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60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0/27 21:48:07 網誌分類: 教育
27 Oct

master曾

 

260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131)普通話說:小黠大癡(xiǎo xiá dà chī

解說:

小黠大癡:好弄小聰明而實際上很愚笨。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河南令韓愈在正月最後一天群眾「送窮」的祭日,寫《送窮文》要把窮鬼送走。

他所謂的「窮鬼」為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這五鬼立即反駁「予知我名,凡我所為,驅我令去,小黠大癡。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出處1《宋史·陳良翰傳》:「思退庸狡,小黠大癡,將誤國。」 

出處2唐·韓愈《送窮文》 :「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戇居

(意思是蠢、笨、但有時感到可愛。戇本身就是愚,天真。 )
例如:

1佢份人戇居,但靠得住,信得過。

2懵閉閉,人心當狗肺;戇居居,廁所當茶居。 
【熟語來源】:

如果把「居」字寫成「車」字便有得解了。

「笨車」是古代沒有裝飾的車、或粗笨的車,由瘦牛拉的。

笨車轉成「戇車」,再同音成「居」,都解笨拙,沒有其他的意思。因「居」字廣東話音近粗口,易變成粗語;

不知者以為「戇居」是粗口的變音,曾經要求講者道歉,實不識「戇居」之淵源。 

 

(4132)普通話說:擋箭牌(dǎng jiàn pái)

解說:

擋箭牌是古代防禦武器中可以抵擋刀箭用的盾牌;

比喻推掉事情的藉口或可替人掩護的東西。

出處1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這豈不是把我們韓國拿來做列國的擋箭牌嗎?」
出處2魯迅《花邊文學·論重譯》:「待到將來各種名作有了直接譯本,則重譯本便是應該淘汰的時候,然而必須那譯本比舊譯本好,不能但以‘直接翻譯’當作護身的擋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較飛

(做白老鼠,拿作試驗。 )
例如:你嗰個朋友將你較飛,打頭陣,做擋箭牌;佢咁做,即係較飛啫,諗個周詳之法啦。 
熟語來源:

「飛」是什麼意思?

「飛」不是飛行,是子彈。

舊時叫一粒子彈做「一飛」,較飛就是練靶。

練靶便是靠撞,有試驗的意味。 

 

(4133)普通話說: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解說:

不可一世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一世:一個時代的人。可:讚許,認可。

出處1:錢寧《聖人》第20章:「為父的季平子,生前驕橫跋扈,生下的兒子。」

出處2盧鳴布魯塞爾大廣場》:「在這裡,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歷史名人畫像濟濟一堂,有比利時的著名君主,有統治過布魯塞爾的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君主的畫像,拿破崙的畫像依然是那麼不可一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巴巴閉

(有褒義與貶義兩種解釋。褒義有顯赫、光彩、成就輝煌,有很厲害的意思;貶義有囂張不可一世,橫蠻無理之意,又有很嘈吵的意思。)因為囂張及逞強時必定提高了聲調,故有「嘈喧巴閉」這樣一句俚語。 
例如:

1你今次考咗九個A,認真巴閉!

2唔使咁巴閉,有麝自然香。

3靜一靜好唔好?嘈喧巴閉好煩! 
【熟語來源】: 
中文詞語裏沒有巴閉,「巴」與「閉」合起來使用亦令人費解,其實這個詞語是音譯過來的外來語詞。

早於於唐宋時已有外地商人到中國經商,沿海地區外地商人雲集,他們的語言便在中國流行起來。 
當其時,以中東、印度半島的商人最常到達廣東沿海,他們在語言溝通上的確有點困難,正所謂「雞同鴨講」,做起生意來有時產生了誤會,尤其在金錢上的爭拗引來的嘈吵在所不免。

有爭吵便會提高聲浪,而外商經常又叫「BAPRE」、「BAPRE」,是呼天、我的天的意思。

沿海居民不知這兩個聲音是什麼意思,觀察外商的身體語言、聲態,看他們很煩躁的樣子,又有囂張之態,於是便以這兩個音合成為一個廣州話獨有的詞語「巴閉」了。

一個詞語的連用,視乎配合當時的實際環境,褒與貶在乎上下文的意思,不必定性。 

 

