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鐵與領展看市政

2019/01/29 17:44:51 網誌分類: 生活
29 Jan

66和823兩個號碼,港人見之有感。

66號為港鐵公司,823為領展房託(前稱領匯),兩企皆公共事業,同為上市公司,一個做交通,一個做「便民設施」,但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決定性的差異——香港政府不直接擁有任何領展的權益,也就是公共事業賣斷了給私人基金,但香港政府仍對港鐵公司持有約75%的股權,因此對港鐵營運仍保有權力。

去年2018,報章指為港鐵最為多事之一年,沙中線禮頓鋼筋醜聞、四線故障、山竹後行車安排、高鐵通車一地兩檢爭議等,令港鐵置身於香港政治爭議的旋渦中心。同時,同樣身為公共事務企業的領展,卻似乎無風無浪,無驚無險。

那麼,從事實看來,似乎政府沒有權益,企業營運更佳?

從為股東賺錢的角度來看,領展成績確實出眾,領展2005年上市,當年招股價10.3港元,今日市價約84港元,十四年來升值8倍以上。港鐵比領展早五年上市,招股價9.38港元,今日市價大約只有43港元,升幅4倍,是領展的一半而已。

然而,但凡企業,必立足於社會,其盈利取之於民,服務於民,企業與社會並存,沒有企業能抽離社會,在外太空做生意。企業營運,必對社會帶來金錢以外的各種影響,企業要賺錢,其盈利也必來自社會民眾,從事公共事業生意的港鐵和領匯,更是如此。為此,企業管理行業提出所謂的CSR概念,也就是企業社會責任。一般,企業搞CSR,多是在盈利中撥出一點來做公益慈善,當做公關工作的一環,但這些慈善項目,沒幾個能夠真正彌補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

在經濟學上,有所謂Externality(外部效應)的概念,專門用以研究企業的外部影響。所謂「外部」,意思就是企業為社會帶來了影響,但卻置身事外,不扯上任何關係,既不負責後果,也不因此獲益。外部效應有正有負,比如電視節目是正效應,對電視台來說,他們只賺廣告收益,為觀眾帶來歡樂,就是正面的外部效應,電視台沒有因為觀眾變得快樂額外獲益。至於負面效應,例子就多得數不清,比如工廠污水不處理、商品包裝料變成垃圾、旅行社帶團入住宅區逼爆行人路等等,就是負面外部效應,中國人俗話稱之為「蘇州屎」。

問題是,私人企業章程往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純粹追求盈利,如非逼不得已,其管理者不會、也不願為自己留下的「蘇州屎」埋單。

比較企業營運,如果我們外部效應計算在內,計法就完全不同。港鐵股價升值較少,但它建設了香港的核心交通網絡,讓市民能在一小時內從九龍去到元朗、小西灣、上水等邊緣地區,形成市內一小時生活圈,從每月港鐵乘客總量達1.46億人次來看,香港市民的出行、工作、娛樂和家庭生活,不能沒有港鐵。老實說,港鐵帶來的正面社會功效太大,就算營運虧本,也還是值得用補貼支持它繼續營運。何況,港鐵上市後一直維持盈利,並不倚賴政府補貼。以日本JR國鐵為例,七家JR公司之中仍有四家倚賴日本政府補貼,才能維持營運。然而,可不可以因為虧本就要把虧本的鐵路關閉呢?不能,因為鐵路是關乎民生公益的事業,民眾不能失去了它所產生的正面外部效應。

儘管港鐵去年惹來不少爭議,但社會能對港鐵營運提出異議和批評,正正是港鐵仍然受到政府管治和公眾監督的最佳證明。

相比之下,領展股價的巨大升幅,是伴隨市民生活水平下降而來的。商場加租,只考慮盈利,不再考慮民生,其近乎壟斷的性質,又降低了市場對租金的約束力。公營廉租商場消失,連鎖效應下,普通商舖業主也放心加租,小店關門大吉,商場午餐標準價突破50港元大關,已成社會新常態。

領展2005年上市,曾有人提出司法覆核,指房委會分拆屋邨物業上市,違反了《房屋條例》,沒有履行對屋邨居民「確保提供」商場設施的責任。當時,終審法院認為領展上市合法,因為法例只要求房委會「確保提供」商場設施,不是要求房委會擁有設施。沒法子,《房屋條例》寫得不好。假如把立法原意一併寫出,寫成「以附近居民普遍可承受的價格確保提供」商場設施,領展上市未必過得了終審法院。本來,《房屋條例》的設立,是出於公眾利益考慮,而非純為商業利益。現在,房委會已把物業權益全部賣斷,香港政府不擁有領展的任何權益,想管治調節,已無處下手。林鄭曾承認,領展是香港民生議題的三座大山之一,但她「有少少束手無策」。

舊事已過,覆水難收。港鐵和領展上市,反映公共事業私營化存在巨大的內在矛盾。現代社會公共事業,完全交由政府管理,易造成營運效率低下、虧本問題。完全奉行自由主義也不行,企業盲目追求盈利,逃避企業責任誘因太大。

比較港鐵和領展的上市模式,夏仁諺認為港鐵模式接近國企的經營模式,較為可取。政府通過股權結構,保有若干企業控制權在手,必要時還能以大股東身份,就公眾利益對企業營運作出有效到位的調節。若像領展上市那樣,賣斷了事,然後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只是給下屆政府留下抹不乾淨的「蘇州屎」而已。

在香港,論者多推崇「小政府,大市場」信條。市場力量固然強大,但論者似乎也忘記了,市場力量是靠汰弱留強來調節經濟,在自由市場原則下,各種資源(人力資源、金錢、技術、信息)不只在香港市內自由流動,更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小政府不作為,容許私企在社會留下各種「蘇州屎」而不理,窒礙社會發展,資源必「自然地」離開香港,「自由地」流動到另一個由有作為政府管治的優秀城市,例如倫敦、北京、新加坡、廣州、深圳、墨爾本、大阪等等。也就是說,信仰「小政府,大市場」的時代應該結束,這是以「有為政府」對應「大市場」的年代,一個不作為的城市,難在大市場中生存下去。

私企在社會營運,由落戶的第一天起,就無償地享受了該社會先天的基建、人力、市場、技術、文化力量優勢,從互惠共生、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政府應運用各種手段,鼓勵有了豐厚利潤的私企,能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就算不做貢獻,也得善意提點其減少「蘇州屎」,或「自己屎自己(付錢)掃」才是。據知,自本年初起,日本開始向遊客徵收1000日圓離境稅,以便集資改善其國內旅遊及交通設施,其實原理相同。

收筆時,夏仁諺個人並不持有任何港鐵和領展的股票和權益,只受益於鐵路網絡帶來的交通便利,受累於商場租金上升引起的物價上漲。

2019-01-29彭彭以夏仁諺筆名刊於思考香港 http://www.thinkhk.com/article/2019-01/29/32697.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