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本性就是「陰」與「陽」

2019/02/19 16:26:18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9 Feb

道的本性就是「陰」與「陽」

道之本性是「陰」與「陽」,「陰陽」不是單指「陽炁」與「陰炁」或「陽氣」與「陰氣」,而是「一正一反」,一個「作用力」與一個「反作用力」,當事物有了一正一反兩種作用力時,就會產生對立而相互排斥,而產生「斥力」,就如同吾人走路雙腳在運動,一前一後、一左一右,雙方相互支持、相互抗衡又相互推動,因此就產生了兩腳移動的力量,一方面兩腳雖互相排斥,另一方面兩腳卻互相推動。

「道」從無而變成有,其實當時真正的天象「無非真無」、「空非真空」,因為「無」之狀態是由於吾人看不見「陽炁」與「陰炁」這樣微小之「粒子」,所以在「無」之狀態中,已有「陰陽」本性之存在,而從「無」之狀態的「無極」,再變成「有」之狀態的「太極」,其實「無」與「有」也是「陰陽」也,而「太極」本身又是「陽炁」與「陰炁」在「炁旋」,所以太極之本性也是「陰陽」也。

道從「無」變成一陰一陽的「有」,「陽炁」與「陰炁」即開始產生互動,而陰陽兩炁之互動,有其本身之「功能」與「作用」,因此才能使萬物開始滋長、萬靈開始生化,而宇宙之「萬靈」、「萬物」與「萬象」也就是因為「陰陽相互作用」,才產生動力逐漸向未來演化,例如一粒「種子」它本身並不會自己發芽、開花,是什麼力量使它產生發芽、開花之功能,其實就是因為「陰陽間相互作用」的原故,陽光照射、雨水滋潤、空氣吹撫是「天之功」,這是「陽」也,土壤承載、提供養份、蓄水供應是「地之德」,這是「陰」也,天為「乾」地為「坤」,「乾坤」陰陽也,「天地」也是陰陽也。

《易經.繫詞傳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所以道的本性是「陰陽」,「陰陽」合起來就是「道」,如果分開來就稱為「陰」或「陽」,這個觀念很多人悟不出,例如放下凡塵俗事不管,而出家修「離世道」的修行者,如果只有「心離世」而「身未入世」,這是「孤陽」之狀態,不容易「悟道」或「得道」,而未出家之「在家眾」在修行時,如果只有「身入世」而「心未離世」,這是「孤陰」之狀態,也不容易「悟道」或「得道」,所以陷在「迷」中之修行者,若他遠離世俗凡囂到深山古剎、山洞潛修,若「身」不入世,則永遠也無法「悟道」或「得道」,古聖先賢講的這麼清楚明白:「一陰一陽謂之道」、「宇宙間無處不是道場」,大家都還「悟不出來」,到處在「求道」、在「問道」,這不是很奇怪嗎?

「道」之陰陽本性,可以用在家庭、社會、教育、政治、國家::各方面,無往不利、無事不化,例如說夫妻買新房子要裝潢窗戶之玻璃,先生認為屋外風光秀麗、景色怡人,窗戶一定要裝潢「透明玻璃」,但妻子認為窗戶裝潢「透明玻璃」,屋內被人看的一清二楚,毫無安全感,若裝潢「透明玻璃」她就不住,夫妻雙方講的都有「道理」,如果雙方各自堅持己見,一邊是「孤陰」另一邊是「孤陽」,則一定會爭吵,嚴重時可能會故意傷害對方,若採「陰陽合化」之道,可以裝潢「透明玻璃」,但是要加上不透光之「窗簾」來防止屋內被外人窺視,這就是「道」,故曰:「道之本性陰陽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