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6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1/14 10:22:35 網誌分類: 教育
14 Nov

master曾

265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4231)普通話說:天公不作美(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解說:

天公不作美:天公:老天爺;作美:成全。老天爺不成全。

形容事情很不順利。

解釋:通常指要進行的事情因颳風下雨而受到了影響。現在「天公」也可以引申為命運,例如一人的生活原本順風順水,卻因為一場飛來橫禍徹底打破。或許他就會抱怨:: 「實在是天公不作美啊。」

出處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風淒雨,徹夜飄零,把這般普天同慶的大喜事,未免減色三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飲冷水也哽頸

 ( 白話指喝口涼水也噎著,形容運氣太差。) (噎:粵音:

 

(4232)普通話說:頓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解說:

頓口拙腮: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頓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嚿飯

(形容人笨拙無能、不善言辭、言辭不靈活比較詼諧的說法)

 

(4233)普通話說:日暮途窮(rì mù tú qióng)

解說:

日暮途窮是漢語成語;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

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出處1《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出處2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日暮途窮的故事】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替楚王接秦國女子來做妃子,所子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

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

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

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髮鬍子全白了。

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

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行(沒有希望了)

 

(4234)普通話說:料事如神(liào shì rú shén)

 

料事如神是漢語成語;

料事:揣度事情的發展和結局。如神:形容極其奇妙靈驗或預料事情非常準確。

預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樣。形容對事情的預料和事情發生的完全一樣。

出處1宋· 楊萬裡《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誌銘》:「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撞口卦

舊時迷信認為不懂事的小孩說話很靈,所以民間有一種預卜吉凶等的方法,是向孩子提問題,根據孩子的回答來對事情作出判斷,稱之為(撞:碰)。

 

(4235)普通話說:先斬後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解說:

解釋: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出處1《漢書·申屠嘉傳》:「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顏師古注:言先斬而後奏。」

出處2《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寧殺錯莫放過

 ( 意思是:為保險起見,不管對與否,先做了再算。)

 

(4236)普通話說:虎頭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解說:

比喻做事開始時聲勢很大,後來就鬆懈下來,以致有始無終。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湖南撫臺本想借這回課吏振作一番,誰知鬧來鬧去仍舊鬧到自己親戚頭上,做聲不得,只落得一個虎頭蛇尾。

【虎頭蛇尾成語】:

清朝末年,官場十分黑暗,大部分官員的職位不是用錢就是靠關係弄回來的。

於是,朝廷下令各省總督和巡撫考核官員,讓好的留任,壞的革職。湖南巡撫對這件事特別認真,除了命令官員一定要參加考試外,還在考試當天親自到試場監考。

考試才剛剛開始,兩個監場的官員就抓到一個冒名頂替來考試的人,巡撫馬上說:「按照考試規矩,冒名頂替是要即場斬首的。」

於是,巡撫的下屬就傳令說:「撫台大人今天要殺人了!」其他官員聽到消息後,都跑來觀看。

誰知道等了半天,連一點動靜也沒有。原來,那個冒名頂替的人是知府請來的,而知府是巡撫的親戚,所以這件事就落得「虎頭蛇尾」的下場了。

「虎頭蛇尾」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比喻做事開始時聲勢很大,後來就鬆懈下來,以致有始無終。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頭威冇尾陣

 

(4237)普通話說: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

解說:

措手不及是成語;

措手:著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出處1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出處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楋手唔成勢(手忙腳亂) 

 

(4238)普通話說:失口(shī kǒu)

解說:

解釋:失口:說了不該說的話。指不能控制,胡言亂語。

泛指脫口而出:

出處1《水滸傳》第七回:“﹝林沖﹞看了,喫了一驚,失口道:「好刀!你要賣幾錢?」

出處2沈從文《貴生》:「毛夥 忍不住忽然失口說:貴生,金鳳快要坐花轎了。」

出處3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王進看了半晌,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綻,贏不得真好漢!」

當人處於壓力下,往往忘記了怎麼好好說話。也就造成了,在情緒的宣洩過程中對親近的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

