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玉歷之印證

2018/12/03 18:31:50 網誌分類: 十殿閻王
03 Dec

第五章玉歷之印證    

玉歷可證儒書 孔子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信斯言也。則知人有此身,不可以常保。背善趨惡,恐反終之後,不免為異類。 昔有問程子:“佛言死生輪迴,果否?”此事說有說無皆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聖人一句斷盡了此意,須自見得。觀程子不能直指無輪迴之說,孔聖有焉知死之言。則死後不盡隕滅,真確無疑矣。

週濂溪,諱敦頤,字茂叔,春陵人也。初叩黃龍南禪師教外別傳之旨,南諭濂溪曰:“只消向爾自家屋裡打點。孔子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畢竟以為何道,夕死可耶。顏子不改其樂,所樂者何事。但於此參究,久久自竟有個契合處。” 張子論心說:“孔子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是天堂地獄鐵案。蓋君子循天理,日進高明,即善人天堂之登;小人徇人欲,日就污下,即惡人地獄之墮。古來聖狂之別,卻在一心。其心正大光明,則陽和之氣,自召吉神;其心污濁暗昧,則陰慘之氣,必遭惡鬼。” 司馬溫公曰:“上有天堂,君子死後居之;下有地獄,小人死後居之。”斯言雖簡,可該一切。

《南史》:梁武帝,夢眇目僧,執手爐入宮內。覺而報后宮生子。幼即病目,醫療不效,竟眇一目,是為元帝。則轉輪之說非謬。

《隋史》:開皇中,太常寺丞趙文昌,死後復活。雲:入幽冥見周武帝鉗鎖一房,喚文昌雲“卿即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事俱已辯白了,惟滅佛法一罪,未能得免,為吾營功德,俾離地獄”。及出,又見糞坑中有人,頭髮上露。問是何人,答云秦將白起。

《宋史》:王荊公(王安石)子名雱,所為不善。凡荊公悖理傷道之事,多出於雱。雱死後,荊公彷彿見雱荷鐵枷,立於門側。由是捨宅建寺,為雱追冥福,脫其苦難。 (載《名臣言行錄》) 範祖禹將生,其母夢一偉丈夫立於側曰:“我漢將軍鄧禹也。”覺而生兒,遂名祖禹。以鄧禹內行甚備,遂字之曰醇夫。 (載《名臣言行錄》) 《事文類聚》等書,載羊祜識環;鮑靚記井;向靖,則女亡而再育,珮帶猶知;文澹,則幻質以還生,香囊尚認。此皆儒家之說,可證因果之言。至若《玉歷》首編所云,再試心性,不增善而多孽者,死後歸地獄,沉淪聻道,投生畜類。如隋書李士謙所記鯀化為熊(三足憋也);杜宇為鶗鴂(tí jué,杜鵑鳥也);褒君為龍;牛哀為虎;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為黿;宣武為鱉;鄧艾為牛;徐伯為魚;林下為鳥;書生為蛇。其散見於儒書者,指不勝屈。然則投生異類之事,豈虛誕哉? 先儒洪邁雲:“親見殺豬羊者,臨死臥地,作豬羊鳴。且近世有死後投胎為豬,雲棲乞命者。又有產下之兒,或是羊頭,或蛇身,或產肉珠如蛋者。人尚生畜產卵,豈無死去投生異類,次第填償,互受劫報?”

玉歷可參仙旨

文昌帝君母,妙惠真人諭曰:“人之在世,生滅無定,漸來漸去。如虧盈月,如開謝花。今世之生,乃前之死。前若無死,今何以生。今若之死不明,後日之生奚保。”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曰:“天地無私,神明鑑察。不為祭享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此三者,乃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急,濟人之難,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陰騭,積陰德也) ,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又曰:“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又曰:“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又曰:“善人時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又曰:“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 太上老君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 真武帝君曰:“矯妄求榮,名譽不揚。刻薄致富,子孫遺殃。行惠布德,福祿來降。寡欲淡味,命壽而康。勿欺暗室,勿昧三光。居心正直,神明衛傍。消危度厄,佑啟無疆。” 回道人曰:“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恕己。如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他若死時汝救他,汝若死時天救你。延生生子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雷霆鄧天君《訓世詩》曰:“霹靂無私震一聲,世間善惡最分明。人能日用行方便,無難無災福自迎。” 回頭真人曰:“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紅塵隊裡任他忙,我心清淨無煩惱。終日貪,何時了,只恨家中財帛少。分明傀儡線牽提,斷線之時身跌倒。無常到,沒大小,不羨金銀不羨寶。不分貧賤與王侯,年年多少埋芳草。看看紅日落西山,不覺雞鳴天又曉。急回頭,莫說早,小小孩童易得老。才高北斗富千箱,業障隨身原自造。勸世人,回頭好,持齋念佛隨身寶。看來名利一場空,不如回頭念佛好。”又曰:“大荒元氣鼓洪爐,善惡之為任爾曹。二五真精成造化,是非也不爽纖毫。” 孚佑帝君曰:“吾觀《玉歷》,知菩薩之行願,世尊之廣教。將以此為木鐸振響。人有善緣,守此條例,可造聖賢仙佛。人有惡根,悟此箴規,當免輪迴劫報。今以二十條修身立命之本,為玉歷之精蘊,藥世之良方。勸條列左。”

