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59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0/25 15:00:26 網誌分類: 教育
25 Oct

master曾

259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111)普通話說:成群結夥(chéng qún jié huǒ)

解說:

成群結夥:眾多人物聚集在一起。亦作「成群結隊」 。

出處1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料著安老爺家辦過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範,便成群結夥而來,想要下手。」

出處2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四回:「在下的和光同塵,成群結夥,他就有什麼不好,狐兔相為,怎能吹到主人耳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吹雞

(傳統的「吹雞」,在運動場上見得多,這個詞的意義演化到今天,已成為潮語。)

例如:
1浩南哥吹雞,唔知有咩急事!

2

 A:幾時約埋班舊同學出嚟聚下舊啊?

 B:我幾時都得,等你吹雞啫。

「吹雞」變成潮語最先是由黑社會用語開始的,如上面的第一句,

此後逐漸應用在日常對話中,指一個有號召力的人召集其他人參加某個活動。

另外,也留意A與B對話中出現的兩個「」幾時的分別;

前者作疑問副詞於疑問句;

後者作時間副詞於肯定句。

 

(4112)普通話說:內奸(nèi jiān)

解說:

 暗藏在內部做破壞活動的人

1.     亦作「內姦」。暗藏在內部進行破壞活動的敵對分子。

出處1《宋史·李綱傳上》:「攘除外患,使中國之勢尊;誅鋤內姦,使君子之道長。」

出處2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一:「陶阿毛急了,事不宜遲,再不逃走,給湯阿英 她們抓住,查問起來,他醜惡的內奸面目可能要暴露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二五仔

(原是中國清代秘密會社的切口,意指告密者、叛徒、出賣組織的內奸和專門在人後說是非的人。) 
例如:

佢唔惜賣友求榮做二五仔,真可惡。

2二五仔可恥,我一定唔做。

 【熟語來源】: 
二、五是兩個數位,中國人喜歡用數字的「積」隱藏原來要說的數字;例如二八佳人,二八的積是十六,指十六歲的少女。

二五得一十,莫非暗示十?

不是,這裏的二五是暗示兩數的總和—七。

【成語故事】 
故事須從火燒少林寺說起: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關係,派兵前往剿滅。

但需要有少林寺內奸裏應,卒之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

姓馬的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山門,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

秘密會社中人不恥其所為,日後便稱那些告密者、叛徒為二五仔,即排第七的馬寧兒了。 

 

(4113)普通話說:愚昧無知(yú mèi wú zhī)

解說:

形容又愚笨又沒有知識。

出處秦牧《天壇幻想錄》:「想到這些,不禁令人憬然於天下本無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騙或者愚昧無知的代名詞而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B

(除了傳統的「傻」、 「蠢」、 「戇」,還可用「低B」形容人笨或者智力低下。)
例如:

1你咁大個人就唔好玩埋曬啲咁「低B」嘅IQ題啦。

2唔好以為佢乜都知,其實佢好「低B」。

被形容「低B」的既可是人,也可是物,

如第一句,是「不需動腦」之意。

例如「食埋曬咁多油炸嘢」(不應該吃)、

「睇埋曬啲僆模寫真」(不應該看)。

 

(4114)普通話說:碩果僅存(shuò guǒ jǐn cún)

解說:

碩果僅存指大的樹上唯一留存下來的大果子。比喻由於時間的推移;留存下來僅存的人或事物。

出處清·侯方域《彭容園文序》:「今則曾未須臾;而生死聚散;升沉顯晦之變不可勝窮;而彭子獲以碩果獨存;豈非天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千零一件

一千零一件即祗有一件,一千是「虛數」而已。

這是詼諧的說法,隱藏了「一」的少量。 
例如:

1我祗有一千零一件西裝,請小心穿著。

2來來去去,我祗有一千零一件句說話,我相信你。 
【熟語來源】: 
二三十年前粵語片反映貧窮的社會,那時打工仔出場面要穿整套西服,可是銀紙有限,祗能買一套。

朋友問起,打工仔充撐場面,說有「十一件」,內藏「實一件」之意。「十一件」便成為一件的潛台詞。 
既然誇張了,大家又接受這種誇張,於是進展成「一千零一件」;

為什麼不是「一百零一」、或「一萬零一」?