最後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卻對聽話者帶來了煩惱與不適。

如果對方再對傷害進行反擊,家庭的衝突就會愈演愈烈。

良好的對話氛圍就毀在了一時的口不擇言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崩口人忌崩口碗

 

(4239)普通話說:眉毛鬍子一把抓(méi máo hú zi yī bǎ zhuā)

解說:

眉毛鬍子一把抓,俗語,比喻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出處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第七章:「你們真個鬍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裡插棒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斬腳趾避沙蟲

 ( 白話指漁民常被一種叫沙蟲的真菌害得腳趾奇癢難忍。有位愚蠢的人為避痕癢滋擾,一氣之下切除腳趾。此笑話後來被引申為處事不分主次、輕重、緩急,甚至有過火的舉動。)

 

(4240)普通話說:隔行如隔山(gé háng rú gé shān)

解說:

隔行如隔山,俗語,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這一行業的門道。

出處《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二回:「隔行如隔山,我們局外人就是有什麼事看在眼裡,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鹽唔知米價

 ( 白話指知道鹽價未必知道米價,隔行如隔山。形容凡事都有自己的規律,要了解情況後才能表態。)

 

(4241)普通話說:急如風火(jí rú fēng huǒ)

解說:  

急如風火;

急得像疾風烈火一樣。

出處《西遊補》第九回:「你要圖成和議,急如風火,卻如何等得這三日過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水唔緊魚唔跳 

(白話指事情不逼到眼前不著急辦。)

 

(4242)普通話說:強詞奪理(qiáng cí duó lǐ)

解說:

意思是強辯無理之詞。比喻強行狡辯,無理硬說成有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現在事實勝於雄辯,你就不要再強詞奪理,無理取鬧了。」

【成語故事】

高陽應,是戰國時代宋國的大夫。他很愛與人辯論。有理沒理,都要強辯一番。有時別人有理,但嘴上說不過他,只好認屈。  

有一次,高陽應要建一座房。一位有經驗的木匠,看了蓋房的材料對他說:「用這麼濕的木頭做,不久會生出裂痕。木頭一有裂痕,就會支撐不住房了,將來房會倒塌的。還是等木頭風乾以後,再動工吧。」

高陽應卻反駁說:「正好相反,用濕木頭做柱,房屋不僅不會倒塌,反而會更堅固。你看,木頭越幹就越有力,越幹就越輕。現在木頭還濕的時候,對屋頂都能夠支架得住,過了些時候,磚瓦幹了,壓力減少了,木頭風乾了,不是更能支持得了嗎?怎麼會倒下來呢?」

木匠被他這麼一駁,無話回答,只好依著他的意思去做,房屋很快蓋起來了。沒有多久,不出木匠所料,房子果然倒塌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病人惡過醫生

 ( 白話指求助人後,反埋怨別人,強詞奪理。)

 

(4243)普通話說:不知死活(bù zhī sǐ huó)

解說:

不知死活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不知利害,冒昧從事。

出處1《水滸傳》第六七回:「單廷珪、魏定國大笑,指著關勝罵道:無才小輩,背反狂夫!上負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軍到來,有何理說?」

出處2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彼時日色將晚,前無行人,就把他盡力一推,推落崖下,不知死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草蜢敢惹雞公

 ( 意思是指:公雞專啄食草蜢。形容草蜢不知死。)

 

(4244)普通話說:反眼不識(fǎn yǎn bù shí)

解說:

反眼不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翻臉不認人。

反:翻轉。翻臉不認人。形容改變態度,對人冷漠無情。

出處唐·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反轉豬肚係屎

 ( 白話指翻臉不認人。形容沒良心,恩將仇報。)

 

(4245)普通話說:胡言亂語(hú yán luàn yǔ)

解說:

胡言亂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空話,或說胡話。

出處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這二老漢,各人好與三十棒。何故?一個說長說短,一個胡言亂語。雖然如是,且放過一著。」

出處2《水滸傳》第四一回:「須多聽兩位頭領哥哥的言語號令,亦不許你胡言亂語,多嘴多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稟神都冇句真

 ( 白話指連對神靈禱告都沒句真話。形容撒慣謊。)

 

(4246)普通話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解說: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外面像金像玉,裡面卻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內裡破敗。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