一曰孝 孝行之首,天地所欽。居處日用,宜體親心。

二曰敬 敬則無私,每事兢兢。如承大祭,如履薄冰。

三曰忠 忠以報國,炳著乾坤。關侯武穆,不朽精魂。

四曰義 義無苟求,貞正自處。雁不重群,犬不二主。

五曰守 守身如城,嗜欲勿攻。素位而行,有初有終。

六曰忍 忍辱為榮,廉頗負荊。淮陰胯下,滅項功成。

七曰端 端人取友,不狎邪僻。教訓正俗,鄉黨矜式。

八曰方 方先契矩,复礪廉隅。不諧污世,落落自殊。

九曰仁 仁同天地,愛物愛人。先邇後遠,始於親親。

十曰厚 厚德無疆,坤道之成。無為刻薄,怒觸雷霆。

十一曰不驕不詐 驕則無禮,詐則無信。禮信胥忘,天良泊盡。

十二曰不貪不嗔 貪而無厭,嗔而無歇。非墮餓鬼,即入蛇蠍。

(十惡律雲。貪墮餓鬼。嗔入蛇蠍。)

十三曰不欺不罔 欺由罔生,心地難昭。死父生君,敢亂囂囂。

十四曰不邪不淫 淫是邪緣,見色勿迷。粉白黛綠,骷髏東西。

十五曰相親相睦 親愛存心,視無隔膜。天下一家,誰可疏薄。

十六曰同善同誠 明善誠身,聖訓諄諄。同成正覺,不別群倫。

十七曰化己化人 人己立達,大化同歸。煩惱消融,靜者之機。

十八曰好道好義 道義光明,秉彝之性。常念在茲,所性堅定。

十九曰廣勸廣行 功成惟志,勸念修行。廣大無私,普度眾生。

二十曰無非無是 是非熢起,端由妄為。聖哲無妄,本體不虧。

以上 孚佑帝君增勸敬信懺悔二十條,系季亮從《悚然集》録出,特登之。

玉歷可括佛教 《楞嚴經》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寶鑑編》雲:“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因果録》雲:“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果使千百劫,業報無影響。因緣會遇時,何以無纖爽。” 《涅槃經》雲:“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或今生作惡,來生受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須知天地無私於人,前生所作不同,則今生之報亦不同。” 慧遠禪師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難免輪迴。” 悚然僧云:“人生孤苦貧賤,惡疾所纏,奇禍所逼,以及盲聾喑啞,腳跛手折,五官不備等類,因其前生受享過分,或今生少時不惜福,或壯年奢侈,或多昧心之事。故至衰老無能,種種受苦。是即現報之一證。不然,彼命中或有應得福壽者,何以不旋踵而竟致貧促。相上或有應受災耗者,何以一轉盼而坐享豐饒。蓋轉移之機在天心,不在人力。人當自存其心,以體天心也可。” 燃燈佛云:“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甚麼命,問甚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殊速。諦聽吾言,毋自傾覆。倘爾執迷,終墮六畜。” 普蓭祖師偈曰:“畜生本是人來作,人畜輪迴古到今。不要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覺世長老云:“地獄實果有之。蓋人心念於善,則屬陽明,故入於輕清,可登天堂。念於惡,則屬陰濁,故入於昏暗,使歸地獄。每見世人病危,眼光落地,多畏鬼魅。或耳聞鋼叉鎖鏈聲,因囑家人焚鏹帛,許願禮鬥。是時,命如風燭,勾使忽到,藏身無所。帶至冥府鞠勘,遍受破肚抽腸焰爐湯沸之苦,輪迴異道。此皆由人心之不善耳。若不及早猛省,事至而懼。所謂及時抱佛腳,無益也。” 覺世長老又云:“世間有應無子女之人,雖多置妻妾,終無誕育。或有死於母腹,或有與母並亡,或有早夭,或有中年先死。皆因夙根淺薄,還報相阻,另投別胎。如其父子母女,年老相依。或順或逆之不等者,則又視其前生恩怨之如何,稱量相償,及有無積善之故。蓋積善乃能培基,培基必先省過。此最切要處。” 幽冥教主雲:“世人不教子弟讀書,昧理犯分。但知請佛老禮懺,以進香祈禱為善。不知此固非善也。夫善者,遵理而行,奉天為則。以己之善,化人之善。將天地亦報之以善。每見不行善事之人,以行善事為迂,而反以不善待其親。親死,則曰入地獄矣,非和尚不能超生,非道士不能出世。於是為僧道者,騙煽多方,如破地獄、破血污、寄庫、開天堂等事,不一而足。試問破獄一事,地下獄門,竹竿子可搗得開乎?果如所言,則是富貴人作惡多端。死了拜幾卷經,叫幾聲佛,遂離苦楚,將苦壞了沒錢作佛事之人,是造物亦炎涼矣。即以佛論,佛坐蓮花上,何等快樂。彼作惡者求之,佛遂手援之乎。吾謂心田是佛,心田即是天堂。心田好,順天守理,則父母超生。心田不好,逆天違理,則父母永不超生。不然日求佛援,佛雖欲援之,而無能援之也我亦是佛中人也,凡道理所在,佛非沒分曉的。善則不必求佛,而佛自佑之。不善則磕破了頭,亦無益處。吾願世人及早回頭,奉行功過格,莫作昧理犯分之事,流為狂妄,則我必佑之。不要和尚道士拜懺磕頭也。”  