可能有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之故,說順口了,便採用「一千零一」代表「一」。 

 

(4115)普通話說:十有八九(shí yǒu bā jiǔ

解說:

十有八九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出處唐·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依撈七

「依」是數目二的轉音;「撈」是夾埋、加起來的意思。

二加七是九,那麼又是什麼意思呢?

是九成九的意思,一定得的意思,必定得的意思。 
例如:

1依撈七都去到咁盡,實無輸嘅。

2咪咁老定,依撈七都要買保險。 
【熟語來源】: 
農村社會過農曆年開賭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間接觸賭具,以麻將、天九牌為主。

天九牌有種玩法叫「合十」,每人取兩隻牌,看看相加起來的點數有多少而定輸贏。 
都以十進位為基礎,本應兩牌總和是十最大,但中國傳統不喜「盡數」,十反而最少,謂之「合十」。

最大是九數。

也暗合「至尊」是九數的道理。

如果先取一牌是兩點(地牌),另一牌最好撈(夾)什麼?

當然是七點(有紅七點及平頭七點兩種牌),九點便勝,故此「二夾七」是有必然勝、必然、一定得的意思了。 

 

(4116)普通話說:舌撟不下(shé jiǎo bù xià)

解說:

舌撟不下:漢語詞彙;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

出處《史記 · 扁鵲蒼公列傳》:「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O
(莫名其妙、愕然、驚訝而無奈等表情,都可以用“O嘴”來形容。)
例如:

1小明上課不聽書,老師叫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佢他呆在那兒O曬嘴一句也答不上。
2一向斯文嘅嘉欣突然講粗口,在場嘅人都即時O嘴。
解釋:「O曬嘴」生動象形地描繪了「擘大口得個窿」的表情,與網路上的流行符號“囧”([gwing2]音“炯”)異曲同工。

O曬嘴,即完全地O嘴,嘴唇張大得完全呈英文字母「O」字形。

 

(4117)普通話說:人生面不熟(rén shēng miàn bù shú)

解說:

人生面不熟意思是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識。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孩子見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裡雖也歡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麼,有些不妥貼,還想要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唔識七

(在於「唔識」兩個字,有互不認識、互不相干、絕無關係的意思。 )
例如:

1阿女,你同佢三唔識七,無謂傾咁耐偈喇。

2唔好白撞,我同你三唔識七,行開! 
【熟語來源】: 
「合十」的天九牌玩法,最大是兩牌之和是九點,最細、必輸是十點,又叫「密十」。

故此,取了第一章牌後最怕來一章加成密十的牌。

例如:先來一章「三點」,再來的一定不要「七點」。

持牌人此時便喊出願望,「三唔識七」呀!

廣東人「唔識」兩字常用,又喜把賭博上用語添加上去,以增加語言色彩。 

 

(4118)普通話說:一籌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

解說:

 一籌莫展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遇事拿不出一點辦法,沒有任何進展。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1《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出處2明·於謙《覆教習功臣孫疏》:「當有事之際,輒欲委以機務,莫不張皇失措,一籌莫展。」

【成語故事】

蔡幼學(1154-1217),18歲時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卒謐文懿,病逝京都,歸葬永嘉洋嶴山。

據《宋史·蔡幼學傳》記載,蔡幼學,字行之,南宋溫州里安人,自幼刻苦學習,曾拜當時名士張傅良為師。

據說他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才學和文章都在他的老師之上。宋光宗時,曾任校書郎。

後來,宋光宗去世,宋寧宗即位。宋寧宗即位之初,下一道詔書徵求群臣的意見。蔡幼學上了一道奏章說:「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一要恭親,對父母長輩孝順;二要重賢,任用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三要愛民,對天下百姓要寬厚仁愛。而要做到這三件事,首先得從搞好教育入手。」但是,近些年來,有那麼一些人到處造謠誣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觸不到大多數有抱負的臣子。朝廷裡有才學的大臣雖然不少,但真正有實際作用的辦法卻沒有拿出來。

即「多士盈庭而一籌莫吐。陛下,如果再不重視教育,鼓勵講學,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後果將不堪設想。望陛下三思。」

人們根據以上故事把「一籌不吐」引申成「一籌莫展」這個成語,比喻束手無策,無法可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戙都冇()(戙粵音:洞)

