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覓地不妨考慮舊工廈

2018/09/18 04:13:08 網誌分類: 經濟
18 Sep
         「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期將於至本月26日結束,其後於10月10日,便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她早前公開透露,房屋政策將是重中之重,並會連同土地供應一起討論,皆因「沒有麵粉就做不到麵包」。由此可見,特區政府最新的房屋政策,將會根據「土地大辯論」的主流民意來制定,希望以「順應民意」減少不必要的爭拗。

          「土地大辯論」經過近五個月收集意見,主流民意已經頗為清晰。中短期方面,當局提出的「棕地」、「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利用私人遊樂場地作其他用途」及「重置及整合佔地廣的康樂設施」四個選項,都有不同意見,但「棕地」發展明顯引起較少爭議。至於中長期選項,以「在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已是無可避免。事實上,這兩個選項是最符合香港的客觀環境,箇中原因和理由,很多文章已詳細分析,毋須再贅述。

        可釋放2000公頃土地

          不過,筆者發覺政府想盡辦法四處覓地,但有些現成的土地(而且是「熟地」),在今次「土地大辯論」的十八個選項之中並沒有提及,就是舊工廈地皮。現時全港有逾1400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相當於120個維園),分佈於全港各區,大都建造於上世紀60至70年代,樓齡不輕,外型殘舊,一來影響市容,二來阻礙社區發展。但受制於這些工廈用地不能隨意改變用途,如申請改變用途,補地價計算方法對工廈業主甚不公平,所以變成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只好原封不動。

          舊工廈所在之地,基本上都是「熟地」,即本身周圍已有基本社區設施配套,包括交通網絡、消防局、警署、學校、醫療服務、水電煤供應和去水道等,政府毋須花費大量公帑開發。若政府能提供一些無損公眾利益的優惠政策,吸引舊工廈業權人拆卸重建,便等於將大量「熟地」資源釋放出來。

          去年8月,林鄭月娥曾主動向傳媒談到舊工廈用途問題,表示需要有新思維來處理,並責成發展局做三件事。一是重新審視工廈活化政策;二是研究工廈低層放寬用途限制;三是協助工廈業主整合分散業權,以符合強拍條例,從而申請拆卸重建或改裝。特首所提出的第三點,很明顯是想為舊式工廈拆卸重建創造有利條件,正是最切合社會所需,希望下個月的《施政報告》會對此有所跟進。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