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變身成為文青CAFE

2018/09/21 21:36:50 網誌分類: 文化
21 Sep

記得小時候每個週末都會隨家人去探望嫲嫲,嫲嫲住在葵芳一所老人院裡,院舍的感覺好像醫院般沒有一點朝氣,住在裡面的公公婆婆不是愁眉苦臉,就是一臉呆滯,訪客也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探望。

每次的探望就像是去「探病」,即使嫲嫲沒有患病,但每次媽媽都會跟我說:「其實我們不應該帶小朋友來到這些地方的,老人家住在這裡,感覺是被人遺棄在這裡,很可憐……」

「居家安老」是不少人的心願,但香港地少人多,居住擠迫,很多人要為口奔馳,如果年老的父母需要人特別護理家居未必是長者最能安心生活的地方而有些家庭亦沒有能力或實在不夠空間聘請外傭來照顧,種種原因,送父母進老人院,似乎是沒有辦法中唯一可能的抉擇

「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地下的咖啡店—OAK CAFE,設計簡約溫暖。(圖片出處: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官方網站)

「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地下的咖啡店—OAK CAFE,設計簡約溫暖。(圖片出處: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官方網站)

每次踏進香港的安老院舍,感覺都要跨過很大的心理關口。在香港,大部分的安老院都位於市區,牆壁之外便是繁華的鬧市。可是院舍卻沒有成為社區的一部分,反而是像個監獄一樣,圍繞著院舍的牆壁又厚又高,似個圍城。

日本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鏡,近年日本也致力推行居家安老,但面對急速增長的老齡人口,日本人愈來愈長壽,居家照顧服務不能滿足所有家庭。而院舍因為有相對充足的的人手和護理設備,提供全天候的照顧,對不少家庭而言,亦是一個安心的選擇。對於住在院舍的長者,日本除了致力提升服務質素外,院舍經營者亦花盡心思,拉近與社區間的距離,嘗試打破那道「高牆」。

日本有些安老院跟「咖啡店」拉上了關係,拆掉了那道「高牆」。例如這家位於大阪堺市的安老院舍「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院舍的地下設有一間咖啡店,名為OAK CAFE,店內裝修及佈置,跟一般日本的咖啡店無任何分別,感覺溫暖和諧,有趣的是,OAK CAFE是一家開放給公眾的咖啡店,院友及職員也是其客人,而街坊也可以走入老人院Cafe嘆嘆啡。

院長山口大輔先生表示,希望改變護理行業的負面及刻板形象。他形容咖啡店就像一個「社區共享空間」,附近所有居民都能隨時在那裡交流,互相了解。咖啡店還有一名註冊營養師駐場,確保所有客人吃得健康又安心。咖啡店會定期舉辦不同活動,讓大家享受舒適的環境,品嚐美味的咖啡之餘,亦可以更深入了解更多護理的資訊,增強地區的護老意識。院舍住客亦因此不易感到被隔離,甚至透過咖啡店,認識到新的朋友。

OAK CAFÉ的食物賣相相當精美,並有營養師駐場。(圖片出處:pinkomomo45 Twitter)

OAK CAFÉ的食物賣相相當精美,並有營養師駐場。

(圖片出處:pinkomomo45 Twitter)

OAK CAFÉ成為了院舍住客、家屬、職員、街坊的「交流空間」。(圖片來源:fukushi_uragi Twitter)
OAK CAFÉ成為了院舍住客、家屬、職員、街坊的「交流空間」。(圖片出處:福祉施設研究所網誌)
其實,在「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內,也有一間對外關放的小型「超級市場」,售賣適合長者的日常生活用品,亦成為了附近街坊的「聚腳點」。(圖片出處:グランドオーク百寿官方網站)
在院舍裡的小小「咖啡廳」,採光非常好。剛好碰到星期三休息日,不然便可看到熱鬧的場面。(筆者拍攝)

位於京都府長岡京市的安老院舍負責人五十棲先生,為了實踐跟社區連接的理念,在15年前開辦院舍時,已預留空間興建一間「咖啡店」。雖然咖啡店設置在院舍內,但基本上誰都可以進來,就像社區上普通的咖啡店,這樣做讓一些行動不便的院友,可以隨時跟街坊交流,而咖啡店的店員,全都是來自社區的義工,由於咖啡店「年中無休」,一到假日,便會變得十分熱鬧。

除了經營「咖啡店」,有負責人想到在院舍開辦「小士多」,一到學校下課的時間,有小學生來這裡買糖果零食、玩具及圖書,而身為院友的長者,便會化身成為店長,賣糖果給小孩及跟他們玩,因為每天都能跟小朋友及他們的家長互動,老人家也感覺自己年輕了,成功把一班長者居住的地方,跟社區連接起來。

一家位於東京的「長者住宅」地下的小士多,一到下課或假日,放在門前的竹欄杆便會拿起,讓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及家長進來。(筆者拍攝)
院長麓小姐展示告訴筆者竹欄杆都是由社區的居民親手製作的,極具親切感。(筆者拍攝)
「長者住宅」的內部都是以木調為主,帶有一種家的感覺。(筆者拍攝)

以上的例子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那些連接關係都是「平等」、「持續」、「多向」的。在咖啡店及小士多裡建立的,不單是一種「探訪」和「被探訪」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的互動關係。這種互動不是「一次性」的,因為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社區裡的鄰里,是一種「持續」的關係。院友接觸到的不再局限於家人,而是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包含社區上的每一個持分者,不再感覺被社會遺棄。

安老院舍也擔當了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為大眾定期舉辦各類有關生活、護理、認知障礙症等課程,增強社區人士對護老的意識及知識,讓整個社區更加了解院舍的理念,拉近院舍與社區的距離,打破了院舍與社區之間的「高牆」。

期望有天我們香港的安老院舍,也能夠真正開放成為社區的一部分。到時候我們便能懷著踏入「咖啡店」的心情去安老院,跟裡面的親人和院友喝個茶、吃件餅,一起渡過一個悠閒舒適的下午。

回應 (1)
我要發表
花姐
花姐 2018/09/22 11:07:15 回覆

好欣賞創辦人的心恩,打破傳統養老院的沉悶黑板等死的院舍。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