戙就是疊起的物件,這裏的一戙指疊起的天九牌,通常是兩隻牌疊起成一戙。

按照天九牌玩法之一「扭天九幹(乾)」的原則,要把對手的牌全部清除、吃了才完成最後勝利,所謂「扭到人一戙都冇」,引申成使人一籌莫展,什麼辦法都沒有。 
例如:你條橋真絕,使到佢一戙都冇,不過,做人須留餘地,何必使人一戙都冇呢? 
【熟語來源】: 
天九牌玩法有數種,“扭天九幹”是分派了牌之後,交替出牌,牌大、點大者勝。各取其勝的成新的一戙,第二回合再出牌鬥大,要把一方的牌全部吃掉才完成,所謂「扭乾」了,即對手一戙都冇。 
另外,天九的玩法是鬥最後一隻牌的牌格或點數的,但先要有最少一次的「勝利」才能合資格參加最後一章的決鬥,如果一戙都冇,即一次勝利也沒有,則輸定了。

故此,一戙都冇可形容沒有辦法,沒有出路。 

 

(4119)普通話說:土包子(tǔ bāo zi)

1.     解說:

指土生土長、沒見過世面的人(含譏諷意)。

沒見過世面的人,如果是說別人,有輕蔑意;如果是說自己,有自謙意思。

出處1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一:「他想頭一回到大都市,不要給人家笑話自己是土包子,叫人看不起。」

孫犁2《風雲初記》十四:「我們這些土包子們,只知道懵著頭動員群眾,動員武裝,見不到檔也得不到指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阿燦

阿燦是一個名字,出自無線電視翡翠劇場之《網中人》,他是從中國大陸逃來香港的非法移民—土包子,但卻愛充時髦。

一般用作稱呼當時既自卑又自大的中國非法移民。

現在引申到外來的土包子。例如港燦—在大陸的港人反成了土包子;加燦—在香港、大陸的加拿大回流移民土包子。 
例如:

1唔好以為佢係阿燦,佢已經發咗達,變咗富商喇。

2笑人地阿燦,自己先係港燦!正老土!

 【熟語來源】: 
阿燦是《網中人》裏的一個配角,從大陸偷渡來港,他生長的地方與香港不同,價值觀念大異,重新在香港生活遇到很多衝擊,使這個典型角色充滿了喜劇感。

啟發這個典型的構思,是一位當時考進編劇組的大陸新移民黃榮燦,編審王晶和馮志強巧妙地從中提取精華,塑造出一個家喻戶曉、更成為香港典型人物的角色。 

 

(4120)普通話說:擺烏龍(bǎi wū lóng)

解說:

擺烏龍源於廣東的一個民間傳說:

久旱之時,人們祈求青龍降下甘露,以滋潤萬物,誰知,青龍未至,烏龍現身,反而給人們帶來了災難。

「擺烏龍」引用到足球賽場上,指本方球員誤打誤撞,將球弄入自家大門,不僅不得分,反而失分,這與民間傳說的主旨十分吻合。

那麼「烏龍」究竟是何意思?

出處晉陶潛《搜神記》有載:「傳說晉時會稽張然養狗名烏龍,有奴與張然之妻私通,欲殺張然,烏龍傷奴以救主。」

後人由此以「烏龍」為狗的代稱。

1唐代白居易有詩:「烏龍臥不驚,青鳥飛相逐。」

2李商隱也有詩:「遙知小閣還斜照,羨殺烏龍臥錦茵。」皆屬此意。

但忠誠事主的「烏龍」到頭來居然變成足球賽事中最為人所不齒的自進球的代稱,實在是一代名犬的悲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蝦碌(做錯了,擺了烏龍。
例如:

1佢真係冇鬼用,次次做嘢都蝦碌。

2弊,今次曬啲照片蝦碌咗,點交差? 

【熟語來源】: 
話說無線電視早年有一早晨節目《清晨雅集》,其中有烹飪環節。

有次主持人準備教煮蝦碌,材料也準備好了,但蝦碌卻沒有煮成,據說是因為停電,不過搞錯了什麼現在已不可考,結果是令到主持人十分尷尬,工作人員則哄堂大笑。

擺下這個烏龍之後,電視台凡是搞錯了或擺烏龍,都說蝦碌咗,蝦碌由名詞變成動詞。

 

(4121)普通話說:買單和結賬(mǎi dān hé jié zhàng)

解說:

買單和結賬有甚麼區別?

