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的回頭路

2008/03/13 22:20:51 網誌分類: 時事
13 Mar

中國的事,往往可悲可笑。就以簡化字為例吧,以往推行簡體字,據大學裏教我簡化字的那位老師所講,有三個因素:

1,中國不同地方的異體字太多,為了統一文字,索性以各種異體字為基礎,推出一套新的文字來。

廢話!藉口!解決異體字問題,不就應該加強教育,教大家改錯嗎?

2. 中國文化要來一次大革命,我們推崇簡單的文化,不要陳腐的複雜文化,所以我們將文字來一次大革命,由繁變簡。

純粹的政治因素,純粹的政治考量,是只有在那個年代才會成立的所謂理由。

3. 簡化字寫法簡單,省時省力。

這個理由倒很合理。

後來,簡化字還是推陳出新,則讓人懷疑:是否有一個相關的部門負責檢討推行簡化字,而為了「養」著這一班人,不,該說那班人為了確保自己的飯碗,於是不停推出新的簡化字?

中國文字演變數千年,有其獨特的生命力,有其獨特的體系--六書。在字形之中,有自己的一套意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愛」字,簡化後,沒有心了,沒有心的愛,還是愛麼?

而最大的問題,是當人們要研究歷史,閱讀古籍的時候,他們得重新學習一遍繁體字,否則根本看不懂!

最近,21名文藝界政協聯署要求在小學開始教繁體字,即使平日不用,也要學,也要懂。他們的心意,是好的,是值得推崇的。然而,若平日根本不會用,學生們學習的動力何在?社會上沒有使用繁體字的環境和機會,則學生學得不用心,學後沒複習,學完不消一會兒就一股腦兒全丟給老師,費時失事。簡化字在大陸已用了數十年,沒錯,是走錯了路;可是,當已經走錯了後,是否還要再走回頭路?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或許,他們的目光已放在更遠處:現在不可能一下子棄用簡化字,慢慢來,先在這一代人埋下繁體字的根,至少要他們都懂得用,然後在幾代人之後才全面棄用簡化字?若是這樣,恐怕幾代之後,連港澳台都已轉用簡化字了……

回應 (1)
我要發表
2008/03/17 10:17:45 回覆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簡體、繁體並存,教了不用未必是壞事。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