附錄 唐京都宏福寺元焚法師自西藏回上表   

太宗皇帝十二月分禮懺悔發願日期   

正月初一日平明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二月初九日雞鳴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三月初七日人定時向西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四月初八日半夜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五月初三日黃昏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一百劫。   

六月初七日半夜時向南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四百劫。   

七月初六日黃昏時向東方四拜,發願行善,減罪三百劫。   

八月初八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三百劫。   

九月初九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月初一日中午時向南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一月初三日黃昏時向西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十二月初三日黃昏時向西方九拜,發願行善,減罪一千劫。   

以上日辰,乃聖賢仙佛集會之期。若能依此拜禮懺悔,終身順遂,後裔繁昌。 ——由《救劫回生經》錄出 浙西布衣蔡九如,因家庭不睦,觸目皆傷心之事,心中鬱悶。自壬戌仲夏,忽患似瘧飛瘧之疾。每於日午,即從前後心發冷氣,周身冰冷而戰栗。須蒙頭蓋重衿而臥,直至夜半始冷止而熱。每日僅晨餐,中晚恆不食,周身無力。然時發時愈,不以為意。至癸亥春,則面色漸黃,腿腳浮腫,而氣裹痰。日積月累,於心下羶重,結成氣塊,大如鵝卵,上沖,則心疼欲死。交冬則病勢益重。周身酸痛,腳腿脹腫更甚,面黃而腫。臥床呻吟矣。甲子季夏,病益篤。名醫束手,咸雲至多交秋,不食新谷矣。一息奄奄。新秋前數日,忽咳嗽氣喘,喉中痰湧。已三日,粒米未食,昏迷不醒。於昏迷中,忽憶印送《玉歷鈔傳》靈驗無比。因囑內子焚香對天許送《玉歷鈔傳》一千部,求 神佑病癒。許願甫畢,而咳停痰止,沈沈安睡。足徵冥冥之中,時刻有 神明鑑察。太上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信不誣也。次日,赴李光明書莊先印三百部,托同善社分送。茲再印送七百部,以廣流傳。此鈔較他種善書,尤能使人觸目驚心,而印送者有求必應。宏大善書莊,又取價極廉,望同胞量力印送。所費無多,而效驗甚大。以正人心,而救末劫,正己正人,以廣善緣。 中華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仲冬環球第一傷心人蔡九如志於金陵恨生室 吳江陸清修敬送善書之效驗 敬告者,鄙人,本襲祖業為清代縣吏。性情剛直,素信神教。辛亥政變,改為商業。禍起於民國十年七月間。因往周姓親戚家送殯,適逢陰雨,腳滑僕跌,竟成破傷。潰爛經年,醫藥無效。甚至傷不收口,身不能起。常臥床間,猶如廢人。後來聽得鄰近楊氏,分送善書。即向索閱,惟《玉歷寶鈔》,內載因果報應轉禍為福之類數十起。鄙人自思當時舉筆雖慎,難免因誤造孽,致有今日病魔久纏。誓願購送《玉歷寶鈔》,以贖過愆。隨即訴明家中灶神,發函托購。奇哉!善書寄到,竟不藥而病體驟然能坐。及至虔送完畢,更能下床走動。隔無多時,痊癒如舊。顯見全賴敬送《玉歷寶鈔》之效驗。特此申敘廣告,以答神庥,並勸世人不可不信。 ——住居江蘇吳江縣城內廟前陸清修敬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