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兩字真正的含意是什麼?

2019/03/18 22:57:51 網誌分類: 耶穌印度修行
18 Mar

「聖經」兩字真正的含意是什麼?

「聖」者係隱喻超凡也,「經」者係隱喻修行者成為聖人的一條路徑也,因此「聖經」這兩字真正的含意,就是指這本耶教傳世的經典是指引世人由「凡人」成為「聖人」的一條修行路徑,宋朝僧人釋道原在《景德傳燈錄》卷十八中曾說:「所以道超凡越聖」,而《朱子全書,學一篇》也曾有:「就此理會得透,自可超凡入聖」之句子,可見凡人要能夠成為一個聖人,一定要有超越凡人的學術、素養、品格與道德,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凡人幾乎都是經不起金錢、女色、名位、權勢之誘惑而會產生貪婪之心,也經不起污辱、責罵、比較或激怒而會產生嗔恨之心,更無法拋開對影歌星、球星、藝術品、音樂、古董、美酒、毒品…等等俗物與俗務之癡迷心,因此做出了許多違反上帝或佛祖所訓誡眾生之事情來,如果一個耶教的修行人沉迷有形的物質界越深,那麼他離開上帝或天堂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因此耶穌的門徒才需要編纂這一部「聖經」來度化耶教之信徒們。

「修聖」與「修佛」的方式或途徑有點不一樣,「聖」是因為修「入世道」已達到德行圓滿之境界才會被皇帝敕封或在教庭中被教宗所冊封,因此在凡塵中才會有舉行「封聖」的儀式,但卻沒有人在舉行「封佛」的儀式,因為「佛」不是被封出來的,而是由自己的內心修出來的,這種「佛果」不是凡人在外表用他的凡眼可以看得出來的,因為「佛」是指修「離世道」已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境界才會自動昇華至那種「果位」,因此修行人只要將「凡心」修回「本性」,自然阿彌陀佛就會將祂的靈體接回「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佛教之傳教者所講的「阿彌陀佛接引」本是一句隱喻詞,因為悟道的人,祂的靈體已修到與阿彌陀佛同樣之果位,祂本身即是已經證悟阿彌陀佛「佛果」之人,自然他的靈體就會自動昇華至該境界,何需還要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呢? 耶教的「博愛」即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博愛」就是指「大愛」,這個「大愛」有兩種不同之含意,這就是信耶穌基督的修行人務必要參透的地方,如果沒有參透這其中之哲理而到處亂愛,那不但是不能夠上天堂,有可能還要下地獄呢,那麼是哪兩種含意呢?第一種是指「入世道」的博愛精神,也就是說不分國籍、宗教信仰、膚色、種族、物種、好人、壞人或男女,都一視同仁的一樣愛他們,這是一種「無私的愛」,也是一種具有「慈悲心」的凡人之愛,有一點類似佛教所說「修行人慈悲為懷」的入世濟世精神,另一種則是根本沒有「愛」或「不愛」的心理罣礙,一切順其自然,這是一種「離世道」的真正大愛精神,因為我們如果愛蹬羚、牛羚這些生物,當然就不希望牠們被獅子、花豹所掠食,因為這樣就會殘害牠們的生命,但是如果我們愛獅子、花豹這些生物,當然也不希望牠們因為沒有食物吃而餓死,因此就希望牠們能掠食蹬羚、牛羚這些生物,以養育幼獅與幼豹,這兩種現象基本上是對立的,但我們想一想為什麼上帝要讓獅子、花豹擁有「獠牙」與「利爪」,而讓蹬羚、牛羚擁有四隻善跑的長腿呢?這不是天意嗎?如果我們世人以「慈悲心」去愛每一種動物,其實這都是在自尋困擾,因此我們應該以「大慈大悲心」去放下凡人之愛,讓所有生物之演化一切順其自然,我們不要去捕捉動物,也不要傷害或殺害動物,更不要刻意去買生物到處放生破壞生態,「慈悲心」雖然可以讓我們積德而使肉體了業,但「大慈大悲心」卻能讓我們放下罣礙,使靈體離苦得樂可以究竟解脫,因此我們要成佛或到天堂,一定要有「大慈大悲心」才能做到,因為如果只有「慈悲心」而無「大慈大悲心」則會讓我們一下子擔心流浪狗會餓死,一下子又擔心動物被宰殺,我們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心中的罣礙這麼多,連因果報應的輪迴現象都悟不通,那我們何時才能「頓悟成佛」呢? 聖經中的經文內容,光是「博愛」兩字悟透就足以讓我們的靈體「脫殼飛昇」直接到天堂,更何況還有「奉獻」、「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是公平的」…等等的經文等待我們去參悟呢?因此我們可以證實「聖經」的確是一條引領我們成為聖人的路徑,但如果我們誤將聖經當成是「神所說話」在執迷而不去參悟,則這一本「聖經」猶如普通的書一般,對社會大眾毫無幫助,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