結賬和算賬都是比較老舊的說法,「算賬」一詞是最早啟用的付款暗示語,但是由於語言文字的演化,算賬給人的第一印像是負面的,比如「」秋後算賬,讓人聽來不自在。

「結賬」較「算賬」更為親和,也是現下比較多應用的付款暗示語,它最初並非用於服務性行業,而是用在商賈的貨物貿易商,由於批量交易,形成大量的貨款累計,因此,固定期限需做一次賬款的結算,故而沿用至今的商業領域,並衍生入更廣的民生服務性領域,其語義上仍然帶有「經過一定時間期間後進行總結算」的意思。

比如,酒店退房,或租賃結束時結算賬款更多的是用「結賬」一詞。
至於「買單」和「埋單」則是源於近代的港澳地區,後由於該地區商業文化的崛起,故而北上影響到其他地區,成為今日的流行付款暗示語,由於這兩個字本身是由粵語語係發音而來,並沒有確切的文字同音的聯繫,因而兩個詞為同一語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埋單

結賬、算賬,廣東話也有俗解成死亡、完結的意思

現在大陸、台灣等地方漸受香港語言影響,亦以「埋單」表示結賬。但用錯了字,以為是「買單」,殊不知「埋」字是廣府話的神髓。 
例如:

1夥計,埋單。

2先生,多謝你一百文,但嗰位小姐已幫你埋咗單。 
【熟語來源】: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上空戰雲正濃,香港加收「」飲食稅百分之五,以備戰爭之用。

在此之前,香港沒有這稅項,也不需要證明食肆的收入,一旦徵稅,食肆採取記賬制度,顧客拿了單據到櫃面結賬,並納稅款,食肆集中單據,以待稅務人員查核。

這便改變了過去「叫數」收款的方式了。

日治時期,食肆亦要繳稅,重光後,初期亦須納飲食稅,一紙單據還是少不了。

戰後,取消了飲食稅,但「埋單」之語保留下來。

「埋」字在廣東話中有:聚集、結集、加起來的意思。

例如埋藥,即集合幾種藥材。 

 

(4122)普通話說:風捲殘雲(fēng juǎn cán yún)

解說:

風捲殘雲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為大風將殘存的雲朵捲走,比喻把殘存的東西一掃而光,也比喻一下子消滅得乾乾淨淨。

也可用來形容貪吃,一下子把食物吃完。

出處1唐·戎昱《霽雪》:「風捲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出處2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自從把家私分開了,好似那湯潑瑞雪,風捲殘雲,都使的光光蕩蕩了。」

出處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又叫了一盤炒麵,他也就不客氣,風捲殘雲的喫起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洗太平地(清理、掃蕩。)

洗太平地」是甚麼意思?

原來與香港的19世紀疫症有關:
話說香港在19世紀末發生咗一場鼠疫,死咗好多人。

政府發現好多死者同受感染者係住在太平山街一帶嘅華人,由於佢哋住嘅環境非常擠逼同污糟,搞到個度有好多老鼠,亦成為鼠疫瘟床。

為應付疫情,政府派人在呢個區清洗街道同房屋同埋進行消毒,仲將部分房屋夷為平地,之後有人就將呢次清洗消毒行動叫「洗太平地」。後嚟,香港人就鍾意以「洗太平地」嚟形容掃蕩罪惡黃賭毒嘅行動。
例如:

1快走,今日下晝員警嚟洗太平地,風聲緊喇。

2呢度亂曬大籠,應該洗一次太平地喇。 

 

(4123)普通話說: 便宜無好貨(biàn yí wú hǎo huò)

解說:

價格低廉就沒有質量好的東西。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豆泥

香港人用作形容品質差的形容詞「豆泥」,原來「真身」是糕點的餡料。

餡料與差品質為何扯上關係?

話說,以前南方人整餅,好多時都會將啲餡放入去,其中以蓮子製成嘅餡最高級,叫「蓮蓉」;

以紅豆製成嘅餡叫「豆沙」;

最平嘅就係以黃豆嘅餡。

由於北方糕點有棗肉做嘅「棗泥」比較高檔,於是就有人借「泥」呢個字套用落黃豆嘅餡,美其名「豆泥」。

不過,下欄嘢始終係下欄嘢,「豆泥」好快就俾人用嚟形容平嘢,質量差。

 

(4124)普通話說:魂飛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解說:

形容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西遊記》第四十一回:「可憐氣塞胸堂喉舌冷,魂飛魄散喪殘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魂唔見七魄 / 面青口唇白 /

 

(4125)普通話說:怙惡不悛(hù è bù quān)

解說:

怙惡不悛,漢語成語;

