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大學挺收生業績帶來不公

2018/08/10 04:12:50 網誌分類: 生活
10 Aug
         大學聯招本周一放榜,著名大學熱門科目的收生情況成為關注熱點。港大醫學院招收非聯招的學生的比例大增,惹人注意。

          今年有二百六十九名聯招學生入讀中大和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聲言招收了一百五十五名聯招學生,港大醫學院未有透露數字,但傳媒按上述數字推算,估計港大只收了一百一十四名聯招學生。港大醫學院今年有二百三十五個學額,若真是收了這個數字的聯招學生,換句話說非聯招學生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港大醫學院在二○一三年曾經說過,希望把聯招學生的比例定於百分之七十五,以協助本地基層學生向上流,目前看來還未做到。如果沒有子女在香港讀中學的讀者,可能對香港的收生制度不大了解。所謂聯招學生,即是那些在香港讀本地中學課程,參加DSE高考的學生;而非聯招學生主要是來自直資、私立和國際學校,應考國際課程(IB)的學生,或者在英國讀書,參加英國高考的學生等。

          大學的王牌科目招收非聯招學生的比例愈來愈高,大學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指非聯招學生來源多樣化,可以找到一些不是「讀死書」的學生云云。但當我與大學的高層人士傾過,發現大量招收非聯招學生,是要應付香港學生人數大降、但要維持門面成績的招數。

          香港出生人數逐年減少,令到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亦不斷下降,由二○一六年的六萬八千人,降至去年的六萬一千人,今年再下降至五萬九千人,隨著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考評局估計,至二○二○年,應考人數會降至谷底的四萬五千人。

          香港的大學學位愈開愈多,但中學生人數卻急速下滑,早已成為大學收生危機,連名牌大學的著名學系也受影響,由於學位數量不變甚至增加,但可供挑選的學生人數不斷減少,收生成績自會拉低。

          王牌學系為了不想讓人見到他們收生的分數線下降,影響「業績」,就逐步擴大招收非聯招學生的比例,由於非聯招學生的來源多樣化,大學也沒有公佈招收非聯招的學生的成績,因此,多收非聯招學生、減收聯招學生,就可以維持聯招學生的收生分數線。

          大學這個自保行為,客觀上造成很惡劣的副作用。非聯招的渠道,無論是香港的IB課程或者英國的高考課程,都是較香港高考容易考到好成績的考試制度。以英國的高考為例,由於英國學生水平較低,港生去英國考高考,隨時可以拿到比香港高一到兩級的成績,例如你在香港數學拿B級,到英國考,隨時可以拿到A+級。至於IB課程,也是評分比較寬鬆的課程,所以,IB狀元的數量遠比本地高考拿七科5**的狀元為多。

          很多略有財政能力的家長都深明此理,當子女讀到高中,發覺他們的成績去不到頂級水準,但又想他們入讀本地大學王牌課程,就會送子女到英國讀高中考試,然後以非聯招學生身份報讀本地大學,就有較大機會入到像醫學院這類王牌課程。要到英國讀書,一年成本要四、五十萬元,讀三年高中,就要一百多萬元,對於基層家庭,當然想也不用想,這是只有中產以上的家庭才可以有的「投資」門路。

          如果將過去一樣,大學王牌學系維持着非聯招學生比例在一成至兩成的話,這個制度上的漏洞並不嚴重。但如非聯招學生比例超過一半,問題的嚴重性就會浮現出來,令到本地參加高考生能夠入讀王牌學系的機會急速下降。大學這個自保招數,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公平性。在經濟層面上,當市場失效,政府須要出手干預,現時大學招生正出現市場失效的情況,政府其實也須介入干預。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