金玉:比喻華美;敗絮:爛棉花。

此成語用來表達貶義,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些華而不實,外表光鮮美麗而無修養內涵的人。

出處明· 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賣柑者言成語故事】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貯藏柑子,經歷一年也不腐爛。拿出它來,依然光澤鮮亮,玉石般的質地,黃金似的顏色。

放到市場上,售價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

我買了一個,把它剖開,像有股煙塵撲向口鼻,看它的裡面,乾枯得像破棉絮一樣。

我感到奇怪,問他說:「你出售給別人的柑子,是準備用它裝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招待賓客呢?還是要誇耀它的外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呢?你這種欺騙的行為實在太過分了!」

賣柑子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種職業,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養活自己。

我賣它,別人買它,還沒聽見有說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

世間有欺騙行為的人實在不少,難道就我一個嗎?

您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當今那些佩帶兵符、坐虎皮席子的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人才,他們真的能夠通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

那些高高地戴著官帽,腰上拖著長長帶子的人,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真的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

盜賊興起卻不知道抵擋,百姓貧困卻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詐卻不知道禁止,法度敗壞卻不知道整頓,白白地耗費國家倉庫裡的糧食卻不知道羞恥。

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廳堂上,騎著高頭大馬,沉醉在香醇美酒,吃飽了魚肉的人,哪一個不是巍峨高大的樣子、令人畏懼,哪一 不是威嚴顯赫的樣子、可供人們效仿呢?

可是無論到哪裡,又何嘗不是外表像金玉、內裡像破絮呢?現在您對這些不去分析明辨,卻來查究我的柑子!”

我沉默著,無言答對。回來再想想他的話,覺得他好像是東方朔一樣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事表示憤慨,對邪惡表示憎恨的人嗎?他是假借柑子來進行諷刺嗎?

【成語寓意】:

做事情和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表面漂亮的,內在不一定好,要認清事實,不要被假像所欺騙。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金烏蠅一肚屎

 (意思是指金玉在外,敗絮其中。形容徒有外表。)

 

(4247)普通話說:一線生機(yī xiàn shēng jī)

解說:

線:微小;生機:生存的機會。還有一點兒生存的希望。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生機,借範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後來之禍,則失之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死馬當活馬醫

(比喻明知事情已經無可求藥,仍然抱萬一希望,積極挽救。也泛指做最後的嘗試。)

 

(4248)普通話說:出一頭地(chū yī tóu dì )

解說:

出一頭地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當避開此人,讓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後以之比喻高人一著。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出處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錢文敏尚書雖師之而為黃子久一派,其氣象雄邁,固自另出一頭地。」

【典故出處】

北宋嘉祐二年的科舉考試歐陽修擔任主考。在閱卷時,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認為應列第一名。

他便把文章傳給同僚觀看,大家都讚賞不已。

不過,歐陽修覺得這份考卷很像是他的朋友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定為第二名。
放榜後,按禮節考中的學生要去拜謝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來的不是曾鞏,而是年青的學子蘇軾,歐陽修才知鬧誤會了。

歐陽修很欣賞蘇軾,他給朋友寫信時說:「讀蘇軾的文章,不禁讓我汗顏。真痛快啊!我應當給蘇軾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終歸有日龍穿鳳,唔通日日褲穿窿

 (白話指「著龍著鳳」衣裳是高貴身份的象徵,「褲穿窿」是為貧寒窮苦相。形容再窮苦的人,總會有出頭之日。這是一句寬慰自己和撫慰別人的激勵話。)

 

(4249)普通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

解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

也就是說,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

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人擔遮行窄路,有人豆腐當豬腦

 ( 白話「擔遮」為打傘之意。形容要尊重「各人之所好」,切勿強人所難或強求每事統一。)

 

(4250)普通話說:無獨有偶(wú dú yǒu ǒu)

解說:

無獨有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雖然罕見,但是不只有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多用於義)。

獨:一個;偶:一對,成對。

出處1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

出處2清·壯者《掃迷帚》:「聞簡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謂無獨有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咁啱得咁蹻

( 白話蹻kiu2 即湊巧。說那麼巧有那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