怙:依靠,依仗,也有父親之意;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亦作「諱惡不悛」、「怙惡不改」。

出處《左傳 ·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怙:粵音:

悛:粵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買板唔知訂 (板:指棺材)

(指對方犯錯也不知悔改,寓意對方可能得到懲罰。)

 

(4126)普通話說:貨真價實(huò zhēn jià shí)

解說:

貨真價實是一個成語結,意思是貨物質地優良,價錢公道。

原是舊時商業用語,用以招徠生意。

引申為事物實實在在,一點不假。

出處1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一個漂亮的和尚在如雨而下的甘蔗梢頭中,從戲臺逃下,也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失敗的英雄。」

出處2茅盾子夜》十六:「他們兩個局外人倒覺得周仲偉那哈哈的笑聲就有幾分像是哭,然而在周仲偉卻是貨真價實的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郇嘢(粵音筍

(上佳、絕對優質之意。 
例如:

1呢批貨係郇嘢,唔好走雞。

2呢個正一係郇盤,千載難逢。 
【熟語來源】: 
唐代韋陟襲封郇國公,喜歡吃,窮奢於找美味食物,有「郇公廚」的美號。

「郇」由此變成了美、好的形容詞。

故此有「」郇嘢“”之說。

但是,郇字比較僻,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不識這字,於是寫了別字「筍」取其同音。「郇國公之郇」便被遺忘了。 

 

4127)普通話說:沊(dàn)

解說:

沊字在《新華字典》中的意思解釋和說明:

〕水聲。

,也寫作

[方言]小坑,水坑,水塘 [pool]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丼(跌在水中產生的聲音,俗用“dam一聲 
例如:嘩,佢真係靚到丼一聲! 
【熟語來源】:

北宋丁度撰《集韻》說字是投物井中聲,讀音都感切上聲,感韻。(來自香港電台) 
注:""亦可寫作 

 

4128)普通話說: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解說:

不自量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

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說自不量力。量:估量。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為首者前致辭曰: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於上國,致辱下討。」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倖名列上等,並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談文。」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新絲蘿蔔皮

(本是低下的身分,居然充撐成高貴的身分,是諷刺暴發戶或不知量力的人的一句話。) 
例如:

1睇你乜嘢新絲蘿蔔皮,居然學人品嚐法國紅酒?

2真自不量力,自知新絲蘿蔔皮,無謂充闊喇! 
【熟語來源】: 
「蘿蔔皮」三字,不是常吃到的蘿蔔及它的皮,而是一種老羊皮,用來做皮草的老羊皮。

這種羊皮的毛質長,色白是上等貨,因為它像切得細的蘿蔔絲,故此以形象為名。 
這是名貴皮草,一旦穿在沒有品味、或行為語言不配套的人身上,馬上覺得錯配了。

如是暴發戶穿上貴格調的新絲蘿蔔皮草,更覺核突了。 

 

4129)普通話說:美人計(měi rén jì

解說:

三十六計之一,用美人引誘別人上當。

出處1: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6回:「這些美人計,如何有用!」

出處2丁寅生《孔子演義》第75回:「野人聞言不信,以為大王乃英明之主,雄長東南,霸業方成,豈有識不破仇人所獻的美人計,甘受蠱惑之理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黃腳雞

(用美人計設陷阱坑人,亦要脅勒索金錢財物。 
例如:而家重有歹徒捉黃腳雞,真可恨。 

【熟語來源】: 
舊時農村多養母雞,少養生雞(雞公)。

可是很多慶典都要用生雞的,怎樣去分辨好呢?

農民於是用引誘法,在一群雞中撒米,生雞多不去搶米,而選母雞交配,此時,農夫可以一手擒拿。

生雞的足深黃色,有別於母雞及閹雞,故農夫留意黃腳的下手,萬無一失。

捉黃腳雞即按照捉雞經驗轉化成暗喻桃色陷阱了。 

 

4130)普通話說:狗仗人勢(gǒu zhàng rén shì)

解說:

狗仗人勢是成語,仗:倚仗;仗恃。

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出處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出:「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馬屎憑官勢

(狐假虎威)
例如:睇呢個跟班,馬屎憑官勢,面口多難睇! 
【熟語來源】: 
原句是腳踏馬屎憑官勢,古時官員乘馬,隨從跟後,踏著官員馬匹遺糞,卻依仗官威欺壓百姓。

可能七字一句太長,縮短成五字,可是日漸失去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