(4134)普通話說:棒棒軍(bàng bàng jūn)

解說:

重慶以長江沿岸的貿易為基礎發展起來,長期依賴人力搬運貨物,當地居民稱搬運工為「棒棒軍」。但現在「棒棒軍」正在消失。 

 

【棒棒軍淵源】

牛丹成靠肩挑背扛的方式,沿著這裡陡峭的山坡運送貨物上山、下山已有35年時間。

他知道去長江沿岸的碼頭要走多少個台階。他經常以搬運工的身份在那些碼頭攬活。

他說,朝天門港口的八號碼頭有128個臺階。他剛剛從那些臺階上來,為一艘遊輪送了90磅(約合41公斤)的烤鴨。

62歲的牛丹成可能屬於最後一代流動搬運工,又叫「棒棒」。

他們已經成了重慶這座城市的象徵。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重慶依著高聳的山巒而建,嘉陵江在這裡匯入磅礴的長江。

這裡的街頭一度滿是「棒棒軍」的身影。

「棒棒軍」是當地居民對這些搬運工的稱呼。

現在,他們正在消失。

「下一代肯定不會扛了」;牛丹成一邊說一邊輕輕拍了拍他那根結實的竹扁擔。

這種扁擔又叫「棒子」,這些搬運工流傳甚廣的綽號就來源於它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咕哩

(苦力,以勞力換取酬勞的人。)

因為當年一般人看不起苦力,因此使用「咕哩」一詞往往帶有貶義。 
例如:

1媽媽說:阿仔,你唔畀心機讀書,將來實做咕哩!

2請幾個咕哩過嚟抬走雜物。咕哩呢一行已日漸式微,現在好少用人力擔抬嘞。 
【熟語來源】: 
英語中有Coolie一字,解作苦力。

Coolie有兩個來源:其一來自Kholees或Kolis,即印度人稱印度半島北部身分卑賤的拉其普特人的用語;其二來自Kuli,是南部泰米爾語,是薪金的意思;

同一字在土耳其語解作「奴隸」。

那些解釋申延到出賣體力、勞力謀生的人,按照百年前的社會階級分野,是低下的勞動階層。 
究竟是Coolie先出現還是苦力先?

是英文對苦力的音譯,還是粵語對Coolie的音譯?

這問題一時難有定論。

從機械大量代替人力後,「咕哩」這一行已式微了。 

 

(4135)普通話說:吃肥丟瘦chī féi diū shòu

解說: 吃肥丟瘦比喻專做佔便宜的事。

比喻專做佔便宜的事。

出處向春《煤城激浪》:「你背著我吃肥丟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波羅雞

(這是歇後語,答案是:靠黐。佔人便宜,揩人油水的意思。) 
例如:

1你份人太過分嘞,成日做波羅雞,一味靠黐,以後實會失盡朋友。

2你這個波羅雞,再冇人上當喇,冇人願意常遭人揩油架。 
「熟語來源」: 
廣州有一廟名波羅廟,廟前就是廟會的地方,各處村民乘人流多來此販貨。

這廟前有「紙雞」賣,紙雞用漿糊黏貼竹枝、草紙、雞毛而成,手工甚好,但一眼看出是黏貼手工。

人們無以名之,便稱之謂「波羅雞」。久而成歇後語,諷刺靠佔便宜的人。 

 

(4136)普通話說:氣不忿(qì bú fèn)

解說: 

氣不忿是方言。意思是不甘心;不情願。心中不服氣。

出處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沒的趙姨奶奶聽了,又氣不忿,又說太便宜了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服燒埋(俗音,說成唔服燒賣

乍聽以為是茶樓吃的點心燒賣。

其實應是「燒埋」。意思是不服,不順氣、不忿氣的意思。 
例如:

1佢哋有隊形,合作佳,唔到你唔服「燒埋」嘅。

2法官咁既判辭缺乏理據,我真係唔服「燒埋」。

 【熟語來源】: 
話說前清大小衙門驗屍是沒有專業的法醫官主理的。

謀殺案、自殺案、意外死亡都需要驗屍證明死因,官府派了熟手的仵作負責,多憑經驗判斷。

有時,死者親屬對驗屍報告不服,認為不符合實情,又不服官員的判決,將屍首保留,不加處理,即不加焚燒或埋葬,等候再次驗屍,就是不服燒埋。由此強調「不服」、 「不忿」之意。 

