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是非雷台

冷戰改變運動科學

2018/11/17 04:12:56 網誌分類: 生活
17 Nov
          早幾天歐洲舉辦紀念活動,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戰爭為人類科學世界帶來不少改變,在二次大戰期間發明雷達便是一個例子,奠定了日後通訊技術的新里程。之後發生的冷戰,也為運動科學世界帶來重大轉變。

          所謂冷戰,是指第二次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傳統西方國家,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兩大陣型的政治對抗形勢。雖然這場戰爭並沒有實際在戰場上發生,但雙方意識形態的對抗,尤其是競技體育方面,為求展現自己國家的優越,促進運動科學急速的發展。

          五十年代初,蘇聯率先進行全國學童體能測試,確保青少年擁有強健體魄準備作戰。於是對手美國便由艾森豪威爾總統帶領下,成立體適能及運動評議會(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提升全國青少年的體能水平,提供資源給予大學進行運動科研,並研究出各種有氧訓練的方法。

          在冷戰期間的奧運舞台上,美蘇兩國為爭奪獎牌,加速了兩國的運動科學發展。不少現今的體能訓練模式,都是由蘇聯的運動科研團隊提倡的,包括周期性體能訓練、彈跳式訓練、發展爆發力的方法、運動後恢復的策略、適應性訓練等。或許大家看過電影《洛奇第四集》,史泰龍飾演美國職業拳手,對抗採用最新科學訓練的蘇聯拳手,結果當然是史泰龍勝出,電影內容卻反映兩國之間當時在運動科研的比拼。

          由於美蘇雙方想盡辦法爭取奧運金牌,結果衍生出使用禁藥的爭議。一九八八漢城奧運加拿大短跑名將賓莊遜,懷疑服用蘇聯製造的禁藥,事件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迫使國際奧委會成立運動禁藥委員會,全面打擊運動禁藥。

          冷戰也造就了兩大國之間的太空科技競賽,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是美國國防部應對冷戰的科技發明,它對現今運動世界幫助很大,例如德國足球隊利用定位儀器收集球員的體能及跑動數據,進行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成功贏得世界盃。還有,目前不少跑步人士佩戴定位追蹤功能的運動手錶,協助訓練。太空競賽同時促進人類長期在無重狀態下對生理反應的科研,結果發現負重及肌肉訓練能夠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以及減少肌肉流失等健康問題。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