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只換軀殼不換性體 何謂「輪迴」?

2019/02/19 11:33:36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9 Feb

輪迴只換軀殼不換性體 何謂「輪迴」?

平圓可以旋轉的東西稱為「輪」,去又轉返回來謂之「迴」,所以凡是循環不止的現象即稱為「輪迴」,自從宇宙大爆炸產生物質與氣體的兩儀現象之後,萬物便開始產生了輪迴之現象,氣態、液態與固態的水呈現出輪迴的現象,每日子午卯酉時間之變化是輪迴,每月月亮朔望圓缺的現象是輪迴,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之更迭是輪迴,萬靈蒼生靈體的生化異滅是輪迴,物質的成住壞空是輪迴,宇宙的元亨利貞是輪迴,頭髮有時留長有時理短是輪迴,今日流行迷你裙明日流行迷地裙來日又流行迷你裙這也是輪迴,樓起樓塌,樓塌又樓起這是建築物之輪迴,股票的起起落落亦是輪迴,色與空或空與色的變化是輪迴,有與無或無與有的變化亦是輪迴,輪迴是一種無常的現象,而脫離輪迴則是返回至真常的現象,所以靈體由無常的輪迴現象返回脫離輪迴的真常現象謂之「歸真」,而世人的靈體由最初先天尚未開始輪迴的真常現象墮入後天開始輪迴的無常現象則謂之「天賦本性」。

什麼東西在輪迴?為什麼它們會輪迴呢?如何才能真正的脫離輪迴?各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講的非常的多,以佛教的教義講的最為深入,但是因為輪迴之過程根本無法以科學的儀器或技術來證實,所以各宗教法門大部份都是在各說各話,那麼魂魄會輪迴嗎?事實上魂魄不會輪迴,為什麼呢?因為「魂」不是「魄」,「魄」不是「魂」,魂與魄是不同的兩回事,這是兩儀不是道,兩儀只會運化但是卻不會輪迴,魂是精氣中的陽氣,魄是精氣中的陰氣,所以佛性與魔性也非輪迴之主體,而是它們都成為種子識隱藏在本性中去輪迴,本性即是真如、如來、如來藏或阿賴耶識,古德有云:「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對於輪迴這一件事來說,輪迴的主體就是這「一本」,而輪迴之後才會散萬殊,故萬殊歸一本之後才會再輪迴。

因為在這一本之已中藏伏了萬殊的種子,所以它才能夠散萬殊,也因為它能藏萬殊,所以萬殊才能歸一本,因此才稱為「如來藏」,「藏」者係指隱伏潛藏也,輪迴的這一本亦稱為「種子識」,「種子識」是因為它會衍生出其他的意識心故才稱為種子識,復因為它是所有意識心之源頭故也才被稱為「一切種子識」或則是「根本識」,事實上萬靈蒼生的每一種習氣都是一顆種子,那麼何謂「種子」呢?種子的原意就是指植物的雌蕊在受精後其子房內胚珠成熟的就稱為種子,在修行的領域之中則是隱喻一切能夠再生、遺傳、成長的念頭或事物皆是,「種子」又稱為「根」,「根」字亦有隱含著爾後能夠成長、繁衍與綿延之意,佛性是佛心、菩提心、清淨心、涅盤心、慈悲心、仁愛心、慈愛心、側隱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不忍人之心、同情心…等等善心的根,所以又稱為「善根」,如果沒有此善根,那麼即無爾後諸善心之衍生。

而魔性亦是如此,魔性是惡根,所以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嫉妒心、愛慾心、是非心與魔心…等等的濁氣、煩惱與罣礙皆是由魔性所衍生出來的,而上述諸心皆是種子,例如貪婪這種惡念頭就會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中衍生出與它有關的其他各種貪婪之念頭出來,所以其它像是嗔恚、怨恨、慈悲、嫉妒、貢高、我慢…等等之念頭也是如此,所以通通都稱之為種子,而這萬殊之種子在輪迴的時候就是收藏在阿賴耶識之中,因為是仗因托緣或是以因待緣之故,所以它們遇境便會發作,並在根塵結合的時候顯現出來,所以阿賴耶識才稱為「一切種子識」、「根本識」、「異熟識」或「種子識」即是此意。