 

(4137)普通話說:大大咧咧(dà dà liē liē

解說:

大大咧咧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忽見由南往北來了數十頭牛,大大咧咧地趕著牛,牛上騎著三個小孩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三點/傻更更

(多數指年紀輕的少女,大癲大肺、性格大情大性。) 
例如:

1呢個女仔正一「十三點」,唔好追求佢。

2「十三點」嘅人爽快,比奸猾嘅人易相處。

 【熟語來源】: 
這是從上海傳來南方的俗語。

國際時間不分上午、下午,下午一點便是十三點,但是一般時鐘祗分十二度,沒有十三度的,有些鬧鐘,凡正點便響,按道理最多只有十二響,而不會有十三響的,故「十三點」初時指亂敲鐘,時鐘亂敲報錯時,一定有「內部錯亂」了。 
引申形容人,則是傻傻地,不正常。

香港人又用「喪」字形容,有悲傷過度失常之態。

又有用「short」,取電流短路之意,形容腦部的交流短了路,搭錯線,變得亂籠。 
又有一說,「傻」字的筆劃是十三筆,所以用十三點代表「傻」。 

 

(4138)普通話說:和稀泥(hé xī ní)

解說:

「和稀泥」比喻調和紛爭,多指無原則地調和折中。

北方話裡的「和稀泥」,意思可能與上海話裡的「」搗糨糊比較類似;可是「和稀泥」只可形容緩解一時紛爭,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有時或可適得其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西南二伯父

(比喻做事馬馬虎虎的態度。 )
例如:

1佢成個西南二伯父咁樣,做事得過且過,跟隨佢做嘢要小心啲至得。2咪成個西南二伯父咁啦,好乞人憎啊。 
【熟語來源】: 
西南不是指「方向」而是「地方名」,在三水縣之東,乘車由廣州至三水,會路經西南這地方。

伯父的「父」讀成苦(上聲),粵人習慣稱呼上了年紀的男人伯父,現在伯父含有古肅、古板之意。

西南地區有一位排行第二的老者,受人託管照顧世侄,提點一下,提攜出身。

怎料二伯父縱容世侄、任其自己發展,事事「和稀泥」,令世侄不能成才,不過,這傳說是否真確未可稽考。 

 

(4139)普通話說:千真萬確(qiān zhēn wàn què)

解說:

千真萬確是一個成語,形容情況非常真實。

出處1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 匡超人大驚道:哪有此事!我昨日午間才會著他,怎麼就拿了?」景蘭江道:千真萬確的事。

出處2《精忠嶽傳》第十四回:「千真萬確,朝廷已差官往前去征剿了。」

出處3茅盾《子夜》四:「我是從何營長的小公館裡得來的。營長的姨太太已經避到縣裡去了。還是僱的王麻子的船,千真萬確!」

【詞語辨析】

與「無可置疑」的區別在於,「無可置疑」是表明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而「千真萬確」則強調的是「真實性」。

與「不容置疑」的區別在於,「不容置疑」是指不允許有什麼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使問阿桂

(形容千真萬確,一定如此。) 
例如:

1呢單嘢呢,唔使問阿桂,一定係佢嘅勾當。

2唔使問阿桂,一字咁簡單,重使查咩?

 【熟語來源】: 
首先誰人是阿桂?

確有其人,姓李名世桂,光緒年間,任廣州五仙門左哨千總(武官)。李世桂借守城之便,經常以誣告出入口商人為盜,恐嚇勒索,大發其財。

再用嘿嘿得來的錢收買上司,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官至守城參將後,更加大膽,包娼庇賭無惡不作。 
光緒二十八年清廷准許開賭納餉,李世桂暗中投得惠泰公司接開「闈姓」(古代賭法,以當科高中士子的姓氏為下注賭博方法,買中高中士子的姓氏便贏)。

