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5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0/06 09:18:09 網誌分類: 教育
06 Oct

master曾

 

25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031)普通話說:口無遮攔(kǒu wú zhē lán)

解說:

口無遮攔指說話隨意,不分場合

形容說話不加考慮,或無所顧忌。

出處清·王廷紹《霓裳續譜·西調·風靜簾閑》:「小孩家口無遮攔,他在別人前巧語花言,沒來由將我摧殘,你不曾慣誰曾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爛銅鑼

 (爛銅鑼就因為多敲而破損。此指好話說、醜話又說,比喻完全不分場合亂說話的人。)

 

4032)普通話說:隨份子(suí fèn zi)

解說:

方言。與人湊錢送禮。隨禮也稱隨份子、湊份子。

婚姻禮俗。漢族饋贈風俗。送禮時,集體合夥,分攤錢財。是在男女結婚前,親友們按約定的數額出錢,集中之後做賀禮,交付將要結婚的男女。

舊時隨禮只限於男家的親友,現代女家的親友也從此俗。

農村隨份子習俗,最後在保留著最多傳統結婚禮俗的農村地區,這裡的送禮風就更有一番特色。

村裡的小夥娶親了,可能邀請全村的每戶都派一個代表來吃流水席,全村人借此機會熱鬧一下,按照城裡的話來說,有點像個農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談不上給紅包了,就算給,給2050的不嫌少,給100也不算多,不過淳樸的鄉親們大多會送來一些自製的禮品,比如臘肉、自家釀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樂一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做人情

 

4033)普通話說: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解說:

燃眉之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火燒眉毛那樣緊急。

燃:燒。火要燒到眉毛了。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處1·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

出處2文獻通考 ·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眉毛上掛炮仗

 

4034)普通話說:貪得無厭(tān dé wú yàn)

解說:

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

形容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明·馮夢龍、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用民不恤;貪得無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吃著碗裡看著鍋裡

 

4035)普通話說:得過且過(dé guò qiě guò)

解說:

得過且過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

出處元·無名氏《小孫屠》第四齣:「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打旋:解:設法借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哩嗒圾

 (做事馬虎,沒有譜兒。又叫冇厘搭霎)

 

4036)普通話說:從容應對(cóng róng yìng duì)

解說: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閒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滋油淡定

 (形容處事不慌不忙,從容穩重,解決問題有條不紊。)

 

4037)普通話說:明火執仗(míng huǒ zhí zhàng)

解說:
明:點明;執:拿著;仗: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或肆無忌憚地幹壞事。

·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腳骨(形容攔途截劫)

 

4038)普通話說:叫板(jiào bǎn)

解說:

現多指形容滋事挑釁,不服挑戰一類的事情。

近幾年來,叫板一詞成為備受報刊網絡青睞的對象,不僅在文章裡大量出現,標題中也常常使用。

例如:1.前蘇聯是惟一一個敢和美國叫板的超級大國。(《中國青年報2006.5.4

這裡的叫板是什麼意思?

其起源又在哪裡?

翻閱相關資料,筆者發現:本來叫板是戲曲演唱時的一種獨有的傳統程式,指演員用一種規定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隨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動作銅器。

“板指代鑼鼓點。

“叫板除了叫起板式的意義外,又有戲劇和音樂上的意義,從而用來達到一定的戲劇效果。它又可分為虛字叫板有字叫板虛字叫板指用虛字並加重語氣來拖長腔音以達到所需的板式;有字叫板則是指用一定規範的較強旋律演唱並加入詞字來達到所需的板式。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詞彙作為語言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其意義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叫板一詞由一個專指戲劇程式的詞彙漸漸走入到人們的視野中。

事實上,叫板是個土生土長的詞彙,原先流傳於京津一帶。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由廣泛的口語化趨向口語與書面語的流行,不過變化後的意義單一,較易掌握。