萬靈蒼生意識之萬殊在輪迴前會收回藏在阿賴耶識中,等到投胎至某一新的軀殼之中又開始散萬殊,這就是「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的道理,所以治心要先返回阿賴耶識這個本心才會產生效果,如果不返回本心,那麼一大堆的凡夫俗子之心是永遠治不完的,釋迦牟尼佛有云:「一切法旨在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世尊所傳世的三藏十二部經旨在治各種不同的心,但是每一個人由妄心要返回本心的這個阿賴耶識需要靠自己去完成才能達到究竟,因為釋迦牟尼佛祂無法幫我們世人悟道,所以真道唯有自己才能悟,所以佛教才有「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這一句話,所謂「制心一處」所說的「心」不是指貪婪心、分別心、比較心、癡迷心、嗔恚心、怨恨心、慈悲心、仁愛心、嫉妒心、貢高心、我慢心…等等的個別之心,因為只有治其中的一種心而沒有治另外別的心則本心仍然是無法清淨的,所以佛教徒因為只有治惡心而沒有治慈悲心、仁愛心…等等的善心,故其心仍然是無法真清真靜。

本心無法真清與真靜的人,仍然是污濁心,仍然是煩惱心,仍然是罣礙心,所以仍然須墮入生死輪迴無法出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不清靜的心是無法返回本性的,沒有返回本性的心是無法復天性的,沒有復天性的凡心不是應該在凡塵之中嗎?怎麼能歸天命呢?為什麼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上蒼賦天性予世人的時候有慈悲心、仁愛心、憐憫心、不忍聖教衰心或不忍眾生苦之心嗎?這些不都是人間的東西嗎?天剛賦人性給初生之嬰兒的時候,他們有這些慈悲心、仁愛心、憐憫心、菩提心、佛心、不忍聖教衰心或不忍眾生苦心…等等的凡心嗎?初生不滿三個月的嬰兒只有吃與睡之本性,哪裡會有那些心呢?否則我們抓一隻受傷的動物給他看,看他會不會產生慈悲心呢?當然不會,所有的心都是凡夫俗子之心,都是輪迴的種子,嬰兒只有赤子之心沒有其他的心,赤子之心就是本性的別稱,所以佛教徒務必將這些慈悲心、仁愛心、憐憫心、菩提心、佛心、不忍聖教衰心或不忍眾生苦心…等等的凡夫俗子之心都徹底去清除掉,否則說修行其實皆是白忙一場,更是自欺欺人。

剛才所說的那些凡夫俗子之心,不論是善心或惡心都是假心,也都是會導致自己的靈體輪迴之種子,為什麼說:「不論是善心或惡心都是假心」呢?因為性與心不一不異,未動心起念之前心是性,已動心起念之後性就變成了心,性是真心故說其他不論是善心或惡心的心都是假心即是此意,那都是動心起念以後才產生的,故一定會墮入生死輪迴去受報,使其悟出真道而去除諸心。萬物之形體是軀殼,靈體則是這些軀殼的宿主,為什麼娑婆世界之中會有千千萬萬不同的軀殼呢?事實上這些軀殼都是由不同的心所組合而成的假相,心若變則靈體下一次輪迴便會更換適合祂的軀殼來投胎,因此輪迴其實就是一種「換殼不換靈」的靈性之旅,那麼什麼靈體應該投胎至什麼樣的軀殼我們如何才能知道呢?事實上要瞭解這個問題就要探究阿賴耶識的源頭是什麼?佛教的信徒只能瞭解到阿賴耶識而已,所以只能修到佛的果位,事實上佛連真道都還沒有悟出來,所以佛只能瞭解佛理而無法參透真理即是這個原因,阿賴耶識是萬物之本性但是卻仍然不是萬物之源,如果是萬物之源的話那麼為何由上天來賦予呢?

可見阿賴耶識是生物才有,礦物哪裡會有阿賴耶識呢?所以阿賴耶識絕對不是真正的萬物之源,因此要瞭解阿賴耶識就需要瞭解阿賴耶識的源頭「靈性」,「靈」與「性」是不一不異的,亦是非一非異的,就如同「形」與「影」一樣,沒有形就沒有影,但有形卻不等於一定有影,有形有影是因外力的影響所造成,有形無影則是形影合一的一合相,但是形絕對不等於影,當然影也絕對不等於形,「靈」與「性」也如同「刀」與「鋒利」的關係一樣,鋒利是摸不到的,因為摸到的仍然是刀,鋒利是刀的精神,刀仍然是刀,但鋒利卻不一定永遠鋒利,外力之影響會使刀生鏽,則刀的鋒利程度便會產生變化,靈與性亦是如此,性是萬物的本質,靈則是萬物本質所隱含的精神,因此性的表面附著越多的凡夫俗子之心,則其靈性就越低,不同的靈性就會附著於不同的軀殼之中,唯有原本的靈性不需要軀殼,其他的靈性就依其適當之軀殼而暫宿其中,投胎就是靈性更換至另一種軀殼寄宿的意思,而輪迴則是指換殼不換其靈性的靈性之旅,至於說修行其實就是指靈體由當前的軀殼至脫殼飛昇以返回靈鄉之過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