這種賭法最易作弊,李世桂買通主考官,把最多人投注的熱門除掉,選大冷門的姓入榜。

人民知道李世桂傷天害理,罔顧士子一生苦讀,無不憎之恨之。 
光緒三十一年,兩廣總督岑春萱整肅官場,拘捕李世桂歸案,一時大快人心。

當時盲人歌者把此事用粵語傳唱,曲名「問阿桂」。

歌詞中有一句:「唔使問阿桂,阿桂如今實在慘淒!」

於是,「唔使問阿桂」便成常用語,最早有怪責意思,凡壞事被抖出都說「唔使問阿桂」,後來推延到其他事上都這樣唱。 

 

(4140)普通話說:支離疏(zhī lí shū)

解說:

支離疏的形象,恰似一副寫意化的太極圖,看似簡單簡易,內涵高尚深遠。亦省作「支離」。

這是《莊子》寓言中一位肢體畸形,於世無補,而坐受賑濟的人。

從字義上來看,「支離」隱含形體不全的意思,「疏」隱含泯滅其智。

支離疏,出自《莊子‧人間世》。莊子通過一個叫「支離疏」的人物,介紹了解脫形體,超脫物外的道術

道家把解脫形體,不死不生的境界,稱之為「帝之懸解」,「返璞歸真」,是修行的終極目的。

因為是道家的核心秘密,再加上不當使用會淪為邪術,所以《莊子》裡把這個方法寫的很隱晦,只供有心人有德者參悟。

原文:

【支離疏者,】譯:支離疏,

【頤隱於臍,】譯:意隱臍下,

【肩高於頂,】譯:脖子龜縮,

會撮指天,】譯:頭皮緊繃聚頂,

【五管在上,】譯:五官朝天,

【兩髀為脇。】譯:雙盤打坐。

【挫針治繲,】譯:吸氣如針線,無孔不入,

【足以餬口;】譯:則舌下生津,足以糊口。

鼓筴播精,】譯:呼氣如播米,去粗存真,

【足以食十人。】譯:則大丹煉成,足以修真。

【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於其間;】譯:炁升,則雙臂上舉;

【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譯:液降,則無意無功;

【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十束薪。】譯:丹如粟米,丹火煉就。

【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譯:支離其形,成太極,

【又況支離其德者乎!】譯:支離其德,化無窮。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笳喇蘇

普通人,平凡得很的人,有些微貶義。 
例如:

1佢係笳喇蘇嚟㗎,唔好太看重佢。

2嗰個係咩笳喇蘇嚟㗎,也文也武咁呀? 
【熟語來源】: 
這是廣東話音譯的“美麗誤會”,原是「答拉蘇」。

「答拉蘇」是誰?

就是莊子筆下的「支離疏」。

支離疏被形容成「怪物」,比法國《鐘樓駝俠》還要醜怪。

因身殘貌醜才免於徵兵,逃過大難。

「支離疏」是指一個極普通的人,由支離疏轉成「多洛蘇」,再轉「答拉蘇」,傳到廣州、香港而成「笳喇蘇」過程曲折離奇也。 

 

(4141)普通話說:造謀布阱 (zào móu bù jǐng)

解說:

造謀布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設計陷害。

指設計陷害。阱,同宑。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 ·逆賢羽翼紀略》:「其戕害楊左諸人,造謀布阱,實由外延線索,歷歷有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跣佢一板 (設陷阱 /陷害他人)

 

(4142)普通話說:軟磨硬抗(ruǎn mó yìng pào)

解說:

軟磨硬抗意思是以和緩的手段糾纏,故意拖延與糾纏來達到目的。

以強硬的手段對抗。形容想方設法拒絕服從。

出處張潔《沉重的翅膀》:「拿鄭子雲和田守誠相比,一個好比是打守球的,軟磨硬泡;一個好比是打攻球的,一個勁兒地猛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跳草裙舞 / 扭計

(比喻向上司或僱主作出對抗)

 

(4143)普通話說:負屈銜冤(fù qū xián yuān)

解說:

銜冤負屈:心懷冤枉,身受委屈。

銜:用嘴含,這裡指心裡懷著。

身上背著委屈,心裡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處元·無名氏《後庭花》第四折:「今日個勘成了因姦致命一兇賊,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掬(谷)氣蠄蟝

「掬氣」乃受了委屈有氣沒處發泄,好像蠄蟝(蟾蜍、蛤蟆)鼓起個大肚子,夠形象吧?

