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懷琳
歐懷琳
歐懷琳

是追還是等?

2008/03/15 01:51:31 網誌分類: 不經之談
15 Mar

報上看到加州理工學院的賈斯廷.陳(Justin Chen) 跟他兩名哈佛大學朋友,列出一系列複雜的方程式,比較行路還是繼續等車會快些到目的地,結論是車始終快過人不少,大部份情況都是耐心等比較化算,只有極端情況例外,例如車程只有一公里,巴士卻是一小時一班。

這是說等車了,如果是感情又該如何。剛失去一段感情,是去追回這段感情還是選擇逃避,等待下一段感情?所以莎士比亞老先生說:「逃避 or not 逃避: that is the question.」

在這裡我們先假設兩段感情的效用,新(N)和舊(O)給我們的效用一致,於是我們有

O=N

那麼是追是等就由所花時間(T)決定於是我們有等待(Tw)和追回(Tc)兩個函數。不過呢,選擇追回,你的目標明確,追上去所花的時間應比你等下一段感情來的快。就算你是什麼四大美女,四大俊男,要再找一個匹配的也是要花點時間挑肥揀瘦的。除非你是個被上帝祝福的教徒能夠如馬太福音之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不過我總認為這種人占極少數,在統計上屬可以忽略不計的特例。總之我們普通人應該是Tw –Tc>0。按N和O值一樣消去。

於是我們有

Tw> Tc

周星馳在西遊記裡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就是因為等的太久了,Tw已經趨向無限大,而追回的目標明確,找到這個人所花時間可以計算,以無限大除以可算數,得出來的結果自然是塵世間最痛苦的事了。所以如果你長的不比齊天大聖高明,我想追回是個比較合理的做法。

不過這只是找到那人而已,成就一段感情是要付出的,這裡面包括時間和金錢,為了方便以M代替(M)。假設每段成功的感情,成功指最後可以談婚論嫁所花的M一樣,選擇追回,你在對方身上已經投入一定的M,但這個M因分開而做廢,屬沉沒成本,已經歸零。但是由於你對對方的偏好有一定的瞭解,可以少花點冤枉M。所以Mc少於Mw

於是我們有

Tw +Mw>Tc+Mc

現在回到兩段感情的效用上,之前我們假設兩段感情的效用一致。但是等待和投入對效用有負作用,當然如果你是屬於喜歡等待和投入的人又另當別論,不過這還是特例,不在討論範圍。因為等待的成本比追回高,所以一般來說一段感情失去了,大家都要嘗試著追一下。追不回了再等,等下一段感情。

問題是有些人根本不追,這又做何解釋?這點和追回與等待的成功率應該有關係吧?這裡的成功率是指得到對方的接受。因為一是重新開始,一是由0開始機會上應該是均等的。因為重新開始,對方瞭解你的好處和壞處,省了表現好處的麻煩,剩下的是修改壞處的困難。所以總的來說追回的成本應該較低,但又可能壞處太多,改也難,知難而不追,免的追不回還要等,雙重花費。所以這類人是風險(或成本)規避型,所以選擇知難而退。好處和壞處主觀性太強,不可計算,在這裡按機會均等算,消去,反正每條公式都有個代表誤差項的error term,把這個算進誤差項裡就是了。

不過消去了,這現象就不好解釋了,或者聽過一個故事更可以解釋等待的原因。故事說森林裡有很多寶石,有個人走進這個森林,居然一路走來沒撿起一顆,因為他總認為下一顆會更大更亮,走著走著出了森林一顆也沒撿到。究其原因除了這人特蠢外——你就不能見一顆撿一顆,全往兜裡裝嗎?還有個原因是他對下一顆有期望,期望值大到足以抵消等待的成本(或部分成本)。也就是預期(E)闖的禍,總之對他們來說這條式子應該是

O-Tc+Mc-Ec> N-Tw +Mw-Ew

當然這是建基於O=N的結論。如果O>N以上推論也同樣成立,不同的只是當選擇不追回時E大到足以抵消O的效用。

但是如果N>O,而你又不是長的和齊天大聖不相伯仲,E大到足以抵消等待的成本的話,那你絕對應當等待下一段感情。

但是對兩段感情的效用的對比,我們目前未有足夠的數據支持,或者我們應該請行為經濟學的高手設計一個調查出來,研究一下大家的做法,再請計量經濟學的高手回歸一下。不過在未有這方面的準確數據之前,我們或可求助於古人的經驗——古語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點似乎可以作為支持O>N的推論的證據。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1/02/10

新年好,估计大侠也是要过年的。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1/02/01

{#1004880687oc3.gif}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12/25

圣诞快乐!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9/22

也祝各位老少爷们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虽然下雨,但----

明月时刻在心头,便可愉悦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