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56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0/09 09:09:36 網誌分類: 教育
09 Oct

master曾

256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051)普通話說:見雀張羅(jiàn què zhāng luó)

解說:

見雀張羅比喻設圈套誘騙。

出處《紅梨記·踏月》則怕他指山賣磨,見雀張羅,滿口兒如蜜缽,心如逝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落咗你米 

( 白話直譯:把煮你的米下鍋了,引申為“給你設下陷阱”。)

 

(4052)普通話說:下不了台(xià bù le tái)

解說:

下不了台意思是指在人前受窘。

出處1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台。」

出處2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台》:「首縣看'爵相' 下不了臺,硬闖進去跟郭嵩燾打躬作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頂趾鞋

(形容常用語言衝撞對方;令對方下不了台。)

 

(4053)普通話說:臨危不亂(lín wēi bú luàn)

解說:

 臨:面臨;危:危險;亂:慌亂,紊亂。

指面臨危險心情不慌亂,形容人在危機時刻能夠從容面對。

出處1梁實秋《槐園夢憶》:「此次事件端賴季淑臨危不亂,鎮定應付,使我得以倖免於禍災。」

出處2歐陽山《苦鬥》:「胡杏卻顯出那臨危不亂,靈慧矯捷的本領來。」

【成語故事】

謝安隱居東山的時候,有一次和孫綽王羲之等人乘船出海遊玩,海上翻起大風,波濤洶湧,孫綽、王羲之等人嚇得變了臉色,都喊著要立即把船開回去。

謝安卻精神煥發,照常吟唱詩歌。

船老大看見謝安態度從容,悠閒自得,就把船繼續開往大海深處。

不一會兒,風越利越大,浪越捲越高,船裡那些人驚惶失措,亂嚷亂動不肯坐下。

謝安沉著地說:「像這樣子,我們將回不去了。」

聽了這話,大家才各自回到原來的坐位。

從這件事,人們認識到謝安有安定國家的度量和才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生 (形容臨危不亂、不慌不忙。)

 

(4054)普通話說:喝西北風(hē xī běi fēng)
解說:

喝西北風意思是說沒有東西吃。

出處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喝西北風的闡述】

所謂「喝西北風」是北方人能明白的,東南沿海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

因為在中國北方,冬季長刮「西北風」—主要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而冬季常在外活動的人會知道,在肚子裡沒食物的時候,往往會一張嘴便灌進一腔的冷風,其時的感覺只能用「飢寒交迫」可以描摹。

相反要是酒足飯飽之際,那風吹來是沒有多少冷悚感覺的,甚或會有舒暢之感,而要是東南風吹來,那只能是暖風習習,沒有痛切之感,所以常用「喝西北風」來形容生計艱難,飢寒交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冷水打牙

 ( 白話形容:只有白開水充饑,沒半點可吃的東西。)

 

(4055)普通話說:精明能幹(jīng míng néng gàn)

解說:

精明能幹形容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出處1《新唐書·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後,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出處2茅盾《子夜》十:「吳為成的臉方上透露著精明能幹的神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醒爬 / 轉數快 / 話頭醒尾

(意思是醒目 / 機靈 / 精明 / 能幹)

 

(4056)普通話說:空談快意(kōng tán kuài yì

解說:

空談快意是一個成語;快意:使內心感到痛快。

形容信口開河地高談闊論,卻不付諸行動,只是為了口頭痛快。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或者只是空談快意,並不准備真正去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貪口爽

(只是說出好聽的話,但不會實行。)

 

(4057)普通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shí shí wù zhě wèi jùn jié)

解說:

識時務者為俊傑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聰明能幹的人,方可為英雄豪傑。

出處1《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晏子:「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出處2《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儒生俗士,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臥龍與鳳雛故事】

三國時蜀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依靠

叔父諸葛玄過活。

十六歲那年叔父也去世,於是在襄陽城西的隆中置了一點田產,蓋了幾間屋子,一面耕種,一面讀書。

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

這期間他讀了大量經史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獲得了豐富的政治、軍事、歷史等方面的知識。

他又在意研究當時的政治形勢,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見解。

當時,劉備正依附荊州牧劉表。他覺得要成大事,必須有智謀的 人輔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見識的人才。

後來,他聽說司馬徽在襄陽很有名聲,便去拜訪他,並問他對當今天下大勢的看法。

司馬徽說:「平庸的書生文士怎麼會認清天下大勢?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傑出人物。這裡的「臥龍」和「鳳雛」,才是傑出人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襟撈 / 識撈 / 識做人 / 世界仔

(形容懂人情世故 / 識時務者)

 

(4058)普通話說: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解說:

吹毛求疵是成語,意思是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

出處《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或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蛋裡挑骨頭

 

(4059)普通話說:虛張聲勢(xū zhāng shēng shì)

解說:

虛張聲勢指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無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二仔底

