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王評論:年花十多億給二萬滯港假難民 卻歧視五十萬初老成五無長者

2019/04/04 17:28:49 網誌分類: 香港乜事
04 Apr

1-4-2019   東方日報            逢周一見刊

阿王評論:年花十多億給二萬滯港假難民 卻歧視五十萬初老成五無長者

勞工及福利局原先打算二月一日起取消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申請「長者綜援」的資格,結果在立法會內外的強烈反對下,終於變相擱置執行,拖到今年底全面檢討公共福利金計劃再作定奪。但是這次風波卻揭露出一個六十至六十四歲初老長者長期受歧視的嚴重問題。政府歷年的社會福利政策,以至歷年財政預算案的扶助弱勢社群等各種惠民措施、都必然忽略和罔顧這個年齡層次長者的需要。

例如剛剛發表的一九至二○年度財政預算案,雖然動用了五百八十七億財政盈餘的七成紓解民困,包括五項福利金出雙糧,三類稅收減稅和四季差餉的寬減等,但約五十萬六十至六十四歲初老卻大都未能受惠,成為「五無」人士。

首先,他們因年齡未滿六十五歲,未能申請高齡津貼(即生果金),即使滿六十五歲還要經過資產審查合格的關。因此全部六十五歲以下的初老都不能分享生果金出雙糧。亦由此,他們不獲交通津助,五十萬初老不能享受二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乘車優惠。儘管他們都是年滿六十歲已踏入退休年齡的長者,但是過時的社福政策卻不承認他們的長者資格。可是與此同時過時的勞工政策,卻沒有法定的退休年齡的規定,他們若超齡受聘、無論醫療和勞工保險的保費都十分高昂,令僱主聘請意欲打折扣、間接亦使受聘的六十至六十四歲人士難獲或少獲保障。換句話說,即使身體壯健而未退出職場的初老沒有得到勞福政策應有的尊重及提供保障,連本來可以起到鼓勵繼續就業作用的二元乘車優惠,政府也極為吝嗇而不給予。

其次,這五十萬初老長者中,大多數人未符合交稅資格和沒有物業,減稅減差餉的紓困措施與他們無緣。即使住在公屋的初老因差餉寬減的得益也是聊勝於無。

再者,醫療券的調整和每年累積未用金額的增加,對於這五十萬未滿六十五歲的初老來說,更只是望梅興嘆。用他們憤懣的話來說:「死又一世、唔死已大半世。捱到今時今日退休,已五勞七傷。以為病向淺中醫,點知仲要等到六十五歲才有醫療券,點解政府唔早些幫助老弱長者?」

綜上所述,全港約五十萬初老長者便成為今年財政預算案惠民紓困的盲點或死角,初老成為「五無」人士:無生果金及出雙糧、無二元乘車優惠、無減稅、無減差餉、無醫療券等的弱勢社群。

也正正是這個年齡層次的「五無」初老,往往為了繼續維持生計,希望僅有棺材本或者十分微薄的強積金能盡可能延遲耗盡,都會做得一日得一日。從而成為外判工的人力資源,他們忍受着低工資、長工時、無薪加、無雙糧、無補水、無假期、無醫療、無福利的殘酷剝削,幹着許多厭惡性行業的體力勞動工作,卻得不到有尊嚴的社會福利。

可是坐擁過萬億儲備和年年百億計盈餘的政府施政,卻長期歧視這五十萬默默為香港最勤力貢獻的一群初老,令人覺得政府十分涼薄。

為甚麼長者福利金都要分初老而甚麼都無(六十至六十四歲)、中老要審資產(六十五至六十九歲)、高老(七十歲或以上)等三級年齡限制措施的歧視性區別對待?這種等級制本身已嚴重觸犯年齡歧視成分。

六十至六十四歲的長者,雖說是初老,難道敬老、愛老、護老的社會道德標準可以因他們是初老而降低或不一視同仁地受愛護及尊重嗎?正因現時的初老在政府的社福政策上是不獲承認其長者身份及地位,連二元乘車也不予分享,真是豈有此理!正因政府帶頭歧視,社會上許多長者服務機構或長者優惠措施,都跟隨政府做法對初老拒絕提供服務,令人心酸不已!

最離譜的是,政府卻對滯港假難民大灑金錢,拖延多年都不肯修改過時難民政策,不退出《聯合國難民公約》,不堅決遞解那些非法入境滯港的南亞裔假難民。連續五年浪費五十七億公帑於約二萬名假難民身上,平均每年約浪費十多億元。厚待假難民卻苛待默默為香港貢獻畢生的長者,令市民十分失望和費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特區政府必須早日全面檢討和完善現行的長者福利政策,剔除歧視成分,做到真正的敬老、愛老、護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