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重點在「教化人心」,悟道則要靠「自己」

2019/03/17 10:01:44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7 Mar

宗教的重點在「教化人心」,悟道則要靠「自己」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般民眾信仰某一宗教,有的要剃度,有的要拜師,有的要教友或師父介紹引薦,因此信教的機緣各有不同,但追求真理的心是一樣的,一般而言「宗教」是一種修行的法門,「經典」則是修行的一條路徑,既然宇宙間無處不是道場,也無處沒有道,則信不信仰某一種宗教,或是看不看經書,照樣都有「得道」之機會,但是得不得道重點在「悟」字,因此若有機會信仰某一種宗教,或加入某一種修行法門,則比較有機會「悟道」,如果沒有機會信仰某一種宗教,或加入某一種修行法門,則要靠自己去「頓悟」則較難,因為不論是「道場」、「佛堂」、「廟宇」或「教堂」,至少裡面修行的人比較多,師父、神父、法師::等等修行之時間也較長,有可能談到經典的某一句話,就可以讓吾人悟出許多大道理,或是師父們舉一個例子、說一個故事也能激發吾人之靈感,因此在這種「善知識」多的地方較有利於「修行」。

但是宗教的教義雖可以啟發吾人之智慧,卻並不一定能讓信徒悟道,因為每一個修行人的「慧根」不同,「悟性」也不一樣,師父講同樣一段經文,每一個人雖然都聽到同一句話,但是經過大腦思考後其所瞭解的結果卻迥然不同,所以剛才會提到師父的話並不一定能讓信徒都悟道,但是既然創立了宗教,以渡萬靈歸真為「目標」,所以「經典」與「教義」又不能不傳,因此各教派以「媒體傳播」、「電視講經」、「佛堂講座」、「編印善書」::等等方式來教化人心,其目的就是啟發人的「良知」、「本性」與「智慧」,使人人都能棄惡揚善,達到諸惡不做、諸善奉行之目標,如此才能人人「積德」、「造福」,創造祥和安康的社會與幸福、富足、美滿的家庭。

但是許多各教信徒光聽道不悟道,光唸經文不悟經意,光敬神佛卻不悟神意,每天早課晚課從不間斷,卯時酉時敬神拜佛也從不缺席,打坐修煉也定時定點,但是道功卻不見得有所增進,造成了修道之盲點難以突破,該唸的經也都按時唸,該吃的齋素也長期吃,師父每堂課也都不會錯過,為何感覺道功好像沒有增長,其實道功增進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雖看不出他在增進,其實每天都在改變,本來會罵人信教後變的很有禮貌,本來會斤斤計較,信教後變的一切隨緣,這都是道功在暗中精進,而吾人不自知也。

但是真的要看出道功是否有很大的增長,則要看上蒼之「考驗」才能真正悟出,例如平時談到孝順父母頭頭是道,當上蒼安排吾人父母長期臥病在床,並且不是一個聽話的病人時,考驗就已開始,因為父母長久生病則難出孝子,父母是一個不聽話的病人也是在考驗子女照顧父母之「耐性」,若照顧時背後常發牢騷,與兄弟姐妹常計較誰出的錢出的力較多,則所修的道功就前功盡棄了,因為修道人就是要「知業」、「了業」,更要一切「放下」,犧牲自己成就他人,每一樣都計較,每件事都發牢騷、發脾氣,若是這樣修法,有信仰宗教和沒有信仰宗教有何差別呢?有修行跟沒修行又有何不一樣呢?所以「悟道」要靠自己就是這個意思,人一生中分分秒秒都在考,在家庭、在公司、在社會無處不在考,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