(撲克牌當中最小的牌就是兩點,廣州話叫它做「二仔」。不管你表面亮開的牌是多好多大,而底牌祇是「二仔」,那當然太過外強中乾了。因此廣東話把虛張聲勢,或是陡有其表而實力太弱的事物,統叫做「二仔底」)

 

(4060)普通話說:無足輕重(wú zú qīng zhòng)

解說:

無足輕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它並不輕些,有它也並不重些。

比喻無關緊要。

出處馮德英《迎春花》第四章:「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二打六

(指人的身份無足輕重,或技術不夠。「打」有和、共、及、加的意思。「二打六」即「二和六」或「二加六」的意思,二加六合起來是八,不到十,即是不夠「十足」的意思。)

 

(4061)普通話說:一溜煙(yī liú yān )

解說:

 一溜煙是漢語詞彙 比喻人或有生命的東西跑的很快。

溜走,趁人不見走開。

「溜」在“一溜煙” 一詞中作形容詞用。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五十七回:「只見他把靸鞋兒繫好了,把直裰兒整一整,望著婆兒拜個揖,一溜煙去了」。

(靸鞋兒:南京方言,把布鞋後幫踩在腳後跟下。)

(直裰兒:四周鑲邊的袍子,也指和尚、道士所穿的長袍。)

出處1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八回:「那捉他的巡捕見問官和他認得,便一溜煙走了。」

出處2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嚴貢生慌了,自心裡想:這兩件事都是實的,倘若審斷起來,體面上須不好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捲捲行李,一溜煙急走到省城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咁腳(形容走得快好世界)

 

(4062)普通話說:餿主意(sōu zhǔ yì)

解說:

餿主意,就是那些出發點雖好,但卻極不靠譜、特別離奇、還有些搞笑的主意。

出處1華山 《雞毛信》:「這黑狗子餿主意還不少哩。」

出處2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十二章:「你快走吧,別給我出餿主意了!」

出處3宗福先賀國甫 《血,總是熱的》:「誰給你出的餿主意?」

【成語故事】

北宋慶歷年間,四川有一種〔羅江狗〕忠勇無比,有言官就出主意以此狗替代宮中衛士,以減少開支。

南宋時,因為天旱無雨,有大臣奏請皇帝禁止天下宰殺鴨鵝,理由是鴨和鵝都需要水,如果人間存在著大量鴨鵝,老天爺考慮到它們的生存需要就會酌情儘快下雨。

雍正年間,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一位言官出了一個餿主意,強令尼姑還俗,結婚生子;

凡有民女二十未嫁的地方,政府一定要提供速配服務。這些主意都夠「雷人」的,所幸當時朝廷還有幾個明白人,餿主意沒被採用。

雷人:整死的意思。)

當年鴉片戰爭時,清軍統帥奕山守廣州城,害怕英軍的火槍大炮,有高人就給他出餿主意,讓他多準備狗血、豬血,待英軍攻城時,可用此污穢之物禦敵,使其槍炮無效。最後結果,當然是清兵一敗塗地,留下千年笑柄

近來最出名的餿主意,大概莫過於某經濟學家的“廁所論”。

他說 “廉租房應該是沒有廁所的,只有公共廁所,這樣的房子有錢人才不喜歡”。

當然,他是好心,也是為窮人說話,生怕富人把窮人的房子佔了。可這事怎麼看都覺得對窮人不公平,這就好比窮人家閨女為了不受人欺負,最好長得醜一點,如果能瞎一隻眼睛或爛掉一個耳朵,就更為保險

“雷人”的餿主意一出再出,究其根源,無非是出主意的人迂腐不知變通,閉塞不解下情,還缺乏基本常識,雖然都是出於好心。

如果能多到基層走一走,多傾聽群眾呼聲,多瞭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掌握更多的知識、常識,多一點敏銳眼光,大局意識,處世經驗,就會讓我們少說外行話,少出餿主意,多出好點子。

否則,腦子一熱,就輕率獻策,魯莽支招,弄不好就成了“雷人”的餿主意,就要鬧笑話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屎橋

 

(4063)普通話說:溜鬚拍馬(liū xū pāi mǎ)

解說:

溜鬚拍馬比喻討好奉承。拍馬:拍馬屁。

出處:浩然《豔陽天》第128章:「跟在李鄉長的屁股後邊,溜鬚拍馬,可神氣啦。」

【溜鬚拍馬闡述】

 “溜鬚拍馬”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對他人阿諛逢迎,對他人不切實際甚至虛妄地誇大、“讚揚”,以博取對方好感。

很明顯,這是一個貶義詞。

其實,這個詞原是由意思相同的兩個詞所構成—“溜鬚”與“拍馬”。

“溜鬚”與“拍馬”二詞,一個出現於中國中原地區;

一個出現於中國北方遊牧地區,由於“志同道合”,所以“和親”,組成了“一個家庭”。

溜鬚

“溜鬚”源於古代中原。

宋朝寇准有一門生叫丁謂。一次二人共同進餐,寇准的鬍鬚上不小心沾上一個飯粒,丁謂瞧見忙上前將其從寇准的鬍鬚上小心順下並將老師的鬍鬚梳理整齊,極盡奴媚之像,旁人看了大打噴嚏,後來稱丁謂這種行為是“溜鬚”。

《宋史》中另一種說法:

丁謂在宋真宗時即在中央政府的監察、財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他夥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時宰相是寇准,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准之言是聽。

某日,中央政府開辦公會議,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湯污寇准的鬍鬚,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即溜其鬚,寇准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鬚耶?”