其使用的範圍擴大,又是建立在對原義的引申與發展的基礎上的,從詞義上看,叫板有喊叫的意味,而且是有所示意。

久而久之,原來的喊叫裡面便加入了挑戰的意思,造就了詞的新義。同時,叫板一詞由專業術語衍化而來,而對專業詞彙進行引進和吸收,擴大豐富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詞彙寶庫,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符合語言不斷發展的趨勢。

總之,叫板一詞的使用已較為普遍,並有壓倒挑戰叫陣挑釁等常用詞語的勢頭。這除了迎合了人們趨新立異的心理之外,還應該歸功於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擺明車馬

 (形容雙方擺明對峙陣勢、對抗。)

 

4039)普通話說:算無遺策suàn wú yí cè

解說:

算無遺策是指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算:計畫;遺策:失算。

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也作「謀無遺策」。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算無遺策,畫無失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扭六壬(形容思考極週密的計劃或陰謀)

 

4040)普通話說:賊喊捉賊zéi hǎn zhuō zéi

解說:

賊喊捉賊」形容做賊的人喊捉賊。

比喻壞人為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是壞人。

出處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現,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打鬼(壞人跟壞人之間為利益而爭鬥

 

4041)普通話說:語無倫次(yǔ wú lún cì)

解說:

語無倫次是一個漢語成語;

形容說話沒有順序邏輯,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出處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七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倫次,而意若貫珠。」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他平時見了稍些闊點的人,已經坐立不安,語無倫次,何況學台大人,欽差體制,何等威嚴,未曾見面,已經嚇昏的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上身(形容胡說八道)

 

4042)普通話說:腳踏兩隻船(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an)

解說:

比喻對事物的認識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為了投機取巧而跟不同的兩個方面都保持關係。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8:「他是腳踏兩隻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蔔,皮紅肚裡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兩騎牛

(比喻不能決定往哪一方面走好,或暗喻處在敵對的雙方當中,相機行事。)

 

4043)普通話說:大大咧咧(dà dà liē liē)

解說:

大大咧咧本意是: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做什麼事情都不拘小節,不注重細節。
其實大大咧咧的人一般都比較活潑,比較開朗,性格比較豪爽,爽快。這類人不喜歡斤斤計較。所以和這類人做朋友是比較愉快,放鬆的。由此看來呢,大大咧咧也不是什麼壞毛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爹唔吊

 

4044)普通話說:光說不練(guāng shuō bú liàn)

解說:

指只會說而不幹實事。

出處1陳立德《前驅》:「你他娘就是光說不練 —嘴巴戲。」

出處2浩然《艷陽天》第12章:「那是天橋的把戲,光說不練。」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吹水唔抹嘴(光說不做,得個講字

 

4045)普通話說:冤大頭(yuān dà tóu)

解說:

大頭」就是錢的意思。

冤大頭本意是花了冤枉的錢。引申為上當、不合算等·

【冤大頭】來由:

山西軍閥閻錫山重鑄銀圓,原來百分百的銀圓給重新鑄造成了只含5%銀子的銀圓·這些銀圓上有袁世凱的頭像故被稱作袁大頭,諧音「冤大頭」

【英語諺語】:buy a pig in a poke

這是一句相當古老而又非常流行的英語成語。

它含有典故,通常都是用其喻義,即未見實物或不瞭解其價值,盲目購買,即漢語中的當了冤大頭

相傳,此語起源於從前英格蘭農村集市上屢屢發生的以「貓冒充小豬」的詐騙行為。

舊時那裡的農民習慣於把小豬裝在麻袋裡帶到集市上去賣。

因為貓不如小豬值錢,有些騙子便常常把貓裝在袋子裡,詭稱裡面裝的是小豬,企圖捉弄老實人。

如果碰到的買主不是他們所預料的那麼幼稚、粗心,硬要解開袋子看一看再買,自然就會戳穿騙局,甚至會把貓從口袋裡放出來(由此產生了另一成語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但是,有的買主也的確沒經驗、太老實,連看都不看就買下了,結果就上當受騙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畀人搵老襯

 

4046)普通話說:歪打正著(wāi dǎ zhèng zháo)

解說:

歪打正著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倖得到滿意的結果。

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歪:不正;著:擊中。

出處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將藥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誰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氣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符碌

「符碌」這個俗語其實是源自英式桌球術語Fluke,打枱波有時會有啲好彩嘅入波,桌球術語稱呢種情況叫Fluke

後來慢慢演化成足球嘅術語,意指僥倖嘅入波。

最後香港人接觸咗呢個字,就將佢「本土化」,成為廣州話讀音嘅「符碌」了!用來形容好彩,僥倖的代用詞。

 

4047)普通話說:口沒遮攔(kǒu méi zhē lán)

解說:

口沒遮攔,是漢語詞彙,出自《胡雪巖全傳· 紅頂商人》,意思是說話沒任何顧忌,信口胡言。

出處1·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迷的將言語摧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出少句聲當幫忙

(也可作為勸架語。希望吵架的其中一方不要再開口出聲挑起矛盾。)

 

4048)普通話說:不屑置辯bù xiè zhì biàn

解說:

屑:認為不值得;置辯:辯論,申辯。詞語意思:認為不值得分辯

出處魯迅《孔乙己》:「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典故出處】

在《孔乙己》文章中,魯迅闡述孔乙己面對別人對自己訕笑偷書;嘲笑自己不識字還沒有特別難堪,甚至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但是面對別人奚落他沒有進學,他便如受奇恥大辱,難看之極,但又不願也無法辯解。

他自命清高,認為自己與短衣幫(即:勞動人民)不一樣,是個讀書人,從排出九文大錢的字就可看出。

人們拿孔乙己偷書與沒有進學的傷疤來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來取樂。

作者勾畫出這些人的麻木,冷漠,無聊的形象,反映了舊社會的科舉制度的迂腐。

然而他自己也自欺欺人,這是孔乙己性格中最可笑,也是最悲哀之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慳番啖氣暖下肚(不屑或不願與人爭吵)

 

4049)普通話說:爾虞我詐(ěr yú wǒ zhà)

解說:

爾虞我詐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

爾:你;虞、詐:欺騙、猜測。意思是你猜疑我,我欺騙你。形容彼此猜疑,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後來延用為成語,意為互相猜疑、互相欺騙,含貶義。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春秋時期,楚國和宋國交戰。楚莊王率軍攻城,宋國英勇抵抗,使楚國久攻不下。

楚莊王征服不了宋國,心裏很不高興。為楚莊王駕車的申叔時對他說:「覆巢之下,定無完卵,楚國強大,宋國弱小,用高壓政策一定會使宋國就範。

我們每佔領宋國一塊土地,就建造房屋,耕作田地,表明我們要長久駐紮下去,宋國定然會屈服的。」

宋國得知楚莊王的打算以後,馬上派華元去見楚軍的主將子反,並且態度異常堅決地說:「我們雖然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殺死孩子充飢,用人骨當柴燒,但我們絕不會屈服,更不會聽命於你們。」

楚國見宋國不可征服,用高壓的辦法適得其反,只會更加激起他們同仇敵愾。

於是便改變了辦法,楚軍後退三十里,兩國和平相處,還簽訂了盟約,保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兩國之間互相信任,互不欺騙。

宋國見楚國改變策略,也隨之用靈活的辦法應付,但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惕。「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後來就演變成「爾虞我詐」的成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光棍佬遇著冇皮柴(想勒索卻遇上窮光蛋)

 

4050)普通話說:打秋風(dǎ qiū fēng)

解說:

借各種名義或關係討取錢財、食物。

現在有些人動輒請人贊助辦事業,伸手要錢,實際上是打秋風。

“打秋風,意謂「因人豐富而抽索之」,故而也叫「打抽豐」,即指假借名義、利用關係向人索取財物或贈與的一種社會現象。

古往今來的打秋風,名目不一,方式繁多。

例如《紅樓夢》第六回中的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以及《儒林外史》第四回「薦亡齋和尚吃官司,打秋風鄉紳遭橫事」裡的范進和張靜齋去高要的行為,都是打秋風的行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白吃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