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欲的前提
2019/01/10 09:46:19
網誌分類:
政治
敬畏上帝使尼希米知道他應該做的事是什麼。所以,當他有權勢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重建城牆這件事上」(16節)。尼希米知道,在異國、異族的統治下,他必須先將以色列民族的精神象徵──耶路撒冷── 的城牆重建起來。城牆的重建可以讓以色列民族產生自信,可以讓以色列民族知道上帝並未離棄他們,依然和他們在一起。所以,他和他的僕人將精力放在重建城牆的事工上。
敬畏上帝也讓尼希米可以用愛心來體察人民的疾苦。他知道人民已經負擔很重,所以不願意增加人民的負擔。雖然,他要負擔招待外賓和負責工作者的膳食問題;但是,他「沒有吃省長應得的食糧」(14節),也「沒有要求省長應得的俸祿」(18節)。尼希米知道要「苦民所苦」,也願意和人民一同受苦。
我們看到尼希米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並不是任由人民要求、附和人民願望,而是在敬畏上帝中,了解人民真正的需要。他的「苦民所苦」,也不是隨口說說,而是真正疼惜自己的同胞,願意犧牲自己原本應有的、應得的享受,來減輕人民的負擔。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個世代,許多事情都是以經濟為最優先考量的時候,我們是否從「敬畏上帝」出發,願意實踐耶穌交付他們的「新的誡命」呢?當我們面對一個認為不需要上帝的時代,是否願意以「敬畏上帝」為我們最優先的價值呢?讓我們向尼希米學習,成為時代的尼希米吧!
http://www.pct.org.tw/download.aspx
回應
(1)
我要發表

淺雪
2019/01/10 14:15:59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