們的性格有兩面。

 

(3475)普通話說:趕盡殺絕(gǎn jìn shā jué)

解說: 趕盡殺絕釋義:驅除乾淨,徹底消滅。比喻殘忍狠毒,不留餘地。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餘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例句:對於入侵者,我們應趕盡殺絕,毫不手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趁佢病攞佢命

 

(3476)普通話說:意意思思(yì yì si sī)

解說:

意意思思,成語,亦作"意意似似";形容行動遲疑或猶豫不決的樣子;指說話猶豫、支吾,雖然說了一點但又不知所云。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五回:〔 賈珍 〕只意意思思的就撂過手了。

出處2《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 何玉鳳 〕聽得聲都要走,便有些意意思思的捨不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貓兒洗面係咁咦(意思一下)

 

(3477)普通話說:多此一舉(duō cǐ yì jǔ)

解說:

多含貶義。常與「真是」、 「真可謂」等用在一起;含否定意味;

或用在否定、疑問句裡表示勸阻。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舉:行動、舉動。做出不必要的;多餘的舉動。

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

出處:清·侯方域《南省策》:「以愚意論之;此二者已當不同觀;而況於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以身累者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阿茂整餅冇果樣整果樣

 

(3478)普通話說:剪徑(jiǎn jìng)

解說:

猶言壞人,壞蛋。

在路上或路附近搶劫,特指對行人的搶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做佢世界

 

(3479)普通話說:一毛不拔(yì máo bù bá)

解說:

一毛不拔,意思是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

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楊朱,又名揚子,陽子居,戰國時期魏國人。在先秦諸子中,楊朱無疑是一位另類的人物,提及他,人們首先想到便是孟子對他的批判:楊朱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於是,歷史上的楊朱便給人一種極端自私的形象,遭文人墨客口誅筆伐數千年,視為極端「利己主義者」和「極端享樂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楊朱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反對儒墨,主張貴生,重己,他的見解散見於《莊子》 ,《孟子》, 《韓非子》 , 《呂氏春秋》等書。在孟軻生活的時代,楊朱學派的影響很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鐵公雞

“鐵公雞,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戶曉的歇後語,是極端吝嗇的代名詞。“鐵公雞”出處難以考證,但明代袁枚《子不語》卷22的《鐵公雞》卻讓人過目難忘。話說,濟南一富翁「性慳吝,綽號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納一妾,條件是「價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幾,媒人帶來一女,「不索價,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後,富翁「啟其所藏,已空矣」。原來女子是他家一舊房客,該富翁嫌他們「多費」而將之趕走,現在她特來報復,偷光了他的錢財,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3480)普通話說:很丟臉(hěn diū liǎn)

解說: 失去體面、出醜、好感或榮譽。

出處1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這臉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丟臉。」 出處2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那些拉著買賣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夥子,也居然甘於丟臉,不敢再跑,只低著頭慢慢的走。」 出處3巴金 《秋》二:「我只求他們少給爺爺丟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深海石斑好瘀(魚)

 

(3481)普通話說:違法亂紀(wéi fǎ luàn jì)

解說:

違犯法令,破壞綱紀。

出處1鄧小平《克服目前西南黨內的不良傾向》:「而且還會做出違反共同綱領和政策的事情,作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使自己完全居於無理和被動地位。」

出處2任斌武《無聲的浩歌》:「毫無疑問,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違法亂紀事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和尚擔遮無法無天

和尚,暗指是沒有頭髮的人,粵語中,「發」同「法」同音。粵語「擔遮」意為打傘,和尚擔著遮把天空遮住,看不到天了。

那麼歇後語「和尚擔遮」,即指「無法(發)無天」,這一歇後語比喻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幹壞事的人。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3482)普通話說:指東畫西(zhǐ dōng huà xī)

解說:

指東畫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瞎指揮,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出處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

出處2宋·釋惟白《續傳燈錄》:「際出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

出處3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遠遠望著應伯爵與王媽媽二人,指東畫西,見了他來,便各自走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交通燈點紅點綠

交通燈通常指由紅、黃、綠三種顏色燈組成用來指揮交通的信號燈。綠燈亮時,准許車輛通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

交通燈又紅又綠的這一特性,在粵語歇後語中就用來形容「瞎指揮」,亂咁來的意思。

 

(3483)普通話說:白吃白喝(bái chī bái hē)

解說:

吃飯喝酒不給錢或其他報償。

出處1·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4回:「饒白吃白喝,還要冤人,更無此理。」

出處2《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裡面,白吃白喝。」

出處3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四章:「要是在我們幹部隊伍裡沒有出現那些白吃白喝、還要卡農民頸脖子的人,許茂大爺他也不見得會這般的小家子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菠蘿雞一味靠黐

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南海神誕期(又稱菠蘿誕),南海神廟所在的扶胥鎮及附近各鎮的村民便來到這裡進香禮拜,祈求平安,盛時達10多萬人。

同時,人們用硬紙糊上泥,做成雞的形狀,粘上色彩繽紛的雞毛,俗稱「菠蘿雞」在南海神誕時出售,以紀念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傳播友誼的異域人達奚司空。人們到此除虔誠拜祭之外,還會買回幾隻波羅雞回家,祈求健康,好運氣,福氣滿盈。

菠蘿雞因其毛是靠糨糊黐上去的,故廣州就有了這句歇後語「菠蘿雞—靠黐」,比喻愛貪小便宜、專蹭別人油的意思。

例如:吃飯時間到別人家裡吃白食,混吃混喝,叫:「黐飲黐食」。

 

(3484)普通話說:順水推舟(shùn shuǐ tuī zhōu)

解說: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注意:諷刺不堅持原則,隨聲附和的行為,貶義)

出處1·關漢《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出處2歧路燈》第一七回:「只可惜那三髯官兒不知名子,他能順水推舟,開籠放鳥,吾知此公子孫必然發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蛇隨棍上

南方多瘴癘,常有蛇蟲鼠蟻出沒。竹鞭軟,棍硬。蛇善於纏繞硬物,下棍打不著蛇的要害,蛇反身一卷,就可以隨棍而上,張口吐獠牙,直撲打蛇者。但凡遇上蛇,打蛇就要用竹鞭,不能用棍。

歇後語大蛇隨棍上,意思就是被攻擊者善於利用對方手段中的破綻,靈敏地反擊。

 

3485)普通話說:出圈兒(chū juàn ér)

解說:

比喻越出常規、范圍:這樣做就出圈兒了。

例如:你這話說得出了圈兒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飛象過河過曬界,出曬格

中國象棋中有象、相(即宰相之意)這個棋子,雙方對峙的棋盤上有楚河、漢界。「象」在棋盤上是走「田」字格的對角,但是限制在楚河、漢界的一方,是不允許過河的。

歇後語飛象過河,即過了格,離譜之意。又指違規或沒禮貌的行為。

 

(3486)普通話說:大顯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解說:

大顯神通原為宗教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

形容充分顯示出高明本領。

出處:清·袁枚《續子不語》卷五:「惟有召西乃明心見性之人,學佛未成者來,大顯神通,將此輩一掃而空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是漢族民間傳說中道家的八位仙人—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

相傳,有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裡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

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遊。

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現引申為做事各有各的辦法,也有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領比賽的意思。

 

(3487)普通話說:不識好歹(bù shí hǎo dǎi)

解說:

不識好歹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不知好壞。

多指愚蠢的缺乏識別能力的人或事物。

出處1《醒世恒言·賣油郎獨佔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

出處2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十五:給你們讀一點古書總是好意;古書又不是毒藥,竟會這樣胡鬧起來,這明明是不識好歹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竹篙攬盡一船人

不分青紅皂白,把有關的人全都加以貶斥。

(同一竹篙揇沉一船人)。此非粵語獨有句子(現代漢語有:一竹杆打死一船人)

 

(3488)普通話說:過猶不及(guò yóu bù jí)

解說:過分;猶:像;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出處:清《誦讀教學》:「前者歪曲了白話文,後者也歪曲了白話文,所謂過猶不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拜深,二拜淺

 

(3489)普通話說:眾所周知(zhòng suǒ zhōu zhī)

解說:

眾所周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

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出處1·朱熹《朱子語類》:「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出處2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字街頭貼告示

 

(3490)普通話說:搖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

解說:

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泛指賣弄口才。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 盜蹠》:「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爭,群雄四起。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鼓吹其仁義之道。莊子對孔子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在《盜蹠》這篇文章裡,以編造的盜蹠(粵音:)批孔子的故事來攻擊孔子。

蹠指著孔子譏笑道:這人就是魯國的巧偽人孔丘,他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全憑「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學士忘其求學之根本,只一心巴望僥倖於君主能封侯顯貴。

這正是對孔子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有力嘲諷。

“搖唇鼓舌”用來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口水多過茶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