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政策副作用可以好得人驚

2018/10/23 04:12:48 網誌分類: 生活
23 Oct
         在一個教育研討會上,「教育2.1」小組召集人、前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梁錦松提出建議,說要改革現行大學教育的收生機制,不以文憑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梁錦松曾任政府高官,他的建議大家比較重視。

          他建議大學取錄學生時,要更多地考慮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和學習經歷,甚至取消大學各科系入學成績排名等等。同場出席的特首林鄭月娥說,雖然原則上同意不應該單以學習成績作為大學取錄標準,但一併考慮學生個人經歷,可能會對基層學生不公。她認為基層學生學習環境惡劣,連一張書桌可能也是奢求,是否可以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其他學習經歷呢?林鄭以自己為例,說如果當年升讀大學時需要體藝經驗,「恐怕像我這樣擅長考試的高材生,也難以進入港大這所最高學府。」雖然特首自稱為「高材生」,沒有中國人的自謙,但她說的話,有一定道理。

          他們的討論,讓我想起曾經出席一場名為「小特首選舉」討論比賽的經歷。話說當年有一個社會服務組織搞了一個「小特首選舉」的活動,參加的中一學生討論時事,一決高下。我是評判之一,其中一組的討論令我印象很深刻。那一節是用英語討論,組內有一名來自一所元朗傳統中學的女生,她用很不純正和不流暢的英語發言,我聽得頗為辛苦。她說粵語也有口音,我猜她是一名新移民,我心想雖然我並不歧視新移民,但以她這樣的英語水平,我問自己真的能夠公正地評分嗎?

          在這名女生發言之後,輪到一名來自一所直資名校的男生發言,該男生的英語非常道地純正,侃侃而談,說得像外國人說母語一樣,極之動聽,給我的感覺相當良好。我一再提醒自己,不可以對學生的出身有歧視,但聽到這樣動聽的英語,又怎能不給這位男生高分呢?

          他們兩人討論了一會,女生很自覺地表示應該留一些時間給其餘的同學發言,她就不再說話,但該男生仍然「咬住不放」,沒有理會女生的建議,繼續大發議論,要在辯論中取勝。由於評分標準不但是辯才,也要求同學要有群體合作精神。該名女生給我的印象大大逆轉,我最後給了該女生較高的分數,男生得分較低。我當時想,如果只看成績,該名新移民的女生,應該可以憑個人努力出人頭地,如果綜合考慮語文水平及課外活動等等因素,直資學校男生會大大佔優。

          回看梁錦松的建議,雖然很理想,但產生的副作用,會進一步扼殺香港基層學生升入良好大學的機會。回歸之初,梁錦松做教統會主席之時,香港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包括母語教學、增加通識科,把中、英、數及通識科列為四科必修主科,也引入了直資學校的制度。這些政策的動機良好,但副作用卻大到你不會相信。大量的名校轉為直資,令到基層學生只能望門興歎,大大減低了他們入讀好學校的機會。而母語教學半途而廢,政府遭到反對就急急作出讓步,讓一百多所最好的學校維持作英文中學,其後成績優良的學生家長都懂得叫仔女選英中,令到中學分成兩級制,入不到英中的band 1尾和band 2頭的中學成績大幅下滑,做不到過往不同成績水平學生融合教育的目標。可以見到,很多改革的動機很好,但由於推得過急、執行不當,就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可惜我沒有時間,不然的話,我會讀一個公共行政博士課程,博士論文的題目會是「政府決策的不可預期後果——香港教育改革個案」,探討一些急速改革執行時的流弊。最後可能會發現:「唔改好過改」,因為很多所謂的教育改革副作用湧現,對基層學生而言,殊不公平。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