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接受批評: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2)

2019/02/11 08:15:57 網誌分類: 文化
11 Feb

虛心接受批評: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2)

唐太宗時期,有名的諫臣魏徵總是直言進諫,因此時常讓唐太宗感到不高興,但是唐太宗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也為自己有這樣的大臣感到慶幸,於是總是欣然接受魏徵的意見,因此唐朝在唐太宗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上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也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都和皇帝的廣開言路有著重要的關係。

一天,唐太宗升朝議事,他端坐在龍座之上,雙手輕按龍座扶手,神態莊嚴、威武,兩邊侍者大氣不敢出。他輕輕咳嗽一聲,問大臣:“眾愛卿,你們中的許多人都是能言善辯的宿儒,為什麼上朝議事,卻總是慌慌張張,甚至顛三倒四呢?”

魏徵深知個中緣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氣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總是神態嚴肅,氣勢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氣氛森嚴,所以為臣的才那麼慌張。皇上以後臨朝,宜稍減龍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對大臣和顏悅色。這樣,大臣們發言講話就會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難堪;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種肺腑之言難得,不便發作。於是,他將計就計,想用近來縈繞於胸的問題難一難魏徵。 “愛卿之言提醒了我。近來,我一直在思考古人常議論的‘明君’、‘暗君’的問題。你對這明、暗之別,有何高見呢?”

魏徵胸有成竹,緩緩上前,應聲答道:“陛下,作為萬民之主而能兼聽各方面的意見,則為明君。偏聽一方意見,甚至於偏信小人的意見,則為暗君。像隋煬帝那樣的君主,就是暗君。只有明君,辦事才能不出差錯,贏得萬民擁戴。而暗君,必定落得個身死名裂,亡國滅族的下場。請陛下慎之。”

在這段對話中,雖然唐太宗對魏徵的直言覺得難堪,但覺得這是肺腑之言,於是並沒有發作,反而讓魏徵更加大膽地說自己的意見,因為唐太宗知道,魏徵是為了整個國家,臣子只是想讓自己的君主把國家治理得更好。雖然魏徵的話讓唐太宗覺得不舒服,但是魏徵提出的都是治國策略,是在為唐太宗出謀劃策,都是為了君主。雖然一時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對整個國家有利,這也是唐太宗感到高興的地方。

批評猶如一面鏡子,但這幅鏡子總是要別人給你的。人家願意免費的把鏡子借給我們,幫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醒我們,我們當然應該感謝及感激。

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記得保持心靈寧靜,感激別人給你成長的機會。當然批評也有善意的批評或是惡意性的批評。

所以,在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記得保持平靜,用真理用智慧去思考及衡量。分析後知道什麼是對的就要趕緊改過自己的缺點,這就是感激別人的最佳方法,這也是一種感恩。所以善意批評者是偉大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