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從此對寇准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鬚”的由來。

拍馬

至於“馬”不是用來吹牛的,是用來“拍”的-“拍馬” 。

該詞源於我國北方養馬的遊牧地區。

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誇他的馬好。

一方面是蒙古人對馬鍾愛有加,另一方面馬也是他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誇他的馬就等於是誇他。

下級見到了上司,往往要對上司的馬誇讚幾句,一邊拍著上司的馬背一邊用盡天下最美的詞誇讚這匹馬,什麼「膘肥體壯」,什麼「鬃長毛亮」,什麼「追風趕月」,什麼「踏雪無痕」等等;

總之是要把上司的馬誇成是寶馬良駒。

後來,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

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

很少騎馬的漢人,用自由的想像把「拍馬」逐漸演繹成了「拍馬屁」,就足見是外行了,既不符合邏輯也沒有事實依據。

拍馬」,只能拍馬的腰,或是肚子或是背,如果拍了馬的屁股,就是給馬一個“開路跑”的信號,馬就會向前走了。

馬走了,馬的主人當然也要走了,所以“拍馬屁股”就等於攆上司走,您說,哪一個下級敢拍上司馬的屁股?

「拍馬」到了現在,就是「拍汽車」。

要奉承你的上司,你就在他下車或是上車的時候,拍拍他的車說:「首長的車真棒,流線型乳白色,又有氣派又夠時尚!」他聽了一高興,興許就提你升個一級半級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跟尾狗 / 托大腳 / 擦鞋 / 擦鞋仔

 

(4064)普通話說:吃啞巴虧(chī yǎ bā kuī)

解說:

吃啞巴虧,漢語詞語意思是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出處·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死貓

 

(4065)普通話說:亂彈琴(luàn tán qín)

解說:

亂彈琴是漢語詞彙,比喻胡扯胡鬧

出處曲波林海雪原》12章:「該簡者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你又簡而不詳。本末倒置,批評你還不願意?亂彈琴!」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咪點我/咪老點我

(別給我胡指)

 

(4066)普通話說:萬般無奈(wàn bān wú nài)

解說:

萬般無奈形容極其無奈,沒有辦法。

萬般:極其、非常;無奈:無可奈何、萬不得已

出處1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2回:「耘軒萬般無奈,只得寫'杯水候敘'貼兒,把婁程二位請到家中。」

出處2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那門上似乎萬般無奈地說:好了,好了,替你去跑一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佢收(拿他沒辦法)

 

(4067)普通話說:碰一鼻子灰(pèng yī bí zǐ huī)

解說:

碰一鼻子灰,指想討好而結果落個沒趣。

出處鄧小平《關於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你們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對你們提出的問題不重視,或者對問題見解不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噴一面屁

 

(4068)普通話說:求爺爺,告奶奶(qiú yé yé, gào nǎi nǎi)

解說:

「求爺爺,告奶奶」形容低聲下氣地到處求人輔助。

出處1老舍《文博士》三:「即便探聽到此地有熟人,也不能一會晤就啟齒借錢,不能被人家說出去,文博士到處求爺爺,告奶奶,那才好聽!」

出處2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替你添羞臉,到處求爹爹告奶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又跪又拜/又囈又篩/又泥又篩

 

(4069)普通話說:大手大腳(dà shǒu dà jiǎo)

解說:

大手大腳原指人手大,腳大。

後多用來形容花錢、對財物毫不吝惜;

比喻沒有節制地隨便花費,形容花錢沒有計劃,有多少花多少,甚至借錢超支花用東西不節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裡賠墊了多少東西。」

【成語典故】

大觀園的海棠詩社又結社了,因為有王熙鳳做「監社禦史」,詩社的吃喝問題不愁。

眾人吟詩作賦完畢,襲人穿著單薄的衣衫來叫寶玉,王熙鳳見了忙叫平兒送她棉襖和皮襖。

眾人說王熙鳳大手大腳慣了,出手真大方。

(襲人,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女兒,寶玉房裡四個大丫鬟之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洗腳唔抹腳(過份用錢而不節儉)

 

(4070)普通話說:吃小虧佔大便宜(chī xiǎo kuī zhàn dà biàn yí)

解說:
指暫時覺得吃虧,將來能得到大的好處。

出處張平《抉擇》:「譁眾取寵籠絡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虧佔大便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扮豬食老虎/除笨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