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信何宗教,皆應以「真理」

2019/03/15 09:38:52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5 Mar

不論信何宗教,皆應以「真理」

為信仰之依歸 世界上宗教或修行之法門真正數字難以統計,修行之方式也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雖然禱告、靈修、禪坐、灌頂、符咒、唸經::等等方法,都是修行法門之一,但這都是屬於「有為之法」,是修道之助緣而已,並非各教修行人修道的「重點」,修道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追求「真理」,但是真理不是用「說」的,也不是說哪一個宗教認為這是真理,這些道理就一定是「真理」,真理是要用「悟的」,而不是用「看的」、用「唸的」或用「抄寫的」,這些真理是要有「大智慧」、「大徹大悟」的人才悟的出來的,所以世界上才有「無字天書」之說法,真道不在「文字」上,真道也不一定在「經典」中,真經也不在紙經上,但已悟道之高僧大德、聖賢先哲則對什麼是「真理」清清楚楚。

耶教福音或聖經講的是「道」,回教古蘭經講的也是道,釋教佛經、佛法講的也是道,儒教、道教所傳的還是道,雖然名稱不同其理相同,當然每一種宗教有每一種宗教之信眾,靈脈不同認同度就不同,因此仙佛須以各種不同之角度來詮釋「真理」給不同之信眾聽,這些信眾就比教容易瞭解,譬如說吾人在形容一個「○」的形狀時,針對不同之對象、職業、學歷就會有不同之形容方式,例如針對賣食品的人就告訴他像「月餅」,針對學數學的就告訴他像「零」,針對詩人就告訴他像「皎潔的月亮」,說法雖不一樣,講的卻是同一件事,目的就是要讓對方容易接受,如果你面對賣月餅的攤販,形容「○」的形狀像二氧化碳的「氧」,他如何接受呢?

一陰一陽謂之「道」,宇宙萬靈、萬物與萬象都是由陰陽來組合,因為方式沒有故定之模式,它也不是純物質界,更非純精神面,所以無法律定一個統一標準,故老子在道德經︱第一︱觀玅章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第二十五︱混成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所謂有物混成之「物」,就是宇宙間先天地而有的「炁」,混成者係指「陰炁」與「陽炁」兩種炁混沌也,所以先聖先哲才會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各教所傳的「真理」就是指這個「大道」。

修道也是有「陰」與「陽」之別,「修身」是有形界之修為方式故屬「陰」,「修心」是無形界之修為方式故屬「陽」,「陰氣」是一種自然下降之氣又稱為「彌」,意思就是由「無」之境界開始擴散瀰漫,故稱為「彌」,這也是隱喻有形界之修為方式可以無限多,也就是宇宙間無處不是道,而「陽氣」是一種自然上昇之氣又稱為「勒」,意思就是要「靈體昇華」只有一條路「空」,因此吾人出生後在凡塵所沾染之「濁氣」要慢慢的捨下,也就是說吾人在凡塵所沾染之無量多濁氣,到最後要全部「放下」,因此心之境界要由「萬有」回到「無」,所以逐漸緊縮之狀態又稱為「勒」,所以各教信眾不管有形之「身」,用什麼方式修行都沒有關係,但無形之「心性」一定要「空」,「空」就回到原來宇宙最初之「無」的狀態,也就是「道」或「真理」,因為「陰炁」與「陽炁」都看不見故才說「色」即是「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