《射鵰英雄傳》裡歐陽鋒的蛤蟆功一發功,厲害得驚人!所以掬氣蠄蟝不能得罪,化了它的氣為好。

粵語的「氣」字點解?

似乎激死老番(外國人),有時令外地人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正氣的「氣」與普通話的「一鼓作氣」的氣同解,但「漏氣」卻意為慢吞吞,「長氣」則指囉裡囉嗦,「臭氣」即脾氣不好,「潮氣」、「冤氣」又解媚態、纏身。

「掬氣」或者「掬住道氣」則解作有冤無路訴,你說廣州口語的「氣」之含義復不複雜?

有時真令人變了「蒙博托嘅細佬—矇查查(搞不清楚)」。

 

(4144)普通話說:痛毀極詆(tòng huǐ jí dǐ)

解說:

痛毀極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盡力地揭發暴露;也指極力毀謗辱罵。

出處 ·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貓麵 / 省到立立靈(令)

 

(4145)普通話說:睥睨一切(pì nì yí qiè)

解說:

睥睨一切是成語,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出處季羨林《文化交流的軌跡》:「我之所以這樣不厭其煩地引這許多話,決不是因為外國人誇中國人有兩隻眼睛而沾沾自喜,睥睨一切。」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白鴿眼 / 眼角高 / 靴咁大個鼻

(意思是看不起 / 瞧不起人家)

 

(4146)普通話說:不公不法(bù gōng bù fǎ)

解說:

不公不法是漢語詞彙,意思為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

形容為非作歹,仗勢欺人的行為。

出處1宋·司馬光《與侄貼》:「不可恃賴我勢,作不公不法,攪擾官法。」

出處2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平昔見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不少假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細超(作出不公平對待)

 

(4147)普通話說:捲鋪蓋(juǎn pū gài

解說:

收拾行李離去。

比喻被解僱或辭去職務,離開原來工作地點。
出處錢鍾書《圍城》:「自己的飯碗也砸破了,等會就得捲鋪蓋下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炒魷魚 / 食無情雞(被解僱

 

(4148)普通話說:打破飯碗(dǎ pò fàn wǎn)

解說:

打:敲擊。

打破飯碗:比喻失業,無以為生。

出處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二章:「不僅因入黨問題而打破飯碗,斷絕生路,往往因異黨分子問題而被綁入獄,斷送生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量地官 (失業)

 

(4149)普通話說:不識時務(bù shí shí wù)

解說: 不識時務是成語。

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張潔《沉重的翅膀》:「什麼年月了,還吃這碗飯,太不識時務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老餅
情景:幾個朋友在卡拉PK室點唱。
A:我要唱阿Sam嘅《雙星情歌》。
B:咁舊,我唔識唱喎,唱四大天王嘅歌啦。

C:乜你兩個咁老餅口架,梗系唱張敬軒嘅新歌啦。

解釋:「老餅」是新生代用來形容某些跟不上潮流的思想、行為或事物的一個帶貶義的詞,例如「呢首歌好老餅,唔好唱啦」、「佢boy friend正一老餅」。

與「老餅」近義的有「老土」、「古老石山」等相對沒那麼「潮」的粵語詞彙。

 

(4150)普通話說:見棄於人(jiàn qì yǔ rén

解說:

見棄於人是漢語成語,意思是被別人拋棄。

見:被;棄:遺棄,拋棄。被別人拋棄。

出處蕭逸龍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個自尊心重的人,見棄於人,那種傷感是非常沉重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飛起
說明:除了傳統上「飛行」的意思,「飛起」在粵語中有一種用法可謂「好用到飛起」。
例如:

1倪生飛咗情婦張小姐,成功同舊愛複合。
2兩個禮拜前我去中移動公司面試,到而家都未有通知,九成九係畀佢哋飛咗。

3我要一杯大可樂,飛冰。

以上三句的「飛」,都含有「不要、拋棄」的意思。

「九成九」就是幾乎可以肯定了,常用在判斷句中。

此外,「…到飛起」是一種誇張修辭,實際上就是「非常…」,

例如「叻到飛起」、「好食到飛起」等,這裡的「